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

贺冬梅;张容;黄惠根

关键词:护理, 人力资源, 配置
摘要: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决定着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护理质量和效果作为职业功效又对社会产生相应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队伍的合理配置和长久建设,不仅与护理质量和医院效率密切相关,同时,不有效解决护士人力配置,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终目的的新医改初衷将受到很大限制,作为一级学科的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与前景也会受到明显制约,成为阻碍护理学发展的瓶颈。当前,医疗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医疗专业人才数量充足,而护理专科人才相对缺乏,人力资源配置不足,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卫生事业前进的整体步伐。因此,吸取国外经验与科学方法的同时,结合国内护理特点,努力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护理人员资源配置方法,是目前护理管理者以及各级护理专家应该深思的问题。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温度生理盐水对采集乳腺肿瘤标本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无菌生理盐水对采集乳腺肿瘤组织标本的影响,建立更加规范的生物样本采集、保存的标准化流程(SOP)。方法2012年10~12月由专人采集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3份,分别用4~8℃的无菌生理盐水(C1)、22~26℃的无菌生理盐水(C2)、37~41℃的无菌生理盐水(C3)漂洗两次后放置于—80℃冰箱保存,24 h内送至实验室由专职实验人员进行标本的总RNA提取鉴定。结果三组标本RNA保存质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使用C1漂洗过的标本RNA保存质量高。结论在采集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的过程中,使用4~8℃的无菌生理盐水漂洗标本后对肿瘤标本的RN A保存质量影响小,可增添至生物样本采集、保存的标准化流程中。

    作者:童琛晔;冯原;蒋冰莹;查黎萍;唐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护理心理学

    2.1.3领悟职业内涵相关的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只是为护生确立其职业核心价值提供理性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引导,护生对职业内涵的领悟程度与其确认核心价值紧密关联,且同样取决于其自我教育的能动性。

    作者:刘晓虹;裴艳;王琳;曹晓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替格瑞洛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患者抗血小板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期间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组,每组60例。两组均口服替格瑞洛,首次负荷剂量180 mg ,维持量90 mg ,每日2次,维持12月,PCI前可再应用90 mg ,术前术后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 g。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强化随访等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PCI术后患者口服替格瑞洛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呼吸困难、鼻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再住院率,评估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服用替格瑞洛依从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预防并减少替格瑞洛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减少再住院率;PCI术患者在服用替格瑞洛行抗血小板治疗时,进行积极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王栗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多爱肤超薄敷料在肠梗阻造口术后伤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爱肤超薄敷料在肠梗阻行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1例肠梗阻行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外贴护理,治疗组使用多爱肤超薄敷料护理。结果治疗组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切口感染,无渗液渗出情况,且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多爱肤超薄敷料用于肠梗阻造口术后伤口的感染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减少换药次数,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立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鼻饲护理研究进展

    鼻饲是为普遍的一项医疗操作之一,使用胃管是为了满足患者的营养支持、药物服用、检查及诊断、评估胃内容物等作用[1]。鼻饲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如误吸导致的相关性肺炎、胃肠道反应、导管相关并发症、代谢异常等[2‐3]。鼻饲护理就是鼻饲过程的管理及护理。鼻饲护理包括确定并维护鼻胃管的位置,鼻饲营养物质,鼻饲药物,预防鼻饲相关并发症等方面[3]。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鼻饲护理能有效降低鼻饲相关并发症。本文就鼻饲护理重要性、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小玲;蒋雪梅;戴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控制预充式封管液注射减轻肿瘤患者异常嗅/味觉反应

    维持静脉通路装置如植入式静脉输液岗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常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近年来,为减少感染和人为治疗差错的风险,预充式封管液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加。我院肿瘤科在使用预充式封管液封管过程中,发现许多病人在冲管时会感到有异常的嗅觉和味觉。为减少产生异常嗅觉和味觉患者的数量,减轻异味感的程度,我们采用控制封管液注射速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荆鲁宁;张业玲;王建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胃癌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进行护理。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3)d,满意度98.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应用 rhG-CSF 致骨痛的作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应用rhG‐CSF化疗后致骨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rhG‐CSF化疗后致骨痛的骨髓抑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预见性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常规治疗与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由疼痛管理组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组间比较,预见性护理组的疼痛缓解程度97.5%,明显优于对照组90.2%,患者心率稳定率、血压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92.5±5.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8.2±4.1)分,且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应用rhG‐CSF致骨痛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疼痛刺激,缓解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侯秀珍;杨宏;武海英;胡国志;房芳;陈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中医康抚按摩对腹腔镜术后不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康抚按摩对腹腔镜术后并发腹痛腹胀、腰背疼痛、便秘、尿潴留、焦虑抑郁等不适的缓解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普外科、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符合条件的患者6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腰背骶尾部、四肢的康抚按摩。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的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83.63%、67.95%、88.81%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有了明显改善。结论中医康抚按摩可明显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不适。

