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饶芬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 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超群;厉萍;郑晓丽;宋春霞;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考试改革方案,建立合理公平的考核机制。方法将2009级和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分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65人和实验组(采用过程考核模式)64人。比较分析两组护生的试卷考试成绩和总成绩。结果两组护生试卷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护生对教师的总体评分有所提高。结论将传统考核模式改为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终分”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达到了从知识、态度、行为及综合素质多方面考核护生的目标。
作者:李晓玲;周静;胡晓林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及继发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 PE)和血栓后综合征(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 PTS)是导致危重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医护工作者已经认识到 DV T 是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信号,因此,近几十年有较多的有关DV T 诊断和预防的报道,但多数集中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EDVT )的研究,对ICU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n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UEDVT )的研究在国外陆续有研究报道,而国内报道较少。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者在第38届美国重症医学会年会上报告,医师往往更重视ICU患者发生LEDVT ,但他们的研究发现, ICU 患者发生 UEDVT 的风险并不亚于 LED-VT[1]。笔者通过综述 ICU UEDVT 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策略,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防治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其中,U ED V T 药物治疗部分参考《美国胸科医生临床治疗手册》(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 ACCP)及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出版的《DVT形成和治疗指南》[2-3]。
作者:尹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显像中肿瘤患儿的相关护理。方法对67例肿瘤患儿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配合相应特殊的儿童护理方式。结果18 F-FDG PET/CT显像提示,在儿童恶性肿瘤的疾病诊断、复查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结论完善对患儿的护理工作是18 F-FDG PET/CT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魏华;魏丽丽;崔岩;季晓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病人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 )表评估468名住院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98.1%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营养干预,其中,57.9%急迫需要改善营养相关症状和(或)营养支持。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为:年龄( r=0.104,P<0.01),住院次数( r=-0.189,P<0.01),男性患者营养不良程度高于女性(9.79 VS 8.79,P<0.05),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营养不良程度低于其他诊断的患者(F=33.678,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值得关注,尤其是高龄、初次住院、男性和诊断为直肠癌以外的患者,更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给予营养教育,必要时配合专业人员予以营养支持。
作者:张丽燕;陆宇晗;方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知情与否对青年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开展癌症患者的诊断告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知情与否将187例青年胃癌住院患者分为知情组和不知情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两组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生存质量的比较中,情绪功能的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不知情组患者得分较知情组高。在症状评分里,除了疲乏(P<0.05)外,其余各项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在单一条目评分中,只有经济困难一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胃癌患者隐瞒病情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也没有改善。
作者:王丽娜;王会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ERCP途径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护理操作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重点。方法对经B超/MRCP证实为胆总管巨大结石(>15mm)的40例高龄患者(≥70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ERCP治疗可行性评估等准备工作,在心电监护下行ERCP取石。观察操作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ERCP治疗,结石清除率97.5%(39/40),其中,1次取石36例,2次取石3例;发生乳头切口轻度渗血4例,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9例,未发生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采用ERCP途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正确评估、术中掌握配合技术、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黄慧;时之梅;陆蕊;王淑萍;王书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通过改变传统的手术调度方法,探讨在手术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解决手术间开放时间不足以及开放时间不平均的问题,提高手术间的使用饱和度和手术量。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室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方法,即单纯排程中心调度(一次调度)和排程中心及手术楼层(二次调度)共同调度两种方法下手术间的开放时间、手术量。结果一次调度下手术间短开放时间705 min ,长开放时间12510 min ,平均开放时间7670.9 min;增加二次调度后手术间短开放时间7374 min ,长开放时间12815 min ,平均开放时间10779 min。手术量从2008年的5.6万台提升至2011年的7.6万台。结论通过二次调度的管理,解决了手术间开放不足的问题,平衡了各手术间的资源利用,满足了不断增加的手术需求。二次调度管理更加符合现今医疗情况下的手术室管理需求。
