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次调度在提高手术间利用率的作用

廖安鹊;谭永琼;安晶晶;龚仁蓉

关键词:手术调度, 手术间利用率,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通过改变传统的手术调度方法,探讨在手术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解决手术间开放时间不足以及开放时间不平均的问题,提高手术间的使用饱和度和手术量。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室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方法,即单纯排程中心调度(一次调度)和排程中心及手术楼层(二次调度)共同调度两种方法下手术间的开放时间、手术量。结果一次调度下手术间短开放时间705 min ,长开放时间12510 min ,平均开放时间7670.9 min;增加二次调度后手术间短开放时间7374 min ,长开放时间12815 min ,平均开放时间10779 min。手术量从2008年的5.6万台提升至2011年的7.6万台。结论通过二次调度的管理,解决了手术间开放不足的问题,平衡了各手术间的资源利用,满足了不断增加的手术需求。二次调度管理更加符合现今医疗情况下的手术室管理需求。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标本收集的护理配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一种疾病,其突出的特征是持续性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细胞在气道壁及肺泡中大量聚集,释放多种炎症介质,造成病理损害,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1]。呼出气冷凝集液(EBC)是检测呼吸道炎症因子的重要标本来源,其内含有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子的变化可反映氧化损伤、炎症以及相应治疗导致气道内环境的变化,其检测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的先进手段[2-4]。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的80例COPD患者进行EBC标本收集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方芳;钟可芳;孙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一例Ⅱ期低分化结肠腺癌合并尿毒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T3N0M0期结肠低分化腺癌是胃肠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但通过手术,可以切除肿块,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尿毒症则是肾功能衰竭的晚期表现,必须通过血液透析来排出机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患者各器官功能均受到疾病影响,机体功能下降。临床上结肠低分化腺癌合并尿毒症患者较少,但此类患者机体状况更差,围手术期准备和护理较普通患者更为复杂,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013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Ⅱ期低分化结肠腺癌合并尿毒症患者,经过积极手术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莉;李卡;黄明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3.0T 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受3.0 T 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340例,检查前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和规范的呼吸屏气训练,检查中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和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340例中336例检查成功,图像质量好。31例家属参与配合屏气,其中3例仍屏气配合差而失败,5例幽闭恐惧症中4例经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检查,1例护理干预无效而失败。结论对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更好地配合呼吸屏气,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作者:陆菊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五官科灭菌器械框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五官科器械多重复使用,目前使用的灭菌器械盒和储槽为了避免器械直接接触外界,基本采用封闭结构,只是在侧面设置较小的通口,但常由于开窗范围小,导致灭菌器械盒、储槽存在高压蒸汽灭菌穿透性差,灭菌后蒸汽不易向外扩散,冷却后形成水珠,造成湿包等缺陷,灭菌的效果较差,使用不方便。为此,我们制作了五官科灭菌器械框,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韩玉花;何玉桂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护士PICC维护知识技能和培训需求的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上海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四所开展PICC技术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187份,有效问卷175份。结果三级医院护士的PICC维护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平均(69.44±12.11)分,85.1%的护士得分在60分以上,但与质量要求尚有距离。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的条目分别是:“导管脱出的处理”(98.29%)、“置管侧手臂可进行的操作”(94.86%)、“PICC携带者可从事的活动”(93.71%)、冲管液的用量(92.57%)、输液不畅的处理(92.00%)。回答正确率低于50%的条目是“封管液的用量”(21.14%)、“封管液的种类”(26.86%)、导管断裂后的处理(38.86%),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识别(42.29%)。86.9%的护士希望接受不脱产的PICC在职培训。结论护理人员有较高的PICC培训需求,尚需加强PICC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对培训内容及方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士维护知识。

    作者:吉洁;程云;夏文兰;陈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ERCP 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ERCP途径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护理操作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重点。方法对经B超/MRCP证实为胆总管巨大结石(>15mm)的40例高龄患者(≥70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ERCP治疗可行性评估等准备工作,在心电监护下行ERCP取石。观察操作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ERCP治疗,结石清除率97.5%(39/40),其中,1次取石36例,2次取石3例;发生乳头切口轻度渗血4例,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9例,未发生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采用ERCP途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掌握配合技术、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黄慧;时之梅;陆蕊;王淑萍;王书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介入室专用治疗车在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在临床,一般介入室空间有限,大型仪器密集,使用不便。医生在实际操作时,常规在病人右侧,那么病人左侧就需要一个兼监护、除颤、输液、用药于一体的治疗车,这样既可以减少占地空间,又能方便、快捷、合理使用。我室于2012年11月自行设计了一款集监护仪、除颤仪、治疗车、储物柜于一体的介入室专用治疗车,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心理学

    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环境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以下主要阐述个性形成的环境因素。

