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火灾中化学气体致吸入性损伤急救和护理

邓庆萍;刘捷

关键词:化学气体吸入性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53例火灾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急救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火灾中化学气体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应常规进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及时发现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功能不全,进行性低氧血症者(高浓度吸氧后,PaO2仍低于7.8 kPa或PaCO2大于6.5 kPa),应用呼吸器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结果 治愈轻度吸入性损伤22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9例;死亡2例.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正确地抢救处理和有效的气道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压力滴定方式的探讨

    目的 通过两种压力滴定技术的比较,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佳压力滴定方式.方法 将60例愿意接受压力滴定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手工压力滴定技术;对照组使用自动压力滴定技术.两组治疗后进行多导睡眠图各项参数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各项参数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首选手工压力滴定技术.

    作者:董万里;宋葆云;王海播;杨巧芳;牛红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外科难治创面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观察13例患者,使用VSD敷料负压引流治疗整形外科难治创面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结果 13例患者,8例1次VSD敷料负压引流后5~7 d开启创面,创面肉芽新鲜无分泌物,进行Ⅱ期缝合或植皮进入Ⅲ期愈合期;2例经2次VSD敷料负压引流后开启创面,创面肉芽新鲜无分泌物,进行Ⅱ期缝合或植皮而进入Ⅲ期愈合期;该10例患者Ⅲ期愈合时间均为10~14 d;其余2例颌面手术患者使用VSD敷料负压引流3~5次后,局部皮肤逐渐移植覆盖达完全愈合.结论 使用VSD敷料负压引流治疗整形外科难治创面,效果良好,做好各种护理是促进良好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重要保证.

    作者:孙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

    糖尿病为我国多发病、常见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临床比较多见,但深部感染如合并肝脓肿相对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科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30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注药治疗等,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小习;祝茂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提供开展护理模式的依据.方法 对106例COPD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及1年内反复住院次数.结果 实验组呼吸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反复住院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有显著效果,能降低患者反复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琰;吴菊芬;熊华;夏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并发症体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并发症体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并发症体验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比较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1~90 d HbA1c检测依从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出院后0~60 d内两组HbA1c检测人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并发症体验干预方式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依从率,但未使患者出现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现象.

    作者:李延飞;陈伟菊;许万萍;周佩如;黄洁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和护理

    目的 总结1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的护理.方法 应用PICCO监测仪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连续心输出量指数(C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等指标.结果 本组15例患儿中,术后1d拔管12例,2d拔管3例.15例患儿均未发现与PICCO监测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股动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无一例失败.结论 PICCO技术可充分评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安全可靠.详细掌握患者病情、技术准入管理、规范操作方法、细致护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应用PICCO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雪芬;王雁娟;浦敏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心理学

    认知过程2记忆2.5 遗忘 率先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他通过对无意义材料的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人们的识记内容在初一段时间(20 min~2 d)遗忘快,之后遗忘的速度渐渐慢下来,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作者:郭瑛;易巧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化考核的实施与探讨

    目的 调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 运用护士工作量化考核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德、能、勤、绩几方面与护士绩效奖金挂钩,使绩效分配更加透明、公正.结果 提示了个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挖掘了每位护士的工作潜能,营造了科室的工作氛围,增强了科室团队的凝聚力和个人的成就感,提示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结论 绩效考评的实施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童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石症行无痛胃镜胃石取出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下胃石取出术治疗胃石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胃石症患者行无痛胃镜下胃石取出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 14例患者一次碎石、取石成功,1例患者二次碎石、取石成功.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无痛胃镜取胃石方法安全,快捷简便、成功率高,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晓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树突状细胞体腔回输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恶性体腔积液(胸腔、腹腔、心包腔)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经常是肿瘤晚期或肿瘤复发的表现,大量或迅速增长的恶性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多数抗瘤治疗方法对这种复发性或顽固性积液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树突状细胞(DCs)体腔回输已广泛应用于恶性体腔积液的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我科2004年6月~2011年3月收治了34例恶性体腔积液的患者,采用树突状细胞体腔回输控制恶性体腔积液,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尤渺宁;任军;邸立军;张红;商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套管针的方法

    静脉套管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小儿手足部用弹力绷带固定,往往易滑动,造成折管、脱管、透明敷料脱开,为此,我们制作了弹力绷带开孔法固定套管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采用美迪邦牌弹力绷带、剪刀.取弹力绷带一块(根据患儿手足大小取宽5~10 cm),对折,在弹力绑带中间剪一圆形孔,直径1~2 cm.

