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标本收集的护理配合

宋方芳;钟可芳;孙健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出气冷凝液, 标本收集, 护理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一种疾病,其突出的特征是持续性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细胞在气道壁及肺泡中大量聚集,释放多种炎症介质,造成病理损害,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1]。呼出气冷凝集液(EBC)是检测呼吸道炎症因子的重要标本来源,其内含有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子的变化可反映氧化损伤、炎症以及相应治疗导致气道内环境的变化,其检测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的先进手段[2-4]。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的80例COPD患者进行EBC标本收集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双心护理是指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除了针对患者疾病的生物性治疗进行护理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主要通过语言及行为影响并指导患者,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方式,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1]。笔者通过对心脏病与精神心理疾病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双心护理具体干预方法的探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心理干预中降低精神心理疾病对心脏病患者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

    作者:庞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金双歧对直肠癌肠造口还纳术后腹泻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金双歧对直肠癌肠造口还纳术后腹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直肠癌肠造口还纳术后发生腹泻的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术后护理常规,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实验组除采用上述综合治疗外,同时给予口服金双歧每日3次,每次1.5g。72h后观察两组患者大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有无不适感及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实验组33例患者大便次数及粪便性状正常,排便无不适感,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总有效率96%;对照组22例患者大便次数及粪便性状正常,排便无不适感,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总有效率82%,χ2=5.0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口服金双歧对治疗直肠癌肠造口行还纳术后腹泻患者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邱兰;印义琼;刘春娟;文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分析7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急救过程,了解该病的诊治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及新技术开展情况,提升护理人员对A PE的综合抢救能力。方法对7例A P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等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并测定治疗前后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结果 APE发病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D二聚体明显增高、CT肺动脉成像(CTPA)为主要确诊依据,溶栓和抗凝是主要治疗手段,INR是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疗效指标。结论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和病死率,及时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诊手术排程模式的探讨

    目的:根据急诊手术排程的现状,寻找适合现代急诊手术的排程模式。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 A )找出急诊手术排程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急诊分级排程模式。比较应用分级排程模式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建立急诊手术标准排程模式,使排程有章可依,减轻了急诊手术排程难度,缩短急诊手术排程时间,提高了30 min下刀率和医生满意度。结论实施急诊手术分级排程模式,有利于急诊手术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白晓霞;刘彬;张健;包安竹;李福宣;熊宴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心理学

    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环境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以下主要阐述个性形成的环境因素。

    作者:郭瑛;李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科室护理风险分级的测评及应用

    目的:探讨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临床科室护理风险分级的测评方法。方法按照方便抽样法,从医院信息中心系统调取2013年2月、7月、8月各科室全部护理工作量及抢救患者次数,并结合专家评价结果,应用Ridit评价法,分析评价各科室护理风险。结果计算科室调整Ridit值=护理操作风险系数+抢救风险系数+专家评价系数,将调整Ridit值作为临床科室护理风险系数,根据各科室调整Ridit值的95%可信区间与合计参照组的可信区间比较,将全院23个临床划分为Ⅰ类风险科室11个、Ⅱ类风险科室1个、Ⅲ类风险科室11个。结论本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等级,能够指导科室依据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绩效分配及人力资源配置,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结合科室每月工作量及抢救工作量的动态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作者:强万敏;王盈;胡晶敏;武佩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耳鼻喉科特殊手术器械专人管理体会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耳鼻喉科手术被内镜诊断、治疗所替代,内镜的使用频率急剧增加,内镜及附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器械,在使用中直接与病人皮肤、黏膜、分泌物、体液及无菌组织接触,在受到污染时会把病原体带入体内,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由于耳鼻喉内镜属于高度精密仪器,许多部件材质特殊、结构复杂、造价高、使用周转频繁、使用后清洗困难、消毒灭菌难度大。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水平,对灭菌的成功和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将会对手术器械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科室、医院节省开支[1]。2010年开始,我科设立专人管理耳鼻喉科特殊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从清洗、干燥、灭菌、保养和维护5个方面对手术器械进行维护,总结了延长手术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杜晶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救治的21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1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输液、胰岛素治疗、补钾、纠正酸中毒等积极救治与护理配合转危为安。结论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是挽救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生命的保证。

