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一平;马昌凤;顾康莹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一般采用胶布粘贴包扎伤口,其弊端:需粘贴过多胶带固定,易引起病人皮肤过敏,出现过敏性水泡;粘贴后纱布不能紧贴皮肤,功能锻炼时易暴露伤口,增加感染的风险;胶带粘贴不牢,病人穿脱衣物时易不慎拉脱敷料;出汗或出油会引起胶带粘性下降,引起胶带脱落.病人由于担心胶布脱落,产生焦虑情绪.为有效减少或防止以上弊端,我科制作了一种轻便、舒适的膝关节固定带,经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晓燕;雒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1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并发肺栓塞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72 276人次.其中术后出现肺栓塞患者10例,总结、分析该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护理.结果 TACE术后并发肺栓塞例数占同期我院TACE例数的0.01%;出现肺栓塞时间为术后30 min~5 d.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心悸、胸痛、黄疸、血尿及血PO2、SatO2下降等肺栓塞症状;本组死亡6例,死亡率60%.结论 肺栓塞是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死亡率高.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加以综合分析,能及早发现症状,并及时处理,从而帮助临床正确施治,对提高肺栓塞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巍;周光花;刘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1流行病学概论1.3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1.3.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它是将已有资料或专门调查所得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对一个社区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病因假设.描述性研究也是社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的常用方法.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乳癌根治手术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择期全麻乳癌根治术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聚焦解决模式组110例及对照组110例,予以对照组乳癌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乳癌患者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生命体征、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聚焦解决模式组血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聚焦解决模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聚焦解决模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聚焦解决模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发挥了乳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主动性,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手术成功及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芙蓉;冯晓蓉;晏翠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脑状态指数(CSI)在脑外伤患者意识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筛选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ICU 6h内监测CSI,根据CSI指数水平分为4组:CSI 70~80组、CSI 60~70组、CSI 40~60组、CSI 20~40组,每组50例.比较一般情况、手术率、遵医嘱运动百分率、并发症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随着CSI递减,组间手术率依次增加,遵医嘱运动百分率依次降低(P<0.05);皮肤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也依次升高(P<0.05).结论 CSI可以作为脑外伤患者意识障碍的监测指标,对制定护理措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程锦珍;周仲辉;吴惠平;朱彩云;林育青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随着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内镜下套扎治疗已成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治疗的重要有效方法,其对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改善患者预后起到明显的作用.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年收治18例行无痛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报告如下.
作者:孙英;沙莎;金雪琴;王敏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我院护理人员通过HIS系统自愿呈报的药物使用错误不良事件46例,按照遗漏和“5R”(即正确患者、正确药物、正确剂量、正确途径)对药物使用错误进行分类.按照Vincent系统因素框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结果 药物使用错误发生例数从2011年的46例下降至2012年的19例.5R错误和遗漏发生的事件有所减少.结论 把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药物管理过程中,降低了药物使用错误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药物管理意识,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
作者:曾丽;谭晓青;张妍;陈传英;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ADE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护理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病情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确切作用.结论 重视病人的辅助检查及早期观察护理,重视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使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晓红;戴妙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松香水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护理体会,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松香水中毒患者的中毒途径、临床表现,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急救与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1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1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松香水中毒后病情进展快,极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夏淑娇;陈彩央;胡小红;田伟珍;周莉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降低内瘘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2012年,对1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动静脉内瘘,对内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步持续改进的重点.比较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012年共行血液透析10 367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6%,血管并发症21例次,发生率0.2%;2011年共行血液透析9 394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19%,血管并发症57例次,血管并发症发生率0.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多种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英;韩咏梅;李小萌;乔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照组在有可视分泌物时才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行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
作者:沈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水合氯醛在要幼儿直肠肛管测压检查过程中使用的经验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的145例要幼儿,在检查过程中口服水合氯醛后出现的反应及护理方法.结果 145例要幼儿采用10%水合氯醛0.75 ml/kg口服后,10~20 min熟睡.在直肠肛管测压过程中,有3例患儿出现面部皮疹,8例体重较重患儿测压时过早苏醒,4例患儿发生呕吐,另有5例患儿发生呛咳,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要幼儿直肠肛管测压过程中,正确应用水合氯醛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直肠肛管测压安全和准确性的关键.
作者:黄艳;陈咏梅;刘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筛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准备时间及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腹腔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安全微刨、疼痛轻,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肖琳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电话访问方式对出院后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了解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干预组患者于出院2周后开始进行持续24周的标准化电话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干预.采用服药依从性及复发再住院调查问卷、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问卷(QOL-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电话访问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全面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钱一平;马昌凤;顾康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提高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瘸病例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措施.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42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翟璐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分析影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以降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1 268例20岁以上体检客户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甲状腺B超检查的结果.按性别及年龄层次统计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依据甲状腺B超结果,将研究人群的资料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甲状腺结节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不同群体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有所不同,文化程度越高,工作压力越大,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越高;甲状腺结节组与甲状腺结节阴性组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甲状腺结节组明显高于甲状腺结节阴性组.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影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不可控因素;缓解压力,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是降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可控因素,是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作者:徐厚兰;崔焱;兰满;危静;刘民杰;将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经耳内镜下行面神经血管减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对1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经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1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2例(92.3%)面肌痉挛完全缓解,其中,10例术后即缓解,2例随访6个月后完全缓解,随访6~24个月无复发,1例(7.7%)明显缓解.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3例,并发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康复出院.结论 内镜下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孙英;吴洁;王中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通过多媒体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通过多媒体对输液大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43.4%,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40.2%.结论 通过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或家属的健康素养,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邹亚萍;倪红红;陈金玲;沙世钟;周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后路扩张通道辅助下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行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3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和C臂机正侧位监视下经腰椎后路单侧椎旁Wiltse入路通过脊柱微创后路扩张通道系统对病变腰椎节段施行症状侧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融合加经皮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结果 手术顺利,术前准备充分,体位摆放正确,术后患者腰腿病症状缓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经后路扩张通道辅助下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行腰椎微创手术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患者康复快.
作者:朱海棠;赵亚红;吴海莉;张晓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难治性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海绵条)进行子宫动脉栓塞,观察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在栓塞后立即停止出血,8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观察采取针对护理后,出血完全停止;38例患者中,15例出现轻度发热,6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出现下腹胀痛,3例臀部疼痛,给予相应护理,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好,围手术期积极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可靠保障.
作者:冯友银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