曹井贺;杨爱军;位玲霞
目的 探索孕中晚期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对母亲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按孕中晚期是否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将研究对象(n=600)分为复合维生素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早产发生率的差异,以分层卡方检验分析复合维生素补充对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初步探索了复合维生素补充影响早产发生风险的机制.结果 复合维生素组孕妇早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6.636,P<0.01);孕中晚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可降低早产发生风险(OR=0.246,95% CI:0.138~0.439);复合维生素组孕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 -3.964、3.552,均 P<0.01).结论 孕中晚期复合维生素补充是早产的保护性因子;复合维生素可提升孕妇外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从而可能通过改善血液环境达到降低早产发生风险的作用.
作者:侯晓静;吴莉萍;张蓉蓉;王志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性及在 H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至5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DCP患者124例入组研究组,筛选同期健康妊娠妇女124例入组参照组,检测两组 Hcy、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 -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Hcy(20.23 ± 1.05)μmol/L、ox-LDL(589.4 ± 134.6)μg/L、hsCRP(25.7 ± 4.2)mg/L及D-D(0.71 ± 0.24)mg/L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值分别为7.582、11.343、12.557、12.352,均 P<0.01);HDCP重度患者Hcy(26.25 ± 1.16)μmol/L、ox-LDL(783.6 ± 164.3)μg/L、hsCRP(26.38 ± 6.3)mg/L及D-D(0.89 ± 0.24)mg/L均明显高于中、轻度患者(t值分别为25.64、28.75、20.34、19.87,均 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Hcy、ox-LDL、hsCRP及D-D均与 HDCP存在明显相关性(β值分别为1.062、0.927、1.103、1.104,均 P<0.05).结论 Hcy、ox-LDL、hsCRP及D-D是与HDCP相关的敏感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水平进行检测,能够有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而 Hcy水平是引发HDCP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周登诗;郭绮棱;范大志;钟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24例).研究组采用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180,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97、4.749、5.425,均 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32 ± 0.81)天,显著高于研究组(5.60 ± 0.70)天(t=3.670,P<0.05);研究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有宫腔粘连和子宫肌层坏死各1例.结论 子宫交叉捆绑缝合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伟;梁敏仪;罗健敏;郭跃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31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痰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15例患儿中,检出明确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71.71% ) ,革兰阳性球菌46株(22.44%).检出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6株(27.32%),肺炎克雷伯菌38株(18.54% ) ,铜绿假单胞菌19株(9.27%),肺炎链球菌18株(8.78% ) ,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7.32% ) .药物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低19.80%)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低16.21%) ;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 、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低60.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度无耐药性.结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经验首选用药.
作者:王惠霞;武万良;王维娟;成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双管法硬膜外镇痛分娩(PCEA)对胎位不正初产妇不同产程时间、胎位转复分娩及中转剖宫产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浙江省温岭市妇幼保健院851例胎位不正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其中414例行单管法PCEA分为单管组,437例行双管法PCEA分为双管组.比较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胎位转复分娩及中转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 双管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单管组显著缩短(t值分别为3.06、4.14,均 P<0.05);而两组初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5,P>0.05).双管组胎位转复分娩率(62.01%)较单管组(78.50%)明显降低(χ2=4.24,P<0.05);双管组中转剖宫产率(17.16%)较单管组(30.92%)亦明显降低(χ2=5.02,P<0.05).结论 双管法PCEA可明显缩短胎位不正初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胎位转复分娩率及中转剖宫产率,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芝敏;杨月琴;滕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交流能力及想象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儿保科收治的儿童孤独症49例,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5例,前者接受常规综合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加沙盘游戏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发展状况、特征性症状改善情况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不爱讲话、缺乏主动语言、不理解指令、主动回避眼光接触、缺乏想象性游戏、缺乏模仿性动作、完全依赖他人照顾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24.747,均P<0.05),在词汇量少、混用、不与外人交往、注意力涣散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2、3.432、1.647,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等13项中的评分及CARS总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19.437,均 P<0.05),而在情感反应、总体印象及智力水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84、1.768、0.853,均P>0.05).结论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技术,可有效改善其交流能力及想象力.
