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艳;潘瑞丽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本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70名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新护士采用思维导图模式的岗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训模式,对照组新护士接受常规岗前培训,比较两组本科新护士培训后的综合能力.结果 观察组对岗前培训的认可度较高,其理论、操作技能成绩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均提高(P<0.05).结论 思维导图应用于本科护士的岗前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保障学习效果,值得借鉴及推广.
作者:丁娟;王虹;陈红宇;张凤勤;陈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屈肘试验在PICC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6月的32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放置PICC导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次维护结束后,嘱患者做屈肘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期间的贴膜维持周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贴膜维持周期高于对照组,渗血、感染、渗液、导管体外破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屈肘试验可以延长贴膜的维持周期,有效降低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妍妍;王蓓;王莉莉;韩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10%浓氯化钠治疗Ⅲ、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68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10%浓氯化钠纱布,对照组用美宝创面速愈贴,覆盖创面或填塞创面较深的腔隙,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10%浓氯化钠注射液治疗Ⅲ、Ⅳ期压疮,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效果良好.
作者:郑惠渊;赵红;郑莉;叶健;张昌坪;刘福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国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现状,明确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自维普、CNKI、万方提取334篇发表于1999-2013年的相关文献,并采用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论文334篇,纳入文献的类型主要以临床试验研究为主,共158篇,占所检出文章47.3%;高频主题词共有26个.结论 年度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文献类型分布广泛,同时,研究热点将集中在COPD治疗方案及预后、康复治疗和治疗效果等方面.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国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李婷婷;关风光;何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将19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9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预见性护理策略和精细的护理工作模式是今后护理工作方向.
作者:卢惠萍;尹志勤;蒋莲萍;季兰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近16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和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15年收录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IP)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初步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现状.结果 共纳入文献667篇,分布在217种期刊上,其中,刊文5篇及以上的期刊31种;山东、江苏、广东3个省发表文献量较多;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发文章数量领先;56.97%的文献属于经验性论文,41.98%属实验研究类论文,其中22.64%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受科研基金资助论文25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药灌肠护理,包括灌肠法的改良、灌肠液温度、肛管插入深度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相关问题已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和科研者的重视,尤其是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但是尚未形成优势研究力量;经验性总结较多而临床研究较少,文章整体质量不高,且研究内容缺乏新颖性,需加强相关的高质量护理科研论文产出,探索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终形成适用于临床的规范化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护理模式.
作者:陈婷婷;周云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和总结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正确连接呼吸回路,维持通畅的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呼吸道护理是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护理的关键.结果 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治疗及护理后,气促、呼吸暂停、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能顺利撤机,鼻周皮肤无破损.结论 对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鼻导管给氧,局部皮肤压伤的发生较低,患儿使用鼻导管更加舒适,正压辅助通气的依从性增高,无腹胀、鼻周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作者:何丽兰;李冰肖;徐燕芳;陈伟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低体温是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创伤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在 10%~66%[1-3].20 世纪90年代初国外就有学者[4]认识到,创伤病人有低体温时,即使在全血、血浆和血小板全部补足的情况下仍无法控制出血.有研究[5]证实,创伤患者低体温持续4 h以上,死亡率可达 40%,体温降至 32 ℃以下,死亡率为 100%.
作者:王美艳;费杏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穴位疗法对缓解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104例行化疗的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儿化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止吐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穴位按压及耳穴埋籽.比较两组患儿化疗1周内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有无差异.结果 恶心情况:观察组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除了第1天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外(P=0.083),其余六天两组恶心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情况:观察组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2~6天观察组呕吐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压联合耳穴埋籽能有效降低患儿恶心、呕吐的发生频率,减轻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谢安慰;钮美娥;阐玉英;徐月叶;胡绍燕;林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适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自我管理测评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构建包含53个条目的量表条目池,经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后保留32个条目,形成了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初始量表;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终形成包含9个维度、29个条目的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量表,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2,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0.70,重测信度为0.916,内容效度为0.937,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2.416%.结论 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测评工具.
