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王关芬;王华;王芳
交流护士:老杨,你不必过于担心。急性排斥反应对你这种手术是每个病人都要发生的,移植后的器官都会受到排斥作用。现代器官移植水平发展这么快,特别是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你这次手术十分成功,免疫抑制剂浓度经过调整在正常范围内。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好好休息,给你放一段你喜欢的轻音乐,好吗?
作者:卜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地震致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及干预措施。方法对21例地震致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评价综合预防措施及早期干预对地震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21例地震致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分级评估、综合康复措施后,1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 T )的患者没有发现新增DV T ;3例DV T 患者无一例发生肺栓塞,且原有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采取综合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地震致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光娣;唐志红;田永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有效地膀胱功能训练,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一次性尿管拔除成功率。方法将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进的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行传统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患者首次排尿情况和残余尿量测定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及残余尿测定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尿管拔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致局部湿疹的疗效。方法对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致局部湿疹的1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湿敷,1次/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1例湿疹患者在治疗后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时间1~4周,治愈率100%。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致局部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王新娜;吴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作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2名癌痛无痛示范病房的护理人员作研究对象,同时抽取50例中晚期癌痛患者,就规范化疼痛管理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及理论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癌痛无痛示范病房中加强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仇蓉;周娟;张林玉;苏洁;宋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预防 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拟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共计78例,按置管时间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按PICC操作规程置入导管。在置管前,对照组常规先采用生理盐水20 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其中5~10 min后置入导管;而实验组先采用肝素钠生理盐水20 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其中5~10 min后置入导管。结果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3.2%,实验组为5.2%,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良好。
作者:王晴;任海玲;贾辛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延续护理在下肢骨延长术患者出院后骨延长及康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10年3月~2013年7月,我科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患者21例。通过电话随访、网络信息化等手段指导和评估患者出院后骨延长家庭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重点关注延长过程中下肢力线有无偏离,指导内容有正确的针眼护理及针道感染后的处理;患者的康复训练,避免膝关节屈曲畸形、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鼓励患者下肢负重功能锻炼及安排合理的膳食营养,促进延长区域骨形成过程。结果本组患者在接受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不间断的专业骨延长指导及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各种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早期控制,获得了预期的骨延长效果。结论延续护理在下肢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小金;刘翠青;陈鸿;张红;陈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静脉输液一直是门急诊以及病房患者常用、有效的一种给药途径,因为涉及到的护理工作繁琐而且工作量较大,所以在管理和使用药物过程中极易发生一些护理差错,尤其是当静点或者续点量大时,护士因操作时忙乱或者疏忽导致张冠李戴,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2011年以来,我科自行设计和制作了静点续点垫(又称为“跑道式”续点垫),该垫有效地规避了静点及续点药品在不同患者间混淆的风险,规范了静点及续点的摆放环境,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孙荣丽;李冬梅;何欣;张劲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血常规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检验科2012年1~12月的22640份血常规标本,其中,新生儿4840份,1~3岁患儿7280份,3~7岁患儿10520份,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640份血常规标本有1152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1%。其中,新生儿720份,占3.2%;1~3岁患儿288份,占1.3%;3~7岁患儿144份,占0.6%。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溶血,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妥、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符等。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加强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采血技巧,强化护理技能训练,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等。通过以上途径,不仅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小儿血常规标本合格率,增加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减少了医院及科室的投诉率。
作者:赵红;周作华;曹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术前访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减少手术带来的思想顾虑,指导病人主动配合麻醉及手术[2]。我科每周二、四为面神经减压手术日,每日平均进行手术10例左右,多达14例,采取一对一的术前访视,护士工作量大,访视质量难以保证。我科于2010年1月开始对面神经减压手术患者采取集中术前访视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娜;王艳杰;郜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脑卒中后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症状和程度的失语[1],其中运动性失语较为常见。其主要是由大脑左额下回后部、内囊前支、尾状核头部及基底核损伤而引起的语言交通能力障碍[2]。导致患者说话比较费力,言语失真,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在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但依旧保留听懂别人说话、写字及阅读的能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运动性失语症的康复护理越加受重视,笔者就运动性失语症目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严友凤;冯灵;王颖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是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总称。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程度不同地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伴有病理学改变。对此类疾病的诊治和护理,需采用身心统一的观点,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作者:刘晓虹;李丽萍;杨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膀胱扫描仪指导下进行间歇导尿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作者:杨凤翔;吴远鸿;李海峰;陈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冷敷能降低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炎性渗出,降低受损组织感觉冲动的传入[1]。同时,局部受冷,血管立刻收缩,血流量减少,能达到减少渗血、瘀血及血肿形成的目的[2]。而热敷时,温热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强机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3]。临床眼科有很多冷敷和热敷的情况,现常用的工具是降温冰袋、热水袋或眼罩,但存在与眼部贴合不紧密、重量较大、遮盖健眼的弊端,临床应用不方便。我们经过总结分析,设计制作出一款适合单眼使用的冷、热敷眼罩,经60例患者(冷敷30例、热敷3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宋湘梅;许丹;姚楚容;古洵清;成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心、肺、脑复苏的院内急救护理佳配合。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19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瞬间评估判断、畅通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合理给药、脑部降温等急救措施的实施,复苏成功。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兴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我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共行1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于脐环上缘行1.5~2 cm 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置入腹腔镜单孔装置。该装置由弹性聚合物制成,内有三孔,通过操作孔道置入手术器械并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8例婴儿手术成功,时间15~25 min ,平均出血量5 ml ,术后5~7 d出院,复诊时间1~2个月,18例随访2~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新开展的微创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必须要有合适的腹腔镜器械、娴熟的操作技术,才能保障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爱春;费蕾蕾;万素莲;唐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常因术前肠道准备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而导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瘘等并发症[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前经内镜置入肠道支架,不仅能解除癌性狭窄,而且可提高术前肠道准备质量[2]。本科室2011年1月~2014年2月,对部分结肠肿瘤梗阻患者先置入肠道支架,后行一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霞;金锡尊;邵芬娣;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椎管内麻醉术后早期饮水的安全性、可行性,减少患者因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下肢骨折病人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新禁食、禁饮方案,即术后30 min开始在专业护士指导下适量饮水。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禁食、禁饮方案,即术后3~6h开始饮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口渴、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焦虑程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渴、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焦虑程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下肢骨折病人椎管内麻醉术后早期饮水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陈晚英;吴留娟;麻会玲;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改善社区居民家庭自我药疗的管理。方法随机选取湖州市某社区100位居民,对其家庭自我药疗进行强化管理,一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社区居民家庭安全用药认知情况和管理情况较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家庭自我药疗的安全性。
作者:胡菊妹;戴丽学;叶家薇;沈旭慧;沈华英;刘新娣;周勤学;温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