作者:廖安鹊;谭永琼;安晶晶;龚仁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住院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7~8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2012年7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方法;2012年8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出院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家属对出院指导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出院指导的效果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后复诊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出院指导工具,可提高患者的复诊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优于传统的出院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谢春华;石叶;段小芳;彭丽;肖长秀;郭平仙;姜玉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一种疾病,其突出的特征是持续性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细胞在气道壁及肺泡中大量聚集,释放多种炎症介质,造成病理损害,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1]。呼出气冷凝集液(EBC)是检测呼吸道炎症因子的重要标本来源,其内含有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子的变化可反映氧化损伤、炎症以及相应治疗导致气道内环境的变化,其检测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评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的先进手段[2-4]。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的80例COPD患者进行EBC标本收集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方芳;钟可芳;孙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在临床,一般介入室空间有限,大型仪器密集,使用不便。医生在实际操作时,常规在病人右侧,那么病人左侧就需要一个兼监护、除颤、输液、用药于一体的治疗车,这样既可以减少占地空间,又能方便、快捷、合理使用。我室于2012年11月自行设计了一款集监护仪、除颤仪、治疗车、储物柜于一体的介入室专用治疗车,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121例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结果除13例患者发生近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外,余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手术及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对腹腔镜手术特有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监护和处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红娜;胡军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临床五官科器械多重复使用,目前使用的灭菌器械盒和储槽为了避免器械直接接触外界,基本采用封闭结构,只是在侧面设置较小的通口,但常由于开窗范围小,导致灭菌器械盒、储槽存在高压蒸汽灭菌穿透性差,灭菌后蒸汽不易向外扩散,冷却后形成水珠,造成湿包等缺陷,灭菌的效果较差,使用不方便。为此,我们制作了五官科灭菌器械框,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韩玉花;何玉桂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8月普外科术后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导致感染的原因。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病例10例;感染与患者年龄、原发病严重程度、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性能、置管期间是否使用化疗药、全胃肠外营养(TPN)及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除患者的内在因素和导管性能外,医护人员对深静脉导管的正确维护及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无菌操作,能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作者:江金燕;汪新妹;许晓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根据急诊手术排程的现状,寻找适合现代急诊手术的排程模式。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 A )找出急诊手术排程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急诊分级排程模式。比较应用分级排程模式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建立急诊手术标准排程模式,使排程有章可依,减轻了急诊手术排程难度,缩短急诊手术排程时间,提高了30 min下刀率和医生满意度。结论实施急诊手术分级排程模式,有利于急诊手术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白晓霞;刘彬;张健;包安竹;李福宣;熊宴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病人受围手术期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术后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包括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的病例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并发精神障碍的现象也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和关注。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的26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临床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
作者:张菊芳;王利宏;蒋美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HSCT)是指病人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大限度地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同时抑制或摧毁免疫系统功能,再输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并植活,达到免疫系统的重建和恢复[1]。锁骨下中心静脉因其管腔粗、血流快、皮脂分泌较低、皮肤褶皱较少,比较容易固定和换药、不易污染、不影响病人的活动等优点,而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置管的首选[2]。移植患者由于接受大剂量的放、化疗,使粒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黏膜屏障的破坏等,使免疫功能低下;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是侵入性的,又可使其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使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C V C 感染率约16%~44%,且一旦感染,易致败血症,治疗困难,死亡率高[3]。笔者就HSCT 患者CVC零感染的临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廉小靖;孙慧;徐晓东;颜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四所开展PICC技术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187份,有效问卷175份。结果三级医院护士的PICC维护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平均(69.44±12.11)分,85.1%的护士得分在60分以上,但与质量要求尚有距离。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的条目分别是:“导管脱出的处理”(98.29%)、“置管侧手臂可进行的操作”(94.86%)、“PICC携带者可从事的活动”(93.71%)、冲管液的用量(92.57%)、输液不畅的处理(92.00%)。回答正确率低于50%的条目是“封管液的用量”(21.14%)、“封管液的种类”(26.86%)、导管断裂后的处理(38.86%),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识别(42.29%)。86.9%的护士希望接受不脱产的PICC在职培训。结论护理人员有较高的PICC培训需求,尚需加强PICC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对培训内容及方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士维护知识。
作者:吉洁;程云;夏文兰;陈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环境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以下主要阐述个性形成的环境因素。
作者:郭瑛;李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T3N0M0期结肠低分化腺癌是胃肠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但通过手术,可以切除肿块,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尿毒症则是肾功能衰竭的晚期表现,必须通过血液透析来排出机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患者各器官功能均受到疾病影响,机体功能下降。临床上结肠低分化腺癌合并尿毒症患者较少,但此类患者机体状况更差,围手术期准备和护理较普通患者更为复杂,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013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Ⅱ期低分化结肠腺癌合并尿毒症患者,经过积极手术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莉;李卡;黄明君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