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晓辉;解红文;吴玉琴;戎美清;甘荣燕
目的 降低颅底穿通大型脑膜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颅底穿通大型脑膜瘤12例患者术后护理.结果 12例病人在术后发生继发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1例,继发性脑水肿所致过程性颅内高压5例,脑脊液鼻漏3例,继发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均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终康复出院.结论 对大型脑膜瘤手术患者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作者:姚建珍;戚东静;戴俊芬;叶霞;郑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病房人工气道患者,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观察对比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宁;金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的总结超前镇痛在骨科病房的运用及护理.方法 对218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超前镇痛,评价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 218例患者术后3d疼痛评分3~4分占72.94%;5~6分占24.77%;7~8分占2.29%;术后当天开始功能锻炼206人,总有效率94.5%.结论 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超前镇痛,进行规范化的疼痛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更舒适的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李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糖尿病授权量表简化版,对我院及百色市2家医院76例住院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看图对话干预前后的效果研究.结果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信心方面有了很大提高(P<0.05),患者的授权能力方面得到了加强(P<0.05),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态度和准备方面有了积极的效果(P<0.01).结论 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提高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糖尿病的效能有帮助.
作者:罗灿明;戴霞;蒙连新;韦妹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加强克雅脑病的感染防护管理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做好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环境及物品的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结果 家属、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随访1~5年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 克雅脑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积极有效的防护管理、做好健康宣教,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包苏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例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社区护理作为干预措施,并以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半年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视力等作为观察指标,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干预前患者空腹血糖(8.3±0.70)、餐后2h血糖(12.22±1.76)、糖化血红蛋白(8.22士0.92)、甘油三酯(9.46±1.02)、体重指数(25.87士2.98)、视力(0.57±0.10);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7.52士0.66)、餐后2h血糖(9.92±1.72)、糖化血红蛋白(7.26士0.88)、甘油三酯(8.16±0.98)、体重指数(22.75士2.85)及视力(0.72士0.11),干预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3.63、4.18、3.37、4.11、3.38、4.5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应用社区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护理是较好的护理模式,能更有效、明显地提高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从而增进患者治疗的信心,促进康复,对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戴彩云;周美英;彭沁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加温至37℃的CO2气体建立气腹对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术中采用加温至37℃CO2气体建立气腹,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桶装22℃未加温CO2气体建立气腹.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创口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患者建立气腹前体温、手术进行时间、切口拆线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发热、寒颤、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采用加温到37℃的CO2气体建立气腹进行腹腔镜胃肠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体温及肛门排气时间和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贾占辉;冉战玲;罗新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1年2月~2012年1月因脑卒中在我院治疗出院的患者设为干预组;将2010年2月~2011年1月因脑卒中在我院治疗出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常规出院宣教指导,对干预组患者继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比较.结果 干预组FIM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防跌倒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身心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冷晓辉;解红文;吴玉琴;戎美清;甘荣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初产妇临产后镇痛泵皮下缓慢泵入盐酸哌替啶,同时配伍山莨菪碱一次性静脉注射,对产程进展及母要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阴道分娩、精神紧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临产后(宫口开大2~4 cm)采用镇痛泵皮下泵入盐酸哌替啶(10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按1 ml/h泵入,同时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对照组临产后采用盐酸哌替啶(10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按1 ml/h泵入.结果 实验组用药至宫口开全时间为(350±31.1)min 49例,占81.67%,(460±63.0)min 11例,占18.33%.对照组(350±31.1)min 23例,占38.33%,(460士63.0)min 37例,占61.67%,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盐酸哌替啶配伍山莨菪碱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紧张情绪,缩短产程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秀玲;肖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护士夜班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01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1)夜班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处于无或极轻微、轻中度、重度倦怠的夜班护士分别占44.0%、37.5%、18.5%;(2)夜班强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和正向预测.结论 护士夜班与职业倦怠有密切的关系,夜班强度大更易引起护士职业倦怠.
