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
“手术全期护理”的概念早是从美国引进的,即护理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1].因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尿路结石,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且小儿尿路结石容易复发,所以适合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具有创伤小、扩张方便、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现就“手术全期护理”理念运用于小儿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的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陈群燕;胡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心外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前1周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丽;郭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的佳时机.方法 将8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为改进组40例和传统组40例,改进组麻醉诱导前摆放体位,传统组全麻插管后摆放体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肩、颈、腰背部肌肉酸痛和咽喉部不适感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组患者术后48 h内肩、颈、腰部肌肉酸痛和咽喉部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 麻醉诱导前是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摆放的佳时机.
作者:吕科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颈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可导致支配呼吸肌的神经传导障碍,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肺活量及呼吸强度,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造成肺部感染.而淤积于肺底的痰栓,又会阻塞下呼吸道,引起肺不张.杨明亮等[1]分析脊髓损伤病人死亡原因主要是肺不张,即使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的正常气道屏障被破坏,失去上呼吸道湿润作用,易导致痰液黏稠,形成痰痂而阻塞套管、气道,引起通气障碍,小支气管梗阻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
作者:毛秋瑾;梁钰;李纯;常芸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常规观察与护理;并发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康复及训练.结果 按GOS评分标准随访6个月:良好11例(68.7%),中残3例(18.75%),重残1例(6.2%),死亡1例(6.2%).结论 早期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卢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2 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护理理论与模式2.3 Cox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由美国护理学家Cheryl L.Cox于1982年提出.该模式主要阐述了服务对象的独特性、服务对象与专业人员的互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健康结局的关系;将服务对象的独特性考虑到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认为服务对象有能力获得健康相关信息,并对健康相关行为作出自己的选择.
作者:王志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药霍香佩兰煮沸薰蒸在儿科病房空气消毒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儿科普通病房5间,分别用霍香佩兰煮沸薰蒸、紫外线照射、通风消毒试验31~32次,然后于消毒结束后分别进行空气培养,计算平均菌落数以观察消毒效果.结果 霍香佩兰组对儿科病房空气消毒后1h、2h、3h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消毒前,并明显优于通风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霍香佩兰煮沸组消毒后1h、2h、3h与紫外线照射组同时段相比较,效果相近,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霍香佩兰薰蒸消毒效果等同于紫外线照射消毒效果,可在有人房间消毒.
作者:沈斌英;胡顺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28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及并症的护理.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感染,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死亡),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1~40个月,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评估,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6%.结论 术前重视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做好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及预防;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对症护理及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白鹤;徐莉杰;杜心如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行一期后路全脊柱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例特发性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脊柱弹性主动锻炼、唤醒试验训练,术后病情观察、体位管理、引流管及疼痛护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抓住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护理,是安全手术、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德霞;岳彦顺;文娟;靳斐斐;薛娜;宋乔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病患者住层流室期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将我院100例住层流室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入室前和出室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前SAS,SDS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可以明显减轻层流病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解文君;马新娟;张志灵;郑卫红;张桂敏;李俊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SAS焦虑评分呈现分离化差异(t=5.635,P<0.05;t=10.257,P<0.01;t=14.268,P<0.01),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随着干预时间增长差异愈发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焦虑状态,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林凯思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延续护理对哮喘息儿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20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02例.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这两个方面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前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SGRQ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三个维度以及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延续护理组症状评分和活动受限评分较出院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P<0.05);出院后3个月,延续护理组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以及疾病影响评分较出院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SAS评分较出院前显著提高,且升高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恢复其心理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蓝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发生术后精神障碍(POP)的原因,提供依据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1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26例患者术后发生POP,结果发现高龄、有内科合并症(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程、ICU滞留时间较长者易发生POP(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
作者:汪小平;罗秀荣;黄海英;郭少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指导.对该组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周、3月、6月随访,术后HSS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红霞;梁晓燕;甄平;闫素芝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对28例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重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及康复锻炼护理.并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本组28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前后心理稳定,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术后3d及3个月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活动能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以及良好的康复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丽;朱雪美;颜晶晶;吴忠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1+3”模式是针对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1].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也影响医院的声誉,且还存在着医疗纠纷的风险.骨科疾病或因骨科疾病导致的如:肌无力、活动受限、严重关节炎和足畸形等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踝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动作缓慢,伸髋不充分,动腿抬高的动作降低,行走时拖拉[2],容易发生跌倒.
作者:褚夏芳;俞巧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无合并腹部以外重要脏器、重要部位损伤的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 48例行保守治疗,15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二次剖腹探查5例.痊愈198例,死亡4例.结论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重腹部情况观察,结合辅助检查,快速做出病情评估以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成功救治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关键.
作者:徐红莲;楼爱琴;沈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Fujinon双气囊小肠镜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拟诊小肠疾病的148名患者进行检查,共计186例次.43名患者经口进镜检查,69名患者经肛进镜检查,36名患者经口加经肛进镜检查.镜下可疑病变常规进行组织病理活检.护理配合包括检查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186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共发现小肠病变164例,阳性率达88.2%.发现小肠肿瘤性病变28例.小肠炎症性病变108例,其中小肠克罗恩病17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91例.小肠寄生虫病5例.小肠憩室13例,其中确诊小肠Meckels憩室出血1例.小肠外压性狭窄8例.小肠异物2例,均通过小肠镜异物钳成功取出.成功行回盲部溃疡出血小肠镜下钛夹止血治疗l例.尚未发生出血、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准确地检查全段小肠,并能对可疑病变取活检,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及阳性率,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应用价值.护士的护理配合及检查前后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小肠镜检查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小肠镜检查的质量.
作者:邓明;尹合坤;陈祺;陈莉君;马艳环;李联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子宫角妊娠(简称宫角妊娠)属于宫腔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在妊娠过程中易发生宫角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而严重危及孕妇生命.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宫角妊娠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1].我院收治的宫角妊娠中,胚胎物质体积大、与官腔粘连较致密者行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或宫腔镜电切割术[2].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宫腔镜下治疗宫角妊娠病人54例,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沈佩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建立符合传染病医院院情的规范、有效、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绩效评价分配方案.方法 按照各专科特点,量化护理工作指标,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应用质量、效益、效率、风险系数等多因素综合评价,每月实行多部门联合考核,确定各项工作的分值,作为绩效分配的依据.结果 护理绩效评价分配方案的实施,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责任重的护理岗位的价值得到相应体现,实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结论 护理绩效评价分配新模式和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和效益,形成了良好的护理管理导向.
作者:万彬;曹燕;付莉;谭娟;罗东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