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松;左毅刚;康元上;陈戬
为探讨我院18a来内科疾病的死亡特点,提高临床治愈率,对常见疾病人群的防治提供参考,收集我院内科18a的1883例住院死亡病历,统计各系统疾病的死亡例数、病死率及死因顺位.结果显示:年病死率从1981年的9.66%逐年下降至1998年的2.66%,平均病死率为3.87%.前5位的死因顺位在80年代依次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消化系疾病;而90年代则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90年代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居首位,需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普查,做好癌前病变的监测,提高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加强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早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提高生存率.
作者:金醒昉;杨莉;都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用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对5个不同年龄组(2d,8d,18d,30d,42d)的沙士鼠脑海马CA1区神经毯内的线粒体、突触小泡和突触进行了研究.分别测量了线粒体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外膜比表面和嵴膜面密度;测量了突触小泡和突触的面数密度.研究结果与对枕叶视皮质区的研究结果相似.
作者:刘宗良;李力燕;李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效果,对104例12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其中伴网脱者103眼),根据不同对象具体情况行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玻切术)及联合手术.结果:122眼术后视力提高79眼(64.8%),103眼网脱复位72眼(69.9%),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表明:玻切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静瑜;马林昆;袁援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就颜面部Ⅲ度烧伤早期切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进行探讨.认为颜面部早期切痂中厚皮片移植,无论从皮色、挛缩程度和功能状态来说,都容易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手术应按整形的原则进行,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切痂平面和止血问题.颜面部早期切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可以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提高植皮成活率,缩短病程,其远期效果良好,对减轻毁容和面部功能恢复有利.
作者:唐宗联;黄斌;李建伟;张劲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探讨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收集了符合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26例,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30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发生在具有临床活动指标及病理活动指标的患者,病理类型以Ⅳ型、Ⅴ型为主,其诱因有感染、不规则的激素治疗、劳累及日晒.结果表明:控制狼疮性肾炎的活动,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翁敏;刘艳;彭文芳;张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行血液灌流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为我院急诊科病人.男7例,女11例,年龄29~73岁.所服用中毒药物分别为鲁米那、阿米替林、苯巴比妥、多虑平、敌克松,其余13例均为服安定患者.服药后到抢救时间4~12h.所有患者均处于持续性深昏迷状态,其中12例血压低于正常,3例呼吸抑制.全部病例血灌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49.72±16.56)G/L.
作者:王坚;马宝栋;杨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并用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受体),结果: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其亲和力(Kd)分别为(3.61±0.72)nM和(17.04±2.41)*#nM,相应的大结合容量(max)分别为(1457.94±168.01)fmol/mg蛋白和(5017.40±742.16)fmol/mg蛋白.脑缺血4,24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中心区及半暗区下降尤为明显,其中以缺血后24h的变化为显著.结果表明: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亦是PAF介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分子基础.
作者:杨丽君;李树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苏木精染色是组织学HE染色法中的一个基本步骤,其与伊红染色相结合被广 泛应用于组织学切片的常规染色.苏木精是碱性染料,易与组织中的嗜碱性物 结合,主要用于显示细胞核.此外,近年对苏木精染色的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展 ,一些文献已报道还可将其用于显示神经元内的尼氏体,本文介绍将其用于显 示培养中凋亡的上皮细胞.
作者:陈彦红;王廷华;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探讨兔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用胰酶及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获取软骨细胞,并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软骨细胞的贴壁率、生长曲线及表型等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所获软骨细胞主要呈多角形,第3代软骨细胞12h贴壁率达95%,软骨细胞倍增时间约55.1h,6代以内软骨细胞的II型胶原蛋白稳定表达.结果表明:本方法所获软骨细胞具有稳定、良好的生长特性.
