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莲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急诊科抢救室、留观室的4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依据本院的医疗制度和急诊科实际情况,制订急诊护理量化安全评分标准,护士遵守该标准进行评分考核,评价患者护理安全情况,比较实施该制度前后急诊护理的变化,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见。结果实施急诊护理量化管理模式后,护士的医学知识水平、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水平、护理文件书写正确率合格率、突发事件处理水平、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考核优秀率均有明显提高。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量化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中提高医护水平、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提高护理水平质量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开展劳动作业训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内3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家庭监护组,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来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结果两组间ADL和BPRS前后变化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家庭监护组。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劳动作业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臧苇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时抚触配合拉玛泽呼吸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产前检查中接受过拉玛泽呼吸法训练,并在产时给予抚触的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未在门诊接受拉玛泽呼吸法训练,且产时未给予抚触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产程平均时间、分娩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分娩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产程平均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分娩时疼痛的耐受程度更好、阴道分娩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产时抚触配合拉玛泽呼吸法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分娩痛苦、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刘惠贤;时惠霞;殷叶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和预防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方法对42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术前充分评估、营养干预、术前访视、心理干预及术后严密监测识别、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疼痛控制、管路安全护理等。结果仅2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2d后症状控制,未再发谵妄。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保障患者安全,促进高龄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护理质量。
作者:童雅萍;汪和美;姚英燕;陈伟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并置的护理。方法总结了2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胃管和空肠营养管联合运用的护理方法。结果21例食管癌患者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后禁食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故做好胃管与空肠营养管联合运用的护理,尤为重要,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蒋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67例妊娠晚期绝对羊水过少孕妇阴道分娩结局的分析,总结该类孕妇分娩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7例妊娠晚期绝对羊水过少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娩前充分的评估,确定胎儿的储备,根据宫颈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第一产程严密产程观察,注意孕妇体能的储备,及时处理异常,密切注意胎心的变化,破水后采取有利的体位,减少羊水的流出,并与同时期正常妊娠孕妇67例进行比较。结果67例孕妇均顺利分娩,且得到了良好的分娩结局。结论对妊娠晚期绝对羊水过少孕妇分娩前充分评估,严密产程观察,可以得到良好分娩结局,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谈小雪;潘爱华;张玮;范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方法实行全院三个片区分片排班,每天保证有三名护士长在院值班。查房内容每日有重点,涵盖11项质控内容。总护士长根据值班护士长上报的跟踪整改评价表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使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结果营造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主动学习的氛围,护理质量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逐年提高,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上升了9.6%,病人满意度由过去的90%提高到了99%。结论护士长值班模式改革,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长、护士综合素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作者:郭翠英;苏晓光;王盛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导管室绩效考核体系,并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导管室管理人员提供高效、可靠的绩效管理途径。方法通过专家会议,使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研发导管室绩效考核管理软件,并应用于导管室。结果绩效信息化管理1年后,护理人员对奖金分配的满意度从41.67%上升到91.67%,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0.2%上升至96.0%,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1.8%上升至96.9%, P<0.05。结论科学的绩效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满意度,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介入护理质量,加速了专科护理的发展。
作者:张峥;毛燕君;高嵩芹;江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内、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手术操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灌注液充盈关节腔或操作间室,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导致灌注液浸湿术区、术者手术衣以及地面积水而污染手术房间地面,严重影响无菌原则。我院手术室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的出现,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利用现有的资源,在不增加或较少增加患者住院费用的前提下,对上述情况我们采用三种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云霞;毛跃红;利娅;吴练;罗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改良后的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协同愈脐胎毒清对促进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平产出生的足月无并发症的新生儿100例,按单双数分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A组50例接产时采用无菌双气门芯平脐结扎,同时协同愈脐胎毒清敷脐和加强日常脐部护理;于母婴同室24 h、48 h、72 h内分别观察该脐带结扎方式及脐带残端管理对新生儿住院期间降低脐部并发症、促进脐部愈合残端自然脱落的效果。B组50例采用与A组同样的结扎方式,脐部覆盖无菌纱布外用一次性脐绷带,次日不再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直接暴露残端并加强日常护理。结果 A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院内脐部愈合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结扎方法协同愈脐胎毒清应用简便、安全,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对促进脐部残端高自然院内脱落效果显著。