    作者:郭瑛;李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病人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 )表评估468名住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98.1%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营养干预,其中,57.9%急迫需要改善营养相关症状和(或)营养支持。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为:年龄( r=0.104,P<0.01),住院次数( r=-0.189,P<0.01),男性患者营养不良程度高于女性(9.79 VS 8.79,P<0.05),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营养不良程度低于其他诊断的患者(F=33.678,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值得关注,尤其是高龄、初次住院、男性和诊断为直肠癌以外的患者,更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给予营养教育,必要时配合专业人员予以营养支持。

    作者:张丽燕;陆宇晗;方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思维导图在儿科住院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住院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7~8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2012年7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方法;2012年8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出院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家属对出院指导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出院指导的效果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后复诊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出院指导工具,可提高患者的复诊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优于传统的出院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谢春华;石叶;段小芳;彭丽;肖长秀;郭平仙;姜玉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改良式拔尿管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 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超群;厉萍;郑晓丽;宋春霞;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一例侵袭性胸腺瘤侵犯右心房术后放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侵袭性胸腺瘤通常浸润纵隔及邻近器官,包括胸膜、心包和肺,但侵犯右心房导致的胸腺瘤心内扩张十分罕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法[1],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对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有一定的疗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了1例侵袭性胸腺瘤侵犯右心房术后的患者,患者完成全程放疗及GP化疗2周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应萍;项冬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救治的21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1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输液、胰岛素治疗、补钾、纠正酸中毒等积极救治与护理配合转危为安。结论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是挽救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生命的保证。

    作者:陈咏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医药膳干预对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发表的中医药膳干预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探析相关文献发表现状及对药膳护理科研和临床的启示。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 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1月),并辅以手工检索药膳干预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各类研究。文献汇总并归类分析,然后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半RC T )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终获取文献共计60篇,均为中文,发表于1995~2012年,17年间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RC T和半RC T研究共计20篇,且文献数量逐年增加,涉及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整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感染率及肝功能。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仅有2篇文章含有1条以上低偏倚风险条目。结论国外尚无针对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药膳护理的报道,国内相关文献在不断增加,但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的总体质量偏低。护理工作者应提高科研设计的严谨性,发表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促进国内外药膳护理在肿瘤化疗方面的发展。

    作者:汪玉洁;谭景予;陈锦秀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ICU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分析与防治进展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及继发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 PE)和血栓后综合征(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 PTS)是导致危重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医护工作者已经认识到 DV T 是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信号,因此,近几十年有较多的有关DV T 诊断和预防的报道,但多数集中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EDVT )的研究,对ICU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n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UEDVT )的研究在国外陆续有研究报道,而国内报道较少。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者在第38届美国重症医学会年会上报告,医师往往更重视ICU患者发生LEDVT ,但他们的研究发现, ICU 患者发生 UEDVT 的风险并不亚于 LED-VT[1]。笔者通过综述 ICU UEDVT 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策略,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防治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其中,U ED V T 药物治疗部分参考《美国胸科医生临床治疗手册》(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 ACCP)及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出版的《DVT形成和治疗指南》[2-3]。

    作者:尹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药“敷胸散”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敷胸散”治疗和护理肺炎患儿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肺炎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4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敷胸散”。观察两组患儿发热、气促、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0.1%,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或出血性丘疹的比例仅为5.1%。结论中药贴剂“敷胸散”操作简便、易行,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均较好,是一种治疗、护理肺炎患儿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小宁;谭迎春;张红霞;王军;韩涛;杜凤英;周芳;周长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留置导尿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提高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留置尿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尿道刺激反应和减少出现血尿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科80例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在留置尿管前将舒泰挤入后尿道,然后行导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导尿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尿道刺激反应情况和血尿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经χ2检验χ2=7.440.P=0.006;患者尿道刺激反应经秩和检验,P<0.05;血尿发生率采用 Fisher确切概率法,P=0.108。虽然两组患者出现血尿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实验组出现血尿患者只有1例,较对照组(6例)有所降低。结论留置尿管前将舒泰挤入后尿道,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的尿道刺激反应,从而有效减少尿道损伤,减少了血尿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亚珍;申海燕;刘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STA系统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在现代口腔种植术中S T A无痛麻醉仪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对429例患者的护理,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结果医生均能顺利完成种植手术,患者反应良好,均无明显疼痛,且麻醉后患者无唇、颊、舌的麻木感。结论正确、规范的护理配合,对STA系统的熟悉以及遵守注意事项,可以配合医生提高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保证种植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王宇;张玲;张叶;曾淑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教育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考试改革方案,建立合理公平的考核机制。方法将2009级和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分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65人和实验组(采用过程考核模式)64人。比较分析两组护生的试卷考试成绩和总成绩。结果两组护生试卷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护生对教师的总体评分有所提高。结论将传统考核模式改为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终分”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达到了从知识、态度、行为及综合素质多方面考核护生的目标。

    作者:李晓玲;周静;胡晓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调查及原因分析

    锐器致伤是常发生也是容易导致职业暴露的一种不良事件。部分锐器损伤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乙肝、梅毒及艾滋病等职业暴露事件[1]。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进行调查,以了解锐器致伤发生率及致伤原因,为临床防范锐器伤提供依据。

    作者:孙敏;饶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