作者:李松;沈丽宁;税艳青;吕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个旧市大屯地区是云南东南部高原上唯一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有3个行政村 的18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8?496人,流行区范围475km2 .从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确定有此病流行至1982年达 到消灭血吸虫病,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04884m2,查出病人538 例.1966年经防治消除了传染源,1973年未查见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 作一次对螺情和低年龄组儿童血吸虫抗原皮试检查.1999年2月经我们了 [JP3]解并调查大屯地区无新感染病人和钉螺存在.大屯地区33?a[JP]无新感染病人,26? a无钉螺存在,表明其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是显著的,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血吸虫 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作者:王文林;雷霖;夏代光;秦绍银;吴兴平;万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喉麻痹的外科治疗主要有各型甲状软骨成形术及声带注射术等,近几年开展的 神经吻合术为大限度地恢复麻痹喉内肌的电生理功能提供了研究方向.本文 旨在对麻痹甲杓肌的神经吻合治疗术效果进行功能学及形态学分析,为临床应 用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何晓光;孙俊;翁敏;俞志成;王文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神经营养因子-3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简介其发现、生化特点、分布和生物学作用,并重点探讨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朱兴宝;马以骝;王廷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诱导排痰法计数细胞的重现性以及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痰液中细胞特点.23例CB,23例CO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雾化吸入3%高张盐水诱导排痰,其中20例(CB,COPD组各10例)次日重复试验一次.收集痰液及雾化前的唾液,经还原剂及恒温旋涡振荡处理使痰液均匀,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连续两次测定痰细胞总数稳定系数R=0.87,巨噬细胞R=0.91,中性粒细胞R=0.95,CB与COPD组细胞分类比较:巨噬细胞在CB显著高于控制组(67.8%,55.5%),而中性粒细胞在COPD组显著高于控制组(61.7%,33.4%).结果表明:诱导排痰方法是可重复的,CB及COPD气道表层分别以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诱导排痰可作为了解慢性气道炎症的有用方法.
作者:戴路明;杨玉萍;方利洲;刘凌;李兴文;郑圆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治疗始于1987年[1].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房扑的导管消融治疗疗效高(70%~90%),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10%~40%)[2].消融标测的方法、部位、疗效判断指标,国内外作了深入的心内电生理研究,发展迅速,我们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病例资料:患者6例(男4,女2),年龄29~62 岁,平均49岁.心律失常病史2~5 a,临床诊断:心肌病并房扑,Ⅱ度Ⅰ型AVB,频发室早1例;高血压并房扑1例;单纯房扑4例.6例房扑临床上考虑为Ⅰ型房扑,房扑发作时心房率230~290次/min.
作者:韩明华;郭涛;刘中梅;李淑敏;赵玲;肖践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41岁.1980年体检时发现左侧横过异位肾,无特殊不适.1985年因肾绞痛行IVU再次证实左侧横过异位肾并左肾小结石,后结石自排.以后又多次出现肾绞痛,于1999年9月30日以左侧横过异位肾并左肾结石收住院.查体:血压120/80mmHg,左侧腹可及一实性包块,约12cm×8cm,活动欠佳,边界清,表面光滑,无明显触痛.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右肾缺如,左侧有2肾呈上下关系,上肾明显增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有2.8cm×2.5cm×2cm结石一枚,肾盂积水,下肾小,约7cm×3cm×2cm.X线检查:平片见左肾轮廓外方有2.8cm×2.5cm致密影,右肾区无肾影;IVU见:左肾明显积水,肾盂朝向外侧.结石位于肾盂内,输尿管向外下方绕过异位肾于同侧进入膀胱;左肾下方可见一较小的肾影,肾盂朝向脊柱,输尿管斜向内下方经骶前至右侧盆腔入膀胱,上下两肾间似有间隙.X线诊断:左侧横过异位肾并左肾旋转不良,左肾结石积水.于1999年10月13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上肾明显增大,肾盂朝向前方,输尿管向外下方走行并绕过下肾,下肾体积小,约7cm×3cm×2cm,两肾无融合,单纯做了肾盂切开取石.讨论:横过异位肾是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分融合型和非融合型两类,均十分罕见[1].本例为非融合型横过异位肾并上肾旋转不良,并发结石积水.横过异位肾病因未明,有学者认为可能为输尿管芽的发育异常及某种因素的梗阻,旋转方向变异或反常血管的限制等有关[2].