作者:付光蕾;陈伟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脐疝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脐疝患儿行腹腔镜脐环缝扎术的临床资料.术前重视患儿及家长心理和术前皮肤准备及胃肠道准备;术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切口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32.5 min,术中均无出血,术后康复快.术后随访21例患儿,2个月内均无复发或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脐疝安全、有效、手术微创、美观.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嘉燕;李凤;徐芳;马奇;姚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比例不断上升,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70%[1],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有60%[2-3]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失调,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LARS是一种以便急、便频、大便失禁和排便困难等系列症状组成的综合征.这种类型的排便失调很难治疗,一些病人终行永久性肠造口[4-5].经肛门灌洗(transanal irrigation,TAI)是指在肛门内植入导管,液体通过导管流入肠道,向近端进行灌洗,达到排空结肠、直肠的治疗方法[6].它是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避免永久性肠造口[7-10].
作者:谭人福;牟绍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构建艾滋病感染者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由我院艾滋病咨询门诊进行快速HIV抗体初筛阳性、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确诊为HIV感染的患者60例,通过构建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对患者利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各个维度评分变化;并调查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和统计随访率,分析该模式对知晓率及随访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率均在100%;三次调查数据显示,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是86.67%、90.34%、94.58%,呈持续增长趋势;干预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患者在健康感受、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健康转换健康压力等维度均较干预前有升高;干预实施3个月,心理健康总分较干预前升高;自评生活质量维度在干预实施6个月较3个月高.结论 构建HIV感染者的全程管理策略及模式,可以提高随访率和HIV基础知识知晓率,有效改善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艳宁;吴卫群;黄丽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临床中,医生在给患者做胸膜腔穿刺时,需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稳定的姿势和体位以利于操作的顺利完成.目前,医生在给患者施行胸膜腔穿刺时,常安置患者坐在普通靠背椅上,或患者半坐卧位于病床.这些设施均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容易发生移动导致失误.为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对轮椅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图1),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深受患者及操作者欢迎,并获国家专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血管病50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一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和老年人抑郁量表(GDS)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及干预后的疗效.结果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GDS评估及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入院时(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期给予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梅玉;梅映台;胡慧英;吕雄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干预.方法 对36例前臂完全离断患者做好术前急救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局部和全身情况、合理的饮食护理和预防性用药、体位护理、全程系统康复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6例离断前臂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根据上肢断臂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上肢功能优26例,良7例,差3例,再植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容量性休克、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应激性溃疡等局部和全身性并发症,提高前臂再植成活率,恢复肢体的感觉和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敏;傅育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胃癌患者术前由于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加上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研究证实[2],对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EN)明显优于肠外营养(PN),因小肠具有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多数营养物质都在小肠消化吸收.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51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应佩秀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5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入院第一天起给予肺康复运动训练直至出院,并于入院时及术前1天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同时观察其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47例患者完成了全部锻炼;术前肺康复训练后FVC%、FEV1%、FEV1/FVC、MVV、PaO2均有明显提高,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3例,均顺利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提高肺癌患者术前呼吸功能,对降低其术后肺部并发症有所帮助.
作者:孔轻轻;沙永生;张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身份核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未进行身份核对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职能科室和各科室负责人反复督查,以确保正确核对方式,保证患者的安全.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患者身份核对的依从性从2012年4月6日的73.7%上升至2012年7月1日的97.3%.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患者身份核对中的应用,患者身份核对正确率明显提高,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杜绝了医疗过程中因身份辨识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
作者:邵亚莉;方宝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将中央运送系统升级及临床科室的运送需求,量化到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使中央运送支持系统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方法 通过将临床科室的即时、预约、计划运送,按使用次数量化到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利用电脑软件(ISIS系统)升级,对运送工作进行科学的调度并自动统计各科室来电需求数量.通过电话数字录音系统,对运送系统服务质量进行双向控制.结果 成本核算与流程优化前后单项运送时间、运送及时率、临床客户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成本核算与流程优化,降低了运送人力成本,提高了中央运送的效率及质量.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