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郭敏;李亚丽;丁密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并发症, 护理
摘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常见和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动脉壁中层内裂开,将完整的主动脉壁一分为二,并且在这裂开的间隙内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流.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为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1].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常常需做升主动脉置换或Bental.wheat.David手术以及全弓置换的同时向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放置~段一端游离的人造血管或术中支架,形态类似象鼻,故称象鼻术.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误吸易发因素分析及救护

    误吸是指进食(非进食)时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是像通常一样的全部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

    作者:李晓璐;郑彬彬;倪乐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

    目的 探讨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和护理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EICU机械通气患者173例,随机分为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78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95例,分析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伴发疾病、危重病评分系统表(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5.1%,与呼吸道疾病、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相关,P<0.05.结论 呼吸道疾病、长时间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静我;陆爱红;何月桂;王玉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患者的筛选和准备、术前的器材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与介入医生、麻醉医师的配合.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各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结果 成功完成3例伴发胸痛、晕厥,超声诊断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护理配合.患者术后生存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介入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峥;毛燕君;胡亚琴;吴弘;陆清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危重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ICU危重病人床头抬高30°~45°依从性的执行情况.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1485例ICU危重病人,从6个不同时间点:8:00、12:00、16:00、20:00、24:00、4:00对床头抬高依从性进行调查,并比较护士年资、班别对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符合床头抬高30°~45°的共352例次,依从性仅23.7%,白天平均床头抬高依从性较夜晚高31.87%;护士年资、班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CU危重病人床头抬高30°~45°依从性低,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在执行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培训及干预措施.以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效果.

    作者:唐芳华;黎艳;郭靖;黄寨;钟小红;刘素云;吴晓丹;罗彩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护患情境会话

    胃部术后舒适护理Comforting a Patient after Gastric Operation 交流病人:这么多管子在身上,我都不敢翻身.我真想拔掉这些管子,尤其是这根从鼻子插进去的胃管.护士:这么大的一个手术你都挺过来了.这些管子现在对你很重要,它们会帮你尽快恢复的.不要怕,再坚持两天,我会尽力和你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的.

    作者:毛莉芬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60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正确安置手术体位,合理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无手术体位性损伤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结论 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加强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手术体位性损伤的发生.

    作者:朱海棠;赵亚红;张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

    目的 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中毒患者的洗胃中,以减轻及缓解洗胃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实验组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操作中,观察两组首次吸出胃内容物的时间、总洗胃时间及洗胃中呕吐次数、胃黏膜出血、口鼻腔涌液、排液不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首次吸出胃内容物的时间、总洗胃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洗胃中呕吐次数、胃黏膜出血、口鼻腔涌液、排液不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洗胃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理念,可优化洗胃环节,缩短洗胃时间,并有效减少洗胃不良反应.

    作者:裔雅萍;王晨霞;韩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微创治疗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及手术配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手术的黄金标准,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目前有些医院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加LC或LC加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

    作者:毛丽;张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升降餐桌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外科肿瘤患者的逐年上升,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多.PICC置管是术后化疗患者治疗的好途径,它留置时间长,化疗药不易渗出,风险小.PICC置管需要选择仰卧位,上肢外展90°.

    作者:鞠万霞;刘和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行为干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154例就诊的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15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经济情况、尿失禁严重程度、产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是影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重要因素.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影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红艳;熊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分层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分层培训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科室54人分为四个层次、五个级别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人经过分层培训后,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分别增长15.4%和17.6%,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配备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对消毒供应中心各级人员的分层培训势在必行.分层培训培养了专业人员管理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消毒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发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浩;周晓丽;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适应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护理学基础》课程理想教学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7级、2008级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计468人,其中2007级(对照组)226人,采用传统教学法;2008级(实验组)242人,采用改革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毕业前《护理学基础》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结果 两组护生毕业前《护理学基础》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突出以护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护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能很好地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疼痛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综合性教学医院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127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使用“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和态度(2008)中文版问卷(KASRP)”评价疼痛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 接受疼痛知识培训后,“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和态度(2008)中文版问卷”的平均得分从培训前的(15.94±3.13)分增加为(23.99±4.90)分,护理人员培训后的问卷所得总分和每个纬度的得分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疼痛知识培训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水平,改善对疼痛管理的认识,是促进疼痛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史艳萍;郑蔚;张利霞;陈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妇产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出现8例轻度腹胀,1例中度腹胀,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32例轻度腹胀,8例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钱小亚;张建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58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一般护理基础上予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及血糖监测的护理,并与仅进行皮肤、口腔护理等一般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酮症酸中度(DKA)发病率为5(10%),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低血糖昏迷发病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4(8%),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雅南;刘春妍;黄瑛;李虹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护理心理学研究,既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又兼有医学研究的特征;既与所有学科研究具有相同原则,又独具自身学科研究的专门特色.

    作者:刘晓虹;叶旭春;李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优拓分层换药法在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优拓分层换药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颜面部、躯干、四肢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和常规消毒后,实验组60例创面采用三层优拓覆盖,对照组60例创面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观察两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渗血、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瘢痕组织增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渗血、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瘢痕组织增生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层优拓敷料换药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血和瘢痕组织形成,其效果优于常规外科凡士林纱布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薇;郑碧霞;钟娟;田惠萍;陈娟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呼吸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疲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疲乏状况的改善.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执行制定的呼吸训练计划运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采用疲乏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S-14评分、6MWD及SGRQ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训练后干预组患者的FS-14评分、6MWD及SGRQ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有效增强患者活动耐力,缓解稳定期COPD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丽蓉;崔妙玲;赵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症状明显改善15例,无改善3例,加重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8例.随访16例,时间3~5年,复发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干肿瘤的主要方法,而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杨承勇;周飞鹏;熊云彪;王莺;王莉;韩国强;刘窗溪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

    目的 评价胸心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探索改善胸心外科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6月我院胸心外科120例胸心外科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血清白蛋白浓度分析方法(ALB)、实验室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SGA和ALB评价方法结果一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运铁蛋白营养不良程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值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胸心外科患者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及时早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