作者:葛果;陈伟菊;余建;周佩如;许万萍;李凤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4年1-12月入我科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12例,按透析日进行分组,周一、周三及周五透析为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护理包);周二、周四、周六透析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各56例.观察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护士的操作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卫生材料成本核算以及交叉感染率等.结果 观察组护士操作总时间为(9.38±0.59)min,低于对照组护士操作总时间(11.29±0.71)min;观察组操作技能满意度及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6.43%,98.21%,对照组操作技能满意度及舒适满意度分别为83.93%,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卫生材料成本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叉感染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中应用,可节省护士操作时间,降低卫生材料成本及交叉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谢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提升基层医院能力,发挥护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方法 结合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对点帮扶等方式,集聚辐射能力,示范帮扶基层.结果 进修护士素质增强,返院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90项;3所县级医院的优质护理试点病房覆盖率提高至100%;1所市外医院的优质护理试点病房覆盖率从55.6%提升至94.4%;4所市内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1所市外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患者满意度在帮扶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效帮扶机制有助于推动帮扶区域医院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刘捷;赵庆华;肖明朝;任国胜;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苟菊香;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奚氏将军散对注射前列地尔致静脉刺激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本科输注前列地尔的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即输液中组、输液后组和对照组.输液中组:在输注前列地尔药物过程中沿静脉走向皮肤涂擦奚氏将军散乳剂15~30 min;输液后组:在输注前列地尔药物后拔针、按压数分钟、沿静脉走向外涂奚氏将军散乳剂15~30 min;对照组:常规药物补液输注后,拔针、按压数分钟、观察.观察三组患者静脉输液两周内静脉刺激症状发生情况,以及涂擦处的组织反应情况.结果 输液中组、输液后组较对照组药物性静脉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22).输液中组较输液后组发生静脉刺激症状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奚氏将军散具有预防或减轻药物性血管刺激症状发生,为中医药防治静脉炎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作者:朱虹;龚文静;杨旭静;陈玉芳;盛瑾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血液透析是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措施,据统计,截至 2011 年 5 月,我国登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 26 万人,约占透析总人数的 93%[1].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s)、人造血管动静脉移植(Synthetic arteriove-nous grafts,AVGs)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2].
作者:韩新;曹艳佩;杨晓莉;黄碧红;袁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盆底锻炼对预防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符合入组标准,终完成研究的产妇252例.随机分为4组,观察1组65例,观察2组64例,观察3组61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1组于孕16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 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2组于孕28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 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3组仅于产后42 d开始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和护理,无任何锻炼指导.分别于首诊(孕16周)、分娩时、产后42 d、产后3个月测量4组孕产妇的阴道压力,孕期、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测定.结果 观察1组孕晚期、产后42 d、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均高于其它3组,观察2组产后42 d、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均高于观察3组及对照组,观察3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观察组在孕期及产后3个月SU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POP-Q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孕期Keg-el锻炼联合产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盆底肌持续锻炼可改善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预防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妊娠16周开始行Kegel锻炼较妊娠28周开始行Kegel锻炼效果更佳.
作者:王晓阳;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病因迄今未明,年龄是主要危险因素.我国老年人群体患病率在 4%~5%,其病死率居老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据统计,2010 年,发展中国家有 AD 患者占老年病患者的 58%,而在2030年比例将达到 63%[1].
作者:李欢利;胡佩;任慧;张增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庭急诊知识教育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家庭成员对患者有无实施早期、初步的救治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为家庭成员实施早期、初步的救治措施,对照组25例,为家庭成员未实施早期、初步的救治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骤停的原因;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心脏骤停后第24 h有无角膜反射、有无疼痛躲避反应、有无瞳孔反射、有无运动反应,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分类(CPC).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所有指标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脏骤停的原因之间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心脏骤停后第24 h有无角膜反射、有无疼痛躲避反应、有无瞳孔反射、有无运动反应,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分类(CPC)等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急诊知识教育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建议对全民实施CPR的知识普及并且进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保障人民的生命以及健康.
作者:王海荣;孙雪梅;吕烨辉;张春来;王建军;王霜秋;梁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4例气管神经鞘瘤患者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14年经手术治疗的4例气管神经鞘瘤患者,完善术前评估,术前体位训练,术后加强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及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行手术切除,术后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 气管神经鞘瘤少见,完善的术前评估,强化术后体位、气道护理是预防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伟芬;章素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由Brunsting、Goeekerman和 OLeary于 1930 年首先报道.它是一种皮肤复发性坏死性溃疡且伴有局部疼痛的皮肤病,本病少见,常见于 30~50 岁,且女性多于男性[1].坏疽性脓皮病可为特发性,但约有 50%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主要包括炎性肠病、关节炎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2].我院于2014年 11 月收治一例坏疽性脓皮病同时合并肺部空洞的患者,经过的 30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艳;潘瑞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