作者:毛佳慧;徐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卒中后尿路感染(UT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4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指标包括人口基线资料、感染发生率、死亡率、NIHSS评分、mRS评分。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65例患UTI(15.8%),平均住院时间为14d。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UTI与年龄增长(OR=1.51,95%,CI1.13~2.00)、卒中严重程度(OR=1.85,95%,CI1.29~2.64)、留置导尿管(OR=3.03,95%,CI1.41~6.52)有显著相关性。UTI与3个月后的死亡率及残疾程度相关。结论UTI是急性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它与老年、卒中严重程度及留置导尿管相关,可能导致卒中3个月后死亡率增加、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严格把握留置尿管指征、实行无菌操作、加强导管护理及准确判断拔管时机是护理重点。
作者:马俊;徐靖;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的手术护理配合。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安全返回病房,术后8~16 d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能有效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新的手术模式。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物品及患者各方面的准备,明确职责,熟悉手术的相关步骤,密切配合手术,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晨霞;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PDN置换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3例采用PDN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验,对PDN置换术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3例患者经PDN置换术及相应的护理后,无一例发生假体移位与脱出、椎间隙感染,3例术后发生腰痛,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86.96%。治疗前 Oswestry 评分为(40.9±12.5)分,治疗后为(14.5±4.9)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t=25.84,P<0.05)。结论 PDN置换术后可出现椎间隙感染、腰部疼痛、假体脱出和移位等并发症,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型受试者对静脉穿刺疼痛体验的关联程度。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年龄、性别以及血型等基本信息,采用马克盖尔法分类受试者既往和当前疼痛体验。结果静脉穿刺环节,受试者既往和当前疼痛体验分别与性别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001,P<0.05),与血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0.446,P=0.485)。结论静脉穿刺环节中,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受试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疼痛体验,发挥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方法(N RS-2002)评估肝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拟行肝癌术后化疗患者158例纳入本研究,采用N 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临床营养支持研究。结果158例患者有51.9%的患者具有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肝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率整体较高,并且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率较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高。结论肝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临床上整体临床营养支持率高,肝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与患者年龄和肝功能相关。
作者:余艳;沈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再进行护理管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8.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满意率较高,建议将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胡超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出血较多的手术,出血量可多达800~1200 m l以上,需要输入大量同种异体血,异体血不仅血源紧张,价格昂贵,而且会导致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而自体血回输技术操作简单、有效,我科为5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缝线与缝皮钉缝合切口对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早期疼痛的影响,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肺癌开胸手术患者130例,对照组(缝线缝合切口)58例,观察组(缝皮钉缝合切口)72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麻醉情况、术后一般情况、咳嗽意愿评分、手术切口状况及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简明疼痛问卷对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红肿和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咳嗽意愿评分明显提高(P<0.01),术后早期的1级、2级发生率有显著变化(P<0.05),1级疼痛患者数增加,2级疼痛患者数减少。结论不同切口缝合材料是肺癌开胸手术患者早期疼痛发生率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缝线相比,缝皮钉具有痛苦小、切口美观及愈合快的特点。护理上要求多翻身、叩背,指导并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及早下床活动。
作者:毕丽;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16例单切口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4月~2012年3月16例接受单切口腹腔镜手术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护理过程。结果单切口腹腔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单切口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宏艳;肇冰;李雅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标识在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在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不安全因素,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标识贴于醒目位置。对比使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使用自制护理标识后,在走失(χ2=4.795)、跌倒(χ2=7.358)、误(漏)服药(χ2=13.220)、意外拔管(χ2=12.864)、烫伤(χ2=5.849)等方面有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中应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淑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