作者:刘桂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疗政府机构制定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1.1±4.3)岁;84.2% 的调查者已婚.对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发现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疾病症状得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各项得分(t值分别为1.85、2.12、2.87、3.75,均P<0.05).对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居住情况对其有影响(χ2值分别为12.34、13.23、21.20、19.21,均P<0.05).结论 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低收入、活动状态差、无医保和晚期患者的干预及心理辅导,做好预防和有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芳;张伟华;王媛;梁秀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治疗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药物流产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囊排出后6h内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妇康丸,对照组患者不用药,观察病情,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89.58%,阴道少量出血率为72.92%,阴道出血时间为(7.06 ± 1.01)d,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为75.00%,阴道少量出血率为41.67%,阴道出血时间为(12.14 ± 1.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262、9.519、14.484,均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药物流产并发症发生率为4.1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5).结论 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康丸,能够促进子宫复旧,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并能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
作者:梁菲;宋艳;王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6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孕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行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宫缩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t值分别为-32.817、-47.221,均 P<0.001).观察组中患者总出血量>1L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8.9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χ2=45.972,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明显,止血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音力;李彩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为调整学生合理膳食、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9月至10月抽取在西安市城区(雁塔区、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未央区和长安区)就读的小学高年级学生(9~11岁),共计723名.测量身高、体重,采用体质指数(BMI)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并调研学生的饮食习惯及就餐地点等,分析其膳食结构,评价各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学生体重正常率为77.0%,体重偏低率为9.1%,超重及肥胖率为13.8%;男生体重偏低率明显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7,P<0.05),而体重正常率、超重及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44、2.771,均 P>0.05).在学校食堂、小饭桌或家庭饭桌就餐的学生营养状况并无显著差异(χ2=0.197,P>0.05).学生膳食结构中,水产类、水果类和豆制品所占比例偏低,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数分别占30.0%、18.5%、9.1%;三大营养素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比较充足,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比稍显不足,平均男生摄入量为262.0g/d、女生为221.9g/d;维生素A、维生素B2、钙、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均存在不足,低于推荐摄入量.学生总能量摄入量基本满足要求,但脂肪供能比偏高,男生达到35.0%,女生35.9%.结论 小学生营养状况整体较好,但膳食结构不够合理.需要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学生饮食习惯,提高营养水平;同时家庭和学校食堂应供应品种丰富均衡的餐食.
作者:宋戈;黄建伟;廖侠;鲜瑶;王恺;靳菊英;黄英;李卫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矮身材儿童骨龄发育情况,为确诊矮身材病因及治疗效果提供证据.方法 对2007年1月至4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的840例矮身材儿童骨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童和女童的骨龄与体质量指数、年龄、体重、身高均呈正相关(男:r值分别为0.43、0.96、0.87、0.96;女:r值分别为0.33、0.96、0.87、0.96,均 P<0.01);矮身材患儿平均骨龄落后于平均年龄.女童骨龄落后191例(48.97%),其中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者56例(14.36%),骨龄提前者7例(17.94%),其中提前于实际年龄2岁者1例(0.25%);男童骨龄落后254例(56.44%),其中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者88例(19.56%),骨龄提前者4例(89.00%),其中提前于实际年龄2岁者为0例.结论 骨龄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婷;郑荣秀;刘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反加疗法在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患者83例,分为两组,A组48例为GnRH-α组,B组35例为GnRH-α+替勃龙组.检测A、B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并记录各组术后3个月改良Kupperm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的FSH、E2水平和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4.21、5.07,均 P<0.05);A组中年龄>35岁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BGP水平和术前相比显著升高(t=3.81,P<0.05),年龄≤35岁的患者和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t=0.81,P>0.05),B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和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76、0.62,均P>0.05).A、B两组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血清E2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t=2.83,P<0.05);血清FSH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t=2.68,P<0.05);术后3个月,Kupperman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t=3.99,P<0.05);VAS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53,P>0.05).