    作者:王艳艳;沙影丽;董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骨科医院不同人群面临医疗风险特征的调查

    目的 探究骨科医院不同人群引发医疗风险的特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避措施.方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和Access软件,以2007~2011年共五年的医疗纠纷(投诉)档案记录为字段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5.0统计分析院内不同医务人员组成的三个群体,即医生群、护士群和管理群易发医疗风险的薄弱环节.结果 不同人群引发的医疗风险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结论 针对不同人群引发医疗风险的不同特征,分别制定防控措施,对有效规避风险、遏制纠纷、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石荣光;李冬梅;牛雅君;王琳;郭玉芬;张瑞红;邢爱春;周月爽;崔明武;董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激光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超激光治疗仪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58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超激光治疗仪分别照射明显痛点,颞颌关节,双侧星状神经节7~10 min.针对患者个体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超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58例TMJDS病人显效率66%,有效率25%,无效率10%,一年后复发率为10%,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超激光治疗仪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高患者无不适等特点.

    作者:时艳娜;李雅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LN)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LN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遵循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德国学者S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C)对两组患儿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达到配合临床有效治疗,增强LN儿童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及保健意识,减少复发,提高生活(存)质量.

    作者:舒芬华;石绍南;欧阳文姝;邓芳菊;苏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护理本科生后期实践教学中的探讨

    目的 总结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护理本科生后期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30名入科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及学生学习兴趣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作者:张春玲;陈露;张帆;李雪;胡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火灾中化学气体致吸入性损伤急救和护理

    目的 探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53例火灾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急救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火灾中化学气体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应常规进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及时发现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功能不全,进行性低氧血症者(高浓度吸氧后,PaO2仍低于7.8 kPa或PaCO2大于6.5 kPa),应用呼吸器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结果 治愈轻度吸入性损伤22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9例;死亡2例.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正确地抢救处理和有效的气道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邓庆萍;刘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移动技巧训练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术后,系统化训练患者的移动技巧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择粗隆间骨折单侧行PFN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物理康复训练程序和系统化移动技巧训练.于术后1年内发生再骨折例数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再骨折13例,而观察组仅发生5例,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系统的移动技巧训练能有效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谢青梅;高兴华;张成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为普通胰岛素1 U/h开始静脉泵人治疗,以后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泵入量,目标血糖控制在6~8 mmol/L.对照组60例为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同时观察达到目标血糖的时间、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的例数以及拔出气管插管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达到目标血糖的时间为(4±0.55)h,对照组达到目标血糖的时间为(8±0.65)h.观察组有一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对照组有15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观察组的平均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为(8±0.65)h,对照组的平均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为(12±0.45)h.结论 普通胰岛素静脉泵入对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晓红;龚仁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观察护理重点.方法 通过对3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种类及观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动脉分支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结论 术前做好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中术后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给予规范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是保证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的关键.

    作者:曾群;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体温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进行多部位体温监测,探讨更便捷、更有效反应体温变化的测温方法.方法 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同时监测腋温(AT)、直肠温(RT)和膀胱温(UT).各记录时点分别为术后入监护室即刻(T0)、入室后4 h(T1)、入室后12 h(T2)、入室后24 h(T3).结果 四个记录时点膀胱温和直肠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腋温和直肠温的正相关性相对较差(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膀胱温监测是一种可行、便捷的体温监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旸晖;陈小潍;姜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