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为了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解决不同规格手术器械的摆放,避免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时手术器械相互叠放、轴节部位、咬合面不能充分暴露,我科2012年4月自行设计制作了手术器械清洗固定架,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实验组:60例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放置单下肢悬空体位;对照组:回顾性收集60例放置传统体位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将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单下肢悬空体位比传统平卧位在Oxford单髁置换手术中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单下肢悬空体位能保证术中病人的安全,有效暴露手术野,同时方便医生操作,减少医生重复操作,降低疲劳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划入对照组,2014年7-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纳入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实施,干预组在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采用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睡眠时刻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疼痛控制干预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术后穴位按摩、体位改进、延长吸氧时间及肢体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在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即在股神经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患者2、6、12、24、48、72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 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72 h内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 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下,股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短期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剑霞;宁宁;谭振;陈佳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癌症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也通过干预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尤以伴发抑郁症状为多见。据报道,癌症相关抑郁(Cancer‐related depression ,CRD )的发病率可高达65.0%~78.0%[1]。于这个层面上来说,癌症也属于身心疾病的一员。虽然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手术、放化疗,甚至生物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的辅助,癌症患者的远期存活率较前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却始终未得到重视,反过来C RD又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病情的转归,影响了癌症的治疗效果。因此,抑郁的治疗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单纯的药物治疗远不能解决C RD患者的治疗需求,补充替代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补充替代治疗,也是补充和替代医学(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Medicine , CAM ),包括治疗理论、实践及其产品,该治疗方法超出了学西医的医师、护士、药剂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教育计划的学习范围,为不典型的非常规治疗方法[2]。笔者旨在对癌症相关抑郁的补充替代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翁美芳;王恵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拔管指征。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科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拔管指征是24h引流量低于10mL;对照组按传统拔除引流管的指征是24h引流量低于20m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拔除引流管后5d内引流管口愈合情况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后引流管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拔管指征使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延长,明显加快引流管口愈合,减少伤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林小燕;苟菊香;蒋义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PICC置管的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集束化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置管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 PICC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发生率、导管滑脱率、絮状物产生等并发症情况。结果集束化干预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发生率及需溶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 置管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洁玉;陶莺;陈颖;葛雅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用于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38例痉挛性斜颈的患者,在肌电图引导下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局部多点注射,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T sui量表进行疗效观察,注射前、中、后分别对症护理。结果本研究中38例患者经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症状基本缓解19例,明显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2.11%;少数患者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无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用于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的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护理,大限度的发挥疗效。
作者:钱晓芳;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情绪劳动教育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用科室小讲课、记录情绪日记、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情绪劳动教育,使用情绪劳动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在情绪劳动教育前后对护士进行重复调查,并使用科室自编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过情绪劳动教育,急诊科护士表层行为策略的使用频率减少,深层行为的使用频率增加;护士的情绪倦怠感降低,个人成就感增强;工作满意度总体无明显变化,但人际关系得到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情绪劳动教育有助于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提升人际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谢仁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系结石的护理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30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四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0例患者中,通过LC+ LCBDE方案治疗35例,中转开腹2例;EST+LC方案治疗35例;ENBD+LC+ LCBDE方案治疗35例。EST+ LC方案术后胰腺炎2例,130例术后均未出现胰腺炎、胆管炎及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三镜联合”方案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且具有损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总结两种临床护理方法的异同点,对提高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金亭;马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手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易形成瘢痕增生、挛缩,导致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轻者手部功能受限,重者丧失劳动及自理能力。既往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创面会因弹力套佩戴不适而破溃,使康复效果难以保证。我科于2009年至今不断创新,改进所使用的瘢痕膏成分及弹力套材质,并对住院治疗的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设有专职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建芬;金敏;何小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照表在非糖尿病专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74名非糖尿病专科临床护士,分为干预组(142人)和对照组(132人),分别在胰岛素对照表使用前、使用后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胰岛素技术操作考核结果有无差异;细化分析6个月时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关键点掌握情况有无差异。结果胰岛素对照表在非内分泌专科病房应用后,干预组护士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士在部分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关键点问题上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对照表的使用,提高了非糖尿病专科临床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和胰岛素注射技术水平,且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确保了临床护理安全。
作者:安秀丽;张莉;梁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颅内外行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治疗后痊愈8例,症状明显好转3例,术后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均顺利出院;死亡4例。结论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创伤大、手术难度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以及严密监控能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申静;周秀珍;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孔通道和侧孔通道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危重患者分别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孔和侧孔测量其在平卧位、半卧位30°、半卧位45°的CVP,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主孔通道测量CVP和侧孔通道测量CVP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腔静脉导管主孔通道进行静脉治疗,侧孔通道监测CVP能同时满足监测和治疗的双重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鹏;尹彦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min ,对照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65次/min ,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观察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 ,同时可降低BNP。
作者:张红梅;唐树芝;陈劲松;陈进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背景病人××,女,10岁,学生。全身火烧伤后疤痕挛缩,需手术治疗而收住入院。此病人因反复多次手术,对手术充满恐惧。一进手术室就哭闹不止,无法给她做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门口接待病人时就要开始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钱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呼吸通道,主要用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从而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但在建立人工气道的同时,也破坏了患者的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1]。而感染又会加重分泌物的产生,增加痰液的粘稠度,导致气道的堵塞,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形成恶性循环[2]。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当或无效的吸痰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清除气管及深部支气管坠积物,还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包括充血、水肿、纤毛丢失、黏膜出血及肉芽形成等,从而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及肺部感染的机会[3]。为寻求安全、有效、合理的气道内吸痰方式,现将人工气道内各吸痰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夏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 )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165例患者,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79例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3月的86例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应用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玉梅;苏灵林;张彦芳;张王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广泛横纹肌细胞坏死,其结果是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病情凶险,预后差。诊断标准:血清肌酸肌酶( CK )>2000 U/L。临床表现为肌强直或疼痛、重症肌无力、尿色异常。常见的是胖肠肌和腰背部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压痛、肌无力[1]。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多是由药物中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皮肤病,初为片状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展,其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很快形成大面积剥脱面,皮损面积可达50%以上,似Ⅱ°烫伤;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和内脏病变[2],是一组较少见的以皮肤黏膜起疱,以水疱、大疱为基本皮损的皮肤病。
作者:王桂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氧疗是临床常用治疗,是治疗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的有效措施。目前常用一次性双鼻氧管并采用“心形固定法”(即用双鼻氧气管对准双侧鼻孔,挂在两耳上沿颈前部,再用活扣收紧至舒适的长度)来实施氧疗。此固定方式虽合理牢固,但一些年老体弱且患有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需长期氧疗的患者易在耳上形成压疮,局部发红、刺痛;更有甚者,局部皮肤破溃流脓。鉴于此类情况,在积极处理伤口后,会及时调整管道的固定方式,但这些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如常使用的“圆形固定法”(将双鼻氧管对准鼻腔后,经耳上绕头围一圈,活动扣固定于头枕后)取平卧位时,患者常感枕后不适,且压迫管道,影响氧气的输送;另外,管道经常松脱,需频繁重置,增加工作负担。另一种方式是将双鼻氧管对准鼻腔,导管自然垂下后用胶布直接在两侧脸颊贴住氧气管,此方式虽简单,但也易脱落,且胶布印记不易清洗;再者就是用压疮贴来预防耳部压疮,但由于位置特殊性,使得其不易牢固贴敷且成本高。针对上述弊端,笔者所在科室经长期实践,采用一种新型方法来固定一次性双鼻氧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玉娇;朱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