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圆;雪丽霜;覃桂荣;刘素娥;李娉霞;凌静;徐明;晏洁梅
额窦开放手术一直是鼻外科的难点,由于额隐窝解剖复杂、周围气房众多且变异大、空间狭小、毗邻重要结构、观察困难[1].因此,在额窦开放手术过程中,对额窦引流通道难辨的患者使用额钻辅助定位是较好的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21例患者实施了经鼻内镜额窦手术中应用额钻辅助定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及护理分析.方法 以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为糖尿病组(MMSD24),糖尿病合并痴呆组(MMSE≤24),另以24例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体重指数(BMl)、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结果 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的HOMA-IR、HBAlC及BMI显著增加(P<0.05),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HOMA-IR、HBAlC及BMI呈负相关.结论 对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预防痴呆的护理,可防止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曹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9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围手术期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老年围手术期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依从性较好.
作者:曹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规范预防跌倒的流程指引,降低医疗护理的风险,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找到潜在失效模式,对流程进行分析探讨,计算危急值,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6个失效模式实施HFMEA管理后,危急值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老年患者防跌倒的流程更为规范,各种风险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x2 =21.573,P<0.05).结论 运用相关理论前瞻性地对老年患者跌倒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并及时落实,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护理投诉与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春燕;刘霜梅;吴晓静;洪荣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切除术,统计分析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和预后KPS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均行全切除术,对术后患者恢复及护理情况分析表明,年龄<40岁较≥40岁者呼吸功能好(P=0.008);低位延髓患者较高位延髓者呼吸功能好(P=0.034).而气管切开情况和年龄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0岁者行气管切开的可能性较小(P=0.035).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表明,年龄<40岁患者随访KPS评分较高(P=0.036).结论 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尤其对于年龄<40岁、低位延髓病灶患者手术及护理预后较好;对于年龄较大、高位延髓病灶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切口感染是跟骨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跟骨是松质骨,血供相对丰富,术后骨折断端渗血较多,当切口引流不畅时,切口内易积血形成血肿,为此,术后可放置引流条甚至负压引流,但有时也可因切口张力压迫或放置不当,造成引流不畅导致切口渗血感染.故保证引流通畅,防治血肿形成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1].据统计,跟骨手术切口负压引流量第1天可达60~180 ml,第2天30~80 ml,第3天15~35 ml,第4天10~20 ml[2].
作者:吴晖;黄苹;李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single port access cholecystectomy)系指经脐部皱褶部位置人腹腔镜及其器械进行手术的方法,术后脐部切口愈合后腹壁基本无可见疤痕,实现微创与美观结合,减低了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创伤,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1].单孔腹腔镜技术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共成功完成28例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系统肾囊肿去顶术,术后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萍;康福霞;田春娟;张晓亚;李珍;杨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以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为(95.35±10.17)分;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得分为(43.79士5.51)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r=-0.367,P<0.01).结论 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水平呈负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帮助患者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冯雪民;胡芳;李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细菌学特点.结果 昏迷持续时间大于1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返流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2.5%,排在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蔓不动杆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克雷伯菌(11.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孔磊;许立民;宋献丽;黄剑平;樊秋萍;谢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1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由专人讲解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采取无记名形式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结果 本研究护理人员SAS评分、SDS评分及SCL-90的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较大的差异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小珍;麦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治疗压疮的药物与方法有很多,但过程缓慢且效果一般.对此,我院2006年8月~2012年11月用白蛋白外敷的方法治疗Ⅱ~Ⅲ度压疮86例,创面愈合快,疗效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先用5%碘伏溶液将压疮创面周围消毒好,其次用双氧水冲洗创面两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三遍.
作者:方月梅;谢玮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熟悉手术步骤,掌握微创扩张通道系统的特点和手术仪器、器械的操作性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22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原有症状改善明显、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作者:翁留宁;高静;陈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Buerger运动对膝关节以下骨折术后缓解肢体肿胀,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膝关节以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实验组则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加上Buerger运动,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其肢体肿胀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实验组患肢肿胀的缓解、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功能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缓解膝关节以下骨折术后肢体的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雪玲;韦柳珍;吴惠芳;韩春;甘金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拔管后均清醒进入麻醉恢复室.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收听适当的音乐;对照组不接受音乐干预.于进入恢复室(T1)及离开恢复室(T2)时点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恢复室停留时间及麻醉护理满意度.结果 T2时点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VAS评分较T1时点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麻醉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音乐干预有利于维持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毓婵;李偲;何丹丹;陈旭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钾通道调控的效果及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钾通道调控,全程护理密切观察疗效,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M蛋白、骨髓浆细胞、血红蛋白和尿素氮都有所好转,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SF-36各维度得分中,除肌体疼痛和活力外,干预后其他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处理.结论 钾通道蛋白的调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角色体验法融入戴明循环在手术室轮转护士中的培训效果.方法 将手术室轮转护士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按PDCA法带教;观察组28例,将角色体验法融入戴明循环进行带教.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带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角色体验法融入戴明循环的培训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手术室轮转护士的病案辨析、操作技能、综合学习能力.
作者:詹欢乐;陈丽莉;王洁;张宵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BiPAP无创机械通气法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机对抗现象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确诊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51例进行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6人,观察组25人.对患者呼吸频率(BR)、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2)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人机对抗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进行BiPAP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BR、HR、PaC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而PaO2及SpO2却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而观察组出现人机对抗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 BiPAP无创机械通气辅以相应的特别护理,可有效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有效降低人机对抗状况的发生.
作者:郭泽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抢救老年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0例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以上的老年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通气后2、4h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结果 80例急性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抢救成功72例,抢救成功率90.0%.72例老年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呼吸困难、紫绀、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啰音、肺哮鸣音)改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气分析中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老年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全面的护理,以确保疗效.
作者:高丽梅;区洁芬;侯香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思维能力、操作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未来医学从业人员满足社会质量要求的程度[1-2].PDCA循环是5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管理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它包括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3].通过对护生基础实习阶段压力源的评估,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为护生的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常艳琴;王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其采取的吸痰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密闭式吸痰为观察组(40例),开放式吸痰为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的指标变化.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儿吸痰的耗费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儿吸痰的耗费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吸痰后的3 min和20 min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吸痰前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对照组患儿在吸痰后的3 min和20 min其动脉血气变化明显低于吸痰前的动脉血气的指标,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采取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比较小,且安全性高,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
作者:张国英;汤秀芳;杨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