结论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联合GnRH-α治疗时,予以替勃龙反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使用GnRH-α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保护骨量,尤其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悦;顾扬;黄永生;尹香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包括早发型、晚发型及重度、轻度的子痫前期孕妇的血尿酸并探讨其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桐乡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至2017年期间收治的100例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根据孕妇的发病孕周,将孕妇分为早发型组(48例)、晚发型组(52例);根据孕妇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将孕妇分为重度组(57例)、轻度组(43例).观察并记录孕妇分娩前1个月病情严重血尿酸水平;妊娠后母体结局,包括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如胸腹腔积液、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围生儿结局如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早发型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型患者(t=7.400,P<0.05),重度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患者(t=6.660,P<0.05).将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血尿酸>357μmol/L组和血尿酸≤357μmol/L组,血尿酸>357μmol/L组子痫前期妊娠母体结局妊娠并发症、胸腹腔积液、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357μmol/L组(χ2值分别为10.191、11.213、17.735、12.452、18.443、9.436,均 P<0.05).血尿酸>357μmol/L组子痫前期妊娠围生儿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尿酸≤357μmoL/组(χ2值分别为11.211、15.912、15.561、9.434、10.194,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对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胸腹腔积液、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有重要预测作用(OR值为1.008~1.027,均 P<0.05).血尿酸水平对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预测作用(OR值为1.008~1.015,均P<0.05).约登指数高的界值确定血清中血尿酸测定胸腹腔积液、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医源性早产、新生儿窒息和多个妊娠并发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5.31%、76.50%、80.03%、75.03%、91.70% 和92.89%,特异度分别为69.10%、64.62%、76.54%、72.64%、61.56% 和74.94%.子痫前期孕妇不良母胎和围生儿结局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3, P=0.000).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引发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而不同类型的子痫前期孕妇的血尿酸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孕妇的血尿酸水平预估可能出现的妊娠结局,并对妊娠时机的终止适时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与广泛推行.
作者:陈晓炎;潘惠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血小板(PLT)、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90例ICP患者纳入本研究,作为实验组,并以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FIB、D-D、PLT、IL-18、TNF-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5、10.04、7.35、16.22、20.45,均 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的FIB、D-D均明显较高,而PLT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4、12.73、18.62,均 P<0.01).另外,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PT)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91、1.65,均P>0.05).实验组产妇的IL-12、IL-1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0.29、48.76、29.93,均 P<0.01);实验组孕妇早产、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13、19.74、4.81、5.71、4.06,均P<0.05).结论 ICP患者的血液明显高黏、高凝,且炎症因子高表达,与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陈雅娟;陈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妊娠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6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4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32例均为阴道分娩,分析双胎妊娠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孕周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窒息率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是双胎妊娠产妇中发生高的并发症(38.37%),其次为子痫前期-子痫(16.28%),脐带脱垂的发生率低(1.16%);孕31~33+6周的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均高,其余依次为孕34~36+6周和孕周≥3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15.47,均 P<0.01);两组双胎新生儿中,对照组第二胎新生儿的窒息率均显著高于该组第一胎及研究组的第二胎的窒息率(χ2值分别为5.38、6.72,均 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2.5kg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结论 早产是双胎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子宫下段剖宫产能显著降低双胎新生儿的窒息率,有利于改善双胎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利;杜景云;李怀芳;汪义泳;尹佳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的价值.