    作者:陈咏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医药膳干预对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发表的中医药膳干预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探析相关文献发表现状及对药膳护理科研和临床的启示。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 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1月),并辅以手工检索药膳干预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各类研究。文献汇总并归类分析,然后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半RC T )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终获取文献共计60篇,均为中文,发表于1995~2012年,17年间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RC T和半RC T研究共计20篇,且文献数量逐年增加,涉及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整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感染率及肝功能。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仅有2篇文章含有1条以上低偏倚风险条目。结论国外尚无针对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药膳护理的报道,国内相关文献在不断增加,但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的总体质量偏低。护理工作者应提高科研设计的严谨性,发表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促进国内外药膳护理在肿瘤化疗方面的发展。

    作者:汪玉洁;谭景予;陈锦秀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零感染的护理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HSCT)是指病人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大限度地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同时抑制或摧毁免疫系统功能,再输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并植活,达到免疫系统的重建和恢复[1]。锁骨下中心静脉因其管腔粗、血流快、皮脂分泌较低、皮肤褶皱较少,比较容易固定和换药、不易污染、不影响病人的活动等优点,而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置管的首选[2]。移植患者由于接受大剂量的放、化疗,使粒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黏膜屏障的破坏等,使免疫功能低下;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是侵入性的,又可使其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使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C V C 感染率约16%~44%,且一旦感染,易致败血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3]。笔者就HSCT 患者CVC零感染的临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廉小靖;孙慧;徐晓东;颜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肿瘤患儿检查中的相关护理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显像中肿瘤患儿的相关护理。方法对67例肿瘤患儿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配合相应特殊的儿童护理方式。结果18 F-FDG PET/CT显像提示,在儿童恶性肿瘤的疾病诊断、复查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结论完善对患儿的护理工作是18 F-FDG PET/CT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魏华;魏丽丽;崔岩;季晓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ERCP 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ERCP途径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护理操作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重点。方法对经B超/MRCP证实为胆总管巨大结石(>15mm)的40例高龄患者(≥70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ERCP治疗可行性评估等准备工作,在心电监护下行ERCP取石。观察操作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ERCP治疗,结石清除率97.5%(39/40),其中,1次取石36例,2次取石3例;发生乳头切口轻度渗血4例,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9例,未发生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采用ERCP途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掌握配合技术、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黄慧;时之梅;陆蕊;王淑萍;王书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药“敷胸散”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敷胸散”治疗和护理肺炎患儿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肺炎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4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敷胸散”。观察两组患儿发热、气促、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0.1%,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或出血性丘疹的比例仅为5.1%。结论中药贴剂“敷胸散”操作简便、易行,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均较好,是一种治疗、护理肺炎患儿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小宁;谭迎春;张红霞;王军;韩涛;杜凤英;周芳;周长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不同方法处理危重病人腹泻致肛周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腹泻引起肛周皮炎的更好处理方法,减少压疮的发生。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2月入住IC U、因腹泻引起肛周皮炎的63例危重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造口护肤粉进行肛周皮炎的处理;实验组采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进行肛周皮炎的处理。两组病人均由护理组长查房后开具相应护嘱,交由责任护士落实各项护嘱要求,护理组长督导落实效果,每天跟踪各组肛周皮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收集两组病人2d、5d和7d的治愈人数,以及Ⅱ期压疮发生人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2d、5d、7d治愈人数多,未发生Ⅱ期压疮。结论造口护肤粉与长效抗菌材料均能治愈危重病人的肛周皮炎,但长效抗菌材料比造口护肤粉治疗时间更短,效果更佳。