    作者:沈国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两种不同方法测量末梢血糖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测量未梢血糖对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和在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予同一患者同时进行对照法和实验法,并与其静脉血糖值进行对比。对照法用75%酒精消毒右手,待干采血后,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再挤出第二滴血测试末梢血糖;实验法用75%酒精消毒左手,用干棉签擦拭,采血后直接用第一滴血测试末梢血糖,并同时抽取2 ml静脉血测定静脉血糖值,对结果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法指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法指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结论测量末梢血糖时用75%酒精消毒后,再用干棉签擦拭待干,直接取第一滴血测试末梢血糖值更准确,方法更方便快捷。

    作者:王羚入;符晓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CGA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疾病应对方式、治疗、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G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更能采取积极面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有所改善;CGA组患者对治疗、护理满意度更高,CGA组入住CCU天数、平均总住院天数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静;屈海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改良留置导尿管尿流压力排出法与人工拔除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留置导尿管尿流压力排出法与传统人工拔除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留置尿管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拔除法,42例)与观察组(尿流压力排出法,44例),采用去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的临床尿意感时间、尿道疼痛感、排尿通畅感进行综合评分,同时检测尿管去除2h后尿常规中白细胞及红细胞水平。结果两组在产生尿意感并自主排尿时间方面(30 min内,P<0.01;2 h内,P<0.05)、减轻排尿时尿道疼痛感方面(无不适感觉,P<0.01;无情绪反应,P<0.05)以及促进排尿能力恢复方面(自行排尿能力,P<0.0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尿红、白细胞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留置导尿管尿流压力排出法在首次产生尿意并自主排尿、减少排尿时尿道疼痛感以及促进排尿能力恢复方面,均较传统人工拔除法有一定优势,效果更佳,同时不增加对尿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姜建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将2008年8月~2013年5月15例行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的患儿分为对照组(6例)和观察组(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重新置管率降低、换血时间较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过程中,不禁食,给予全程喂养,可有效避免导管滑脱,缩短换血时间。

    作者:李慧珠;周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6例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其是否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 n=156例)和无糖尿病组(n=200例);并选取同时间段我科收治的272例无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测定可能存在影响的指标20个,如年龄、体重、身高、腰围、血压、血脂等,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发生糖尿病的产妇进行调查发现,自变量如年龄、腰髋比、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体力活动减少、分娩后体重减少等因素,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娩后体重减少对本病发生的影响较大(P<0.01),而关联性分析结果则提示,年龄为发病相关的大因子。结论有针对的对35岁以上易患人群进行血糖、血压控制措施的健康教育,加强运动锻炼,是降低产后糖尿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国英;韩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围产期综合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围产期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不良情绪评定。结果观察组产妇中自然分娩51例(79.69%),对照组中自然分娩39例(60.94%),两组比较,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产程(8.5±1.2)h,产后出血量(71.8±34.1)ml,并发症出现1例(1.5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程、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产妇的HAMD评分总分、及精神性因子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而躯体性因子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分娩后,观察组产妇的 HAMD评分总分、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分娩前与分娩后,观察组产妇的 HAM A评分总分、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在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促进其自然分娩,而且有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不良情绪。

    作者:施丽泳;丁红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BiPAP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式(BiPAP)呼吸道正压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我院收治AE‐COPD合并RF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BiPA P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综合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并发症及不良情绪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及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RF患者予以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RF)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何山;蔡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简易标本袋的制作方法与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腔镜微创手术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此类手术有一共同的难点--标本不易取出。术者经常会遇到在腹腔镜手术中因标本较大不易取出,标本内容物溢出污染腹腔及肿瘤破裂种植的情况,而一次性标本取出器价格昂贵,不适宜广泛应用于腔镜手术。针对标本大小≤8 cm的腔镜手术,我们利用一次性无菌橡皮手套,自行制作标本取出袋,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廖力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LASIK 手术疼痛的干预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LASIK手术中疼痛护理联合表面麻醉是否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ASIK手术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180眼),两组均行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联合应用疼痛干预护理,比较手术的配合度、并发症(如偏心切削)、术后3个月的LASIK手术效果。 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LASIK患者手术的配合度更好,偏心切削等并发症更低,术后疗效及术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LASIK手术中,联合应用疼痛干预护理技术,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及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 PICC 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PICC置管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PICC置管护理,以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率为指标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导管留置成功率和患者依从性分别为95.0%和80.0%,平均留置时间为(115.4±52.1)d ,患者满意率为9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有利于后续治疗,该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华红霞;任国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饮食干预与指压按摩对 AMI 患者稳定期排便情况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加指压按摩对急性心肌梗死(A M I )患者稳定期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与指压按摩。结果干预组发生便秘5例,便秘发生率16.7%,对照组发生便秘者17例,便秘发生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33,P<0.05);干预组发生心力衰竭者1例,发生率3.3%,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者8例,发生率2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41,P<0.05);干预组没有死亡患者,对照组发生2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07,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5.46,P<0.05)。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前1~3 d排便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度、腹胀),各条目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下坠、不尽感此条目显示无显著意义。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指压按摩,可改善AMI患者排便情况,降低便秘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田凤美;蒋银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