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红霞;梁晓燕;甄平;闫素芝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指导.对该组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周、3月、6月随访,术后HSS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心外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前1周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丽;郭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救治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无合并腹部以外重要脏器、重要部位损伤的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 48例行保守治疗,15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二次剖腹探查5例.痊愈198例,死亡4例.结论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重腹部情况观察,结合辅助检查,快速做出病情评估以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成功救治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关键.

    作者:徐红莲;楼爱琴;沈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女性盆底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212例老年女性盆底重建术围术期护理.方法 进行术前评估、完善术期准备、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术后疼痛护理、自主排尿情况观察与并发症观察护理,加强围术期健康宣教、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212例患者治愈172例(81.1%),改善36例(17%)无效4例(1.9%).发生排尿困难7例,重置尿管与尿道扩张后好转,出现急迫性尿失禁2例,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网片侵蚀6例,予修剪后阴道壁缝合与局部抗炎治疗,膀胱前腹膜外血肿1例,经手术、输血、抗休克治疗后痊愈,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4例,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叶育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型胸腹术后卧床患者病号服的设计与应用

    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患者服装都是宽松、肥大的普通病号服,这种普通病号服对于那些胸腹术后卧床患者来说,穿脱、检查、治疗、护理都很不方便[1].为了使胸腹术后卧床患者穿脱方便,一些医院给患者反穿病号服,多余的布料折于背后极易造成患者的背部肌肤受创伤.甚至有的医院为了操作方便,胸腹术后卧床患者是不穿衣服的,使得患者的隐私得不到保护[2],缺少人文关怀,从而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恢复[3].另外,现有病号服的衣扣小、多,衣扣本身易与皮肤相摩擦,造成患者皮肤受损;而且在急救时往往无法及时解开,直接影响了治疗护理的各项急救操作.

    作者:黄素素;刘彦慧;张银花;张照临;孙谦;朱乐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28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及并症的护理.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感染,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死亡),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1~40个月,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评估,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6%.结论 术前重视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做好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及预防;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对症护理及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白鹤;徐莉杰;杜心如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延续护理对哮喘息儿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02例.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这两个方面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前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SGRQ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三个维度以及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延续护理组症状评分和活动受限评分较出院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P<0.05);出院后3个月,延续护理组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以及疾病影响评分较出院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SAS评分较出院前显著提高,且升高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恢复其心理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蓝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败血症急症护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cytopenic purpura,TTP)又称Moschcowtz综合征,是一种以微血管病型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90%以上[1].T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阐明,近研究[2]发现,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超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释放,因vWF裂解酶缺乏,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有研究[3]表明,对于这种疾病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和后期护理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和复发率.

    作者:徐琼英;温映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都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晚间护理:晚餐指导;睡眠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湿化以及出院后晚间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跟踪,随访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停止出血时间、住院天数及出院后1年内再出血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时间,避免出血的再复发.

    作者:孙兰珍;王素珍;李晓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评价分配方案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 探讨建立符合传染病医院院情的规范、有效、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绩效评价分配方案.方法 按照各专科特点,量化护理工作指标,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应用质量、效益、效率、风险系数等多因素综合评价,每月实行多部门联合考核,确定各项工作的分值,作为绩效分配的依据.结果 护理绩效评价分配方案的实施,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责任重的护理岗位的价值得到相应体现,实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结论 护理绩效评价分配新模式和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和效益,形成了良好的护理管理导向.

    作者:万彬;曹燕;付莉;谭娟;罗东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一例胸腰椎体感染术后切口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护理

    原发性胸腰椎体感染是一种罕见的脊柱外科疾患,术后继发感染者少见.术后切口感染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极少见.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5个种,其中代表菌种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E.coli)是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俗称大肠杆菌,是一种致病力非常强的微生物,病变以化脓性炎症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进一步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12年9月收治1例胸腰椎体感染患者,该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细菌培养证实为大肠埃希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秀丽;于共荣;孔令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常规观察与护理;并发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康复及训练.结果 按GOS评分标准随访6个月:良好11例(68.7%),中残3例(18.75%),重残1例(6.2%),死亡1例(6.2%).结论 早期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卢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手术全期护理在小儿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中的应用

    “手术全期护理”的概念早是从美国引进的,即护理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1].因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尿路结石,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且小儿尿路结石容易复发,所以适合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具有创伤小、扩张方便、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现就“手术全期护理”理念运用于小儿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的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陈群燕;胡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耳鼻喉科护士专科培训的难点及方法

    目的 使耳鼻喉科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提高专科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科室护士分批、分阶段在耳鼻喉科病房、门诊和手术室轮转,学习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护理技术操作,观摩手术等专科知识.结果 通过培训,增强了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通过对护士的专科培训使患者得到了专业化护理,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作者:张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一例颈髓损伤伴全瘫患者应用无创经气道咳痰机的护理体会

    颈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可导致支配呼吸肌的神经传导障碍,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肺活量及呼吸强度,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造成肺部感染.而淤积于肺底的痰栓,又会阻塞下呼吸道,引起肺不张.杨明亮等[1]分析脊髓损伤病人死亡原因主要是肺不张,即使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的正常气道屏障被破坏,失去上呼吸道湿润作用,易导致痰液黏稠,形成痰痂而阻塞套管、气道,引起通气障碍,小支气管梗阻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

    作者:毛秋瑾;梁钰;李纯;常芸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病患者住层流室期间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病患者住层流室期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将我院100例住层流室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入室前和出室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前SAS,SDS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可以明显减轻层流病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解文君;马新娟;张志灵;郑卫红;张桂敏;李俊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1+3”模式在骨科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1+3”模式是针对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1].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也影响医院的声誉,且还存在着医疗纠纷的风险.骨科疾病或因骨科疾病导致的如:肌无力、活动受限、严重关节炎和足畸形等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踝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动作缓慢,伸髋不充分,动腿抬高的动作降低,行走时拖拉[2],容易发生跌倒.

    作者:褚夏芳;俞巧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改良上颌骨拆装术治疗前中颅底肿瘤的手术配合

    随着影像学和颅底解剖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耳鼻喉头颈外科显微手术快速发展,曾被人们视为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并且有重要血管的前中颅底相关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共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手术入路对10例前中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陶晓梅;王健;杜晓红;王爱华;丰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冷敷方法对鼻内窥镜术后止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 对两种冷敷方法在鼻内窥镜手术后止痛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160例鼻内窥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予凝爽降温贴贴敷鼻额部皮肤每10h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冰袋敷鼻额部皮肤.结果 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降温贴能明显减轻鼻内窥镜手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宏敏;薛亚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二次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报告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二次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方法 选择重复疗程的ALG/ATG治疗及精心细致地护理.结果 本组2例患者6个月疗效达到完全缓解,取得满意效果,另2例因严重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积极预防并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艳;郭战冰;宋美娟;王艺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小儿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护理方法与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科2011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的患儿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前注意加强饮食指导,以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抗感染治疗,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 10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9.9d,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对腹腔镜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的患儿,手术前后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赖洲惠;黄艳;王睿;陈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