横过异位肾多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有并发症时可考虑对症处理.横过异位肾多有误诊为腹腔包块而行手术者,应引起注意,IVU多可确诊.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康元上;陈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尿动力学改善的差异,将26例Madigan手术与随机抽取的同期35例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进行尿动力学比较,术后拔尿管后1周进行第1次尿动力学检查,术后4~6个月进行第2次检查.结果:(1)初次尿意容量(FD):第1次检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Madigan组大于经膀胱组(P<0.01);第2次检查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第1次检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Madigan组低于经膀胱组(P<0.01);第2次检查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第1次检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次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逼尿肌不稳定是引起BPH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Madigan手术由于保持了膀胱颈及后尿道的完整性,其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作者:左毅刚;王剑松;徐鸿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支气管动脉与食管动脉共干,是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治疗肺癌造成食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认识这一解剖关系并在影像上加以辩认是防止和减少食管损伤引起食管支气管瘘的关键.本研究包括支气管动脉与食管动脉共干的应用解剖及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研究两个部分.前者通过33具正常成人尸体局部解剖及支气管动脉红色乳胶硫酸钡灌注标本X线摄片,仔细观察、测量食管动脉的位置、管径及走行方向,发现支气管动脉与食管动脉共干的出现率为72.7%(24/33),以与左侧支气管动脉的共干为主(P<0.05)根据观测结果对支气管食管动脉共干的解剖学关系进行了新的分型(分为4型),Ⅰ型:食管动脉由支气管动脉或肋间支气管动脉干发出,斜行向下分布于食管壁(73.8%);Ⅱ型:食管动脉直接由支气管动脉发出,水平走行分布于食管壁(14.5%);Ⅲ型:食管动脉直接由支气管动脉发出,斜行向上分布于食管壁(7.5%);Ⅳ型:食管动脉分别由左右支气管动脉干及支气管动脉发出,斜行向下或向上分布于食管壁(4.2%).该分型为指导临床插管栓塞治疗肺癌,避免食管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作者:施镇江;庞瑞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探索XDH治疗牙齿敏感症的机理,选取12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32名我院门诊龈炎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Gress法测试受试者用药前后唾液内NO2-含量,从而简接反映唾液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唾液内NO水平均有升高,且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01).提示:XDH能在口腔微环境中产生NO,使敏感区开放的小管内牙髓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迅速达到脱敏效果.
作者:徐立平;任萍;李新芬;张丽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40只地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腹腔接种副结核杆菌;对照组:20只分别接种生理盐水和死菌(各10只),8个月后处死动物,作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80%(16/20)的地鼠出现肉芽肿性肠炎,而对照组未见肉芽肿性肠炎和溃疡形成.两组肉芽肿性肠炎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利用副结核杆菌接种地鼠,建立了一个模拟克隆病的肉芽肿性肠炎小动物模型.
作者:缪应雷;杜艳;欧阳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肿瘤相关抗原N-35在不同肿瘤细胞及正常人心脏和肺组织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用N-聚糖酶酶解方法确定与单克隆抗体N-35相对应的相关蛋白为一糖蛋白分子,不存在于正常人心脏及肺组织蛋白组分中,而以不同分子量形式分布于不同肿瘤细胞的蛋白组分中.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出肺腺癌细胞系GLC-82亚细胞结构中的胞膜、胞核及线粒体成分,确认N-35相关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核,线粒体次之,胞膜上分布量少,主要不以膜蛋白或跨膜蛋白的形式存在;经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肿瘤相关抗原N-35定位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S期的中心粒(centriole)结构上,其功能很可能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活动有关.
作者:王秦秦;姜平;李继梅;唐睿珠;陈新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