方法 对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宫颈癌5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DWI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 MRI平扫与MRI平扫联合DWI对宫颈癌诊断价值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803、0.309、0.712、0.826,均P>0.05),MRI增强扫描联合DWI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RI平扫(χ2值分别为3.736、3.791、3.939,均 P<0.05),MRI平扫联合DWI与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对宫颈癌诊断价值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358、1.640、1.448、0.528,均 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于宫颈癌不同分期诊断符合率虽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145、4.482、3.741,均P>0.05),但MRI平扫符合率低,MRI增强扫描联合DWI符合率高.MRI平扫检出转移淋巴结57个(68.67%),MRI平扫联合DWI检出转移淋巴结62个(74.70%),MRI增强扫描联合DWI检出转移淋巴结77个(92.77%),3种检查方法对于转移淋巴结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5.580,P=0.000).结论 DWI对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尤其适合于早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营;刘健;朱建忠;闫呈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与其分子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14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青年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钼靶X线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子分型间的关系.结果 青年乳腺癌免疫组化分子分型常见为Luminal B型(58/145,40.00%),其次分别为三阴性(32/145,22.0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9/145,20.00%)和Luminal A型(26/145,17.94%).Luminal B型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肿块伴钙化(28/58,48.28%)(χ2=23.997,P<0.01),钙化X线特征多表现为线样及节段样分布(17/33,51.52%)(χ2=13.165,P<0.01).三阴性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边缘光滑(18/26,69.23%)(χ2=26.247,P<0.01)的单纯肿块(25/32,78.13%)(χ2=33.617,P<0.01),肿块直径多>5cm(16/26,61.54%)(χ2=10.664,P<0.05).HER-2过表达型常见的X表现为单纯钙化(16/29,55.17%)(χ2= 25.948,P<0.01),钙化 X线特征多表现为簇状钙化(13/22,59.09%)(χ2=17.803,P<0.01).Luminal A型乳腺癌常见的X表现为边缘毛刺征的肿块(9/15,60.00%)(χ2=21.234,P<0.01).结论 青年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分子分型间有一定的关系,能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涛;闵智乾;刘辉;周理乾;黄范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不同镇痛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120例择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B组给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C组给予罗哌卡因胸部神经阻滞,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NK)和 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3组患者术后3h、6h、12h和24h的疼痛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10.119、9.925、14.237、14.756,均 P<0.05).术前3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38、0.263、0.916、0.085,均 P>0.05);术后3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水平具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4.278、6.461、13.734、6.581,均 P<0.05).结论 胸部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的镇痛效果优异,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和胸部神经阻滞两种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郎宏杰;林素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益生菌对重症肺部感染儿童血糖水平的影响,评价其在稳定重症肺部感染患儿血糖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台州市妇幼保健院的60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源性给予益生菌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及D-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入组当天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治疗10天后,与入组当天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水平(t值分别为8.90、5.25)、高波动比例(χ2值分别为17.33、4.44)、胰岛素水平(t值分别为8.49、5.61)均较入组当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浆D -乳酸水平实验组下降明显(t=3.42,P<0.05),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D -乳酸浓度(t=3.93)、血糖水平(t=5.28)和高波动比例(χ2=4.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儿童用益生菌可显著加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并稳定血糖水平,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洪燕;阮桂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中山市医护人员对孤独症的认识,为更好地发现和管理此类患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包括参与人员的一般情况(医院等级、职业方向医生/护士、工作年限、职称、年龄)、儿童孤独症相关知识(症状学、起病年龄、病因学、治疗学)和首选转诊医生对象.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将中山市医院分为基层、一甲、二甲、三甲4个层次抽取,医院指定负责人联系专科医生解答问卷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并监视儿科和儿童保健的全体医护工作者闭卷完成.结果 调查共抽取10家医院,共273名医护人员参与.常见症状通过率:症状2为25.6%、症状3为31.9%、症状5为55.2%、症状11为54.1%、症状16为58.5%(相对偏低),症状14为69.6%,其余条目通过率均>70%.起病年龄认为在0~3岁的医护人员占45.2%,4~6岁的占42.9%,7~12岁的占9.7%,12岁以上的占2.3%;病因学24.2% 的医护人员认为与经常看电视有关,61.3% 认为与家人没时间管有关,46.5% 认为与遗传有关,80.7% 认为不明确,60.2% 认为是脑功能发育异常.治疗方法中94.5% 的医护人员认为无特效药, 98.5% 认为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各项治疗方法的选择均在85% 以上;首选转诊医生对象:61.8% 的医护人员认为选儿童心理专科医生,20.1% 选普通儿科医生,7.6% 选精神科医生,4.5% 选特殊教育人员,4.2% 选神经科医生,1.8% 选康复科医生.结论 医护人员对孤独症的病因学、症状学、治疗方法有基本认识,对起病年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员能及时将患儿转诊到儿童心理专科诊治,但仍需要加强对起病年龄、语言发育异常、刻板行为表现的认识,加强和相关兄弟科室的合作交流.
作者:顾莉萍;叶春红;何淑华;邓成;廖艳;吴巧珍;何婉懿;韦婉俭;高建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