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霞;岳彦顺;文娟;靳斐斐;薛娜;宋乔林
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是除膝关节以外较常见的发病部位[1-4],由于其他保肢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及异体骨植入术会对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置换的关节及异体骨不会随着生长[1-2].同侧锁骨代替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儿童保肢方法一种新的选择,采用锁骨移植的方法,使得移植的锁骨可以随年龄增长而生长,解决了对今后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但采取利用同侧锁骨代替肱骨近端手术的病例不多,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我科于2012年1月采用锁骨移植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冰;张晓琳;郭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记录58例经VAP输液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5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的化疗患者导管问题、感染、局部红肿、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 经VAP输液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经PICC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40).58例VAP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感染1例,局部红肿1例,导管夹闭综合征1例.结论 VAP置管相比PICC置管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VAP置管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VAP使用时间.
作者:邹静荷;严小红;梁素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两种冷敷方法在鼻内窥镜手术后止痛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160例鼻内窥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予凝爽降温贴贴敷鼻额部皮肤每10h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冰袋敷鼻额部皮肤.结果 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降温贴能明显减轻鼻内窥镜手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宏敏;薛亚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常规观察与护理;并发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康复及训练.结果 按GOS评分标准随访6个月:良好11例(68.7%),中残3例(18.75%),重残1例(6.2%),死亡1例(6.2%).结论 早期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卢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卫生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在患者术前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4例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并对心理卫生状况与社会支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妇科肿瘤患者SDS、SAS的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SDS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客观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有关,在心理护理时应重视社会支持的作用及利用.
作者:王桂梅;施亮华;熊倩;王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建立符合传染病医院院情的规范、有效、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绩效评价分配方案.方法 按照各专科特点,量化护理工作指标,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应用质量、效益、效率、风险系数等多因素综合评价,每月实行多部门联合考核,确定各项工作的分值,作为绩效分配的依据.结果 护理绩效评价分配方案的实施,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责任重的护理岗位的价值得到相应体现,实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结论 护理绩效评价分配新模式和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和效益,形成了良好的护理管理导向.
作者:万彬;曹燕;付莉;谭娟;罗东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1+3”模式是针对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1].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也影响医院的声誉,且还存在着医疗纠纷的风险.骨科疾病或因骨科疾病导致的如:肌无力、活动受限、严重关节炎和足畸形等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踝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动作缓慢,伸髋不充分,动腿抬高的动作降低,行走时拖拉[2],容易发生跌倒.
作者:褚夏芳;俞巧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2 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护理理论与模式2.3 Cox的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由美国护理学家Cheryl L.Cox于1982年提出.该模式主要阐述了服务对象的独特性、服务对象与专业人员的互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健康结局的关系;将服务对象的独特性考虑到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认为服务对象有能力获得健康相关信息,并对健康相关行为作出自己的选择.
作者:王志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桩及Ipse.max全瓷冠联合修复前牙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60例采用玻璃纤维桩及Ipse.max全瓷冠联合修复前牙的患者,对其修复治疗过程实施有效的干预及修复后的维护指导.结果 患者满意度高,修复效果好.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玻璃纤维桩及Ipse.max全瓷冠联合修复前牙治疗成功的关键.而且完成修复后的定期维护和对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也是影响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包年香;洪煜锐;周利文;骆伟燕;杨艳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SAS焦虑评分呈现分离化差异(t=5.635,P<0.05;t=10.257,P<0.01;t=14.268,P<0.01),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随着干预时间增长差异愈发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焦虑状态,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林凯思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麻醉前后不同时机摆放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的佳时机.方法 将8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为改进组40例和传统组40例,改进组麻醉诱导前摆放体位,传统组全麻插管后摆放体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肩、颈、腰背部肌肉酸痛和咽喉部不适感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组患者术后48 h内肩、颈、腰部肌肉酸痛和咽喉部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 麻醉诱导前是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摆放的佳时机.
作者:吕科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确定其与分娩质量作用关系及影响程度,以期利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达到提高分娩质量的目的.方法 对入院产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测,依据评测分值进行分组,选择组63例,对照组46例,并对疼痛阈值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疼痛阈值(VAS)评分比较P<0.01,两组第1、第2、第3产程、总产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剖宫产比率比较、产后出血量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产妇心理状态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
作者:佘翠萍;李汉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进气途径对腹腔镜术中镜头雾化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每组30例.传统组:CO2皮管与镜头接在同一个穿刺器上;改进组:把CO2皮管与镜头分别接在不同的穿刺器上.观察两组术中镜面起雾情况及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结果 镜头雾化:改进组出现起雾例数为3例(10%)低于传统组12例(40%)(P<0.01);手术时间:改进组(155士23) min,低于传统组(180±31)min (P<0.05).结论 通过改变进气途径,可以减少腔镜手术中镜头雾化现象,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孟国芳;陈英;叶平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报告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二次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方法 选择重复疗程的ALG/ATG治疗及精心细致地护理.结果 本组2例患者6个月疗效达到完全缓解,取得满意效果,另2例因严重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积极预防并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艳;郭战冰;宋美娟;王艺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原发性胸腰椎体感染是一种罕见的脊柱外科疾患,术后继发感染者少见.术后切口感染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极少见.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5个种,其中代表菌种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E.coli)是常见的临床分离菌,俗称大肠杆菌,是一种致病力非常强的微生物,病变以化脓性炎症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进一步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12年9月收治1例胸腰椎体感染患者,该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细菌培养证实为大肠埃希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秀丽;于共荣;孔令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颈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可导致支配呼吸肌的神经传导障碍,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肺活量及呼吸强度,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造成肺部感染.而淤积于肺底的痰栓,又会阻塞下呼吸道,引起肺不张.杨明亮等[1]分析脊髓损伤病人死亡原因主要是肺不张,即使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的正常气道屏障被破坏,失去上呼吸道湿润作用,易导致痰液黏稠,形成痰痂而阻塞套管、气道,引起通气障碍,小支气管梗阻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
作者:毛秋瑾;梁钰;李纯;常芸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都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晚间护理:晚餐指导;睡眠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湿化以及出院后晚间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跟踪,随访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停止出血时间、住院天数及出院后1年内再出血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时间,避免出血的再复发.
作者:孙兰珍;王素珍;李晓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无合并腹部以外重要脏器、重要部位损伤的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 48例行保守治疗,15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二次剖腹探查5例.痊愈198例,死亡4例.结论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重腹部情况观察,结合辅助检查,快速做出病情评估以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成功救治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关键.
作者:徐红莲;楼爱琴;沈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28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及并症的护理.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感染,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死亡),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1~40个月,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评估,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6%.结论 术前重视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做好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及预防;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对症护理及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白鹤;徐莉杰;杜心如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行冠脉内血栓抽吸的护理.方法 对28例急诊PCI患者(下壁心梗12例,广泛前壁心梗13例,前间壁心梗3例)予ThrombusterⅡ经皮血栓抽吸装置行血栓抽吸,并施予严密观察及细致护理.结果 28例患者缺血区心肌再灌注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栓抽吸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护理方法正确有效.
作者:张秀文;黄彩亚;葛伊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