    作者:李杏崧;张莉;李绮慈;马洁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海拔地区颅脑火器伤的评估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颅脑火器伤的评估与护理,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8例颅脑火器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伤情和手术,给予相应的评估和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患者意识、瞳孔、肢动、颅内压、生命体征、尿量及颜色、胃液pH、血气分析及创面的动态评估,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继发性损害。结论适宜的血压维持和颅压控制,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各种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早期的营养、心理支持和功能康复等综合护理,能降低患者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燕萍;陆皓;汉瑞娟;荔志云;张华;李娟;韦薇;周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STA系统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在现代口腔种植术中S T A无痛麻醉仪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对429例患者的护理,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结果医生均能顺利完成种植手术,患者反应良好,均无明显疼痛,且麻醉后患者无唇、颊、舌的麻木感。结论正确、规范的护理配合,对STA系统的熟悉以及遵守注意事项,可以配合医生提高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保证种植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王宇;张玲;张叶;曾淑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病人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 )表评估468名住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98.1%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营养干预,其中,57.9%急迫需要改善营养相关症状和(或)营养支持。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为:年龄( r=0.104,P<0.01),住院次数( r=-0.189,P<0.01),男性患者营养不良程度高于女性(9.79 VS 8.79,P<0.05),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营养不良程度低于其他诊断的患者(F=33.678,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值得关注,尤其是高龄、初次住院、男性和诊断为直肠癌以外的患者,更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给予营养教育,必要时配合专业人员予以营养支持。

    作者:张丽燕;陆宇晗;方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二次调度在提高手术间利用率的作用

    目的:通过改变传统的手术调度方法,探讨在手术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解决手术间开放时间不足以及开放时间不平均的问题,提高手术间的使用饱和度和手术量。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室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方法,即单纯排程中心调度(一次调度)和排程中心及手术楼层(二次调度)共同调度两种方法下手术间的开放时间、手术量。结果一次调度下手术间短开放时间705 min ,长开放时间12510 min ,平均开放时间7670.9 min;增加二次调度后手术间短开放时间7374 min ,长开放时间12815 min ,平均开放时间10779 min。手术量从2008年的5.6万台提升至2011年的7.6万台。结论通过二次调度的管理,解决了手术间开放不足的问题,平衡了各手术间的资源利用,满足了不断增加的手术需求。二次调度管理更加符合现今医疗情况下的手术室管理需求。

    作者:廖安鹊;谭永琼;安晶晶;龚仁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对医护培训管理信息化的电子教务检索方案

    目的:开发“医护培训检索系统”,实现信息化决策。方法在硬件齐全的基础上,以Java 驱动 Servlets传递信息,由JDBC搭桥贯穿可供检索的Oracle数据库,在localhost :8080的Web界面上尝试单机运行检索模块。结果按照“明细、计划、设计、实现、测试、维护”等步骤,在保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初步建立合理化的检索引擎,分门别类的国外进修资料可供用户中英双语检索。结论此电子教务方案延伸了单位和个人的求知触角,既规范了海外进修机制,又提高了培训管理效率。

    作者:欧艳群;黄群英;彭鳒侨;陈梁华;吴智超;杨慧玲;张新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护士PICC维护知识技能和培训需求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上海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四所开展PICC技术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187份,有效问卷175份。结果三级医院护士的PICC维护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平均(69.44±12.11)分,85.1%的护士得分在60分以上,但与质量要求尚有距离。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的条目分别是:“导管脱出的处理”(98.29%)、“置管侧手臂可进行的操作”(94.86%)、“PICC携带者可从事的活动”(93.71%)、冲管液的用量(92.57%)、输液不畅的处理(92.00%)。回答正确率低于50%的条目是“封管液的用量”(21.14%)、“封管液的种类”(26.86%)、导管断裂后的处理(38.86%),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识别(42.29%)。86.9%的护士希望接受不脱产的PICC在职培训。结论护理人员有较高的PICC培训需求,尚需加强PICC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对培训内容及方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士维护知识。

    作者:吉洁;程云;夏文兰;陈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