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试验效果评价

李柳英;徐映君;曾漫瑜;潘风华;钟华荪

关键词:静脉输液, 正压封管, 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及已掌握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相关理论知识的实习护生,分别掌握静脉导管正压封管技术的情况,提高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方法 由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分别进行模拟静脉正压封管操作,注射器针头与留置针肝素帽分离时在留置针针尖悬挂一小水滴或留置针体内端充满液体为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对操作不合格的护士及护生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后,再继续试验每人操作5次.结果 第一次试验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封管合格率明显较实习护士高(P<0.05),经现场点评指导后,第5次试验结果显示,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两组相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训练并现场进行评价指导,可提高对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抚触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抚触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给予抚触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前后测评;患者人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定时测血压、脉率.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焦虑分值均较高,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观察组患者血压稳定,对照组患者血压有增高现象.结论 抚触可有效减轻剖宫产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作者:易红;唐翠明;练敏;陈海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规律运动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1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运动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改变阶段较高(P<0.01),运动频率及运动持续时间亦较对照组高(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 阶段性改变模式对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有效,运动干预后血压下降明显.

    作者:陈小芳;汪国成;薛小玲;曾宇谷;俞浩;李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R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TUPKRP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BPH)257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庞建红;张蓉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配合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医疗微创新技术,是当前辅助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1].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采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127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骆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口腔喷雾法用于脑卒中张口呼吸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张口呼吸时口腔及气道湿化的佳方法.方法 对9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湿纱布盖住口鼻,观察组采用口腔喷雾法,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口腔黏膜湿化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52.1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26%,对照组为6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张口呼吸患者采用口腔喷雾法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湿纱布盖住口鼻的传统方法,能减少口腔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红芳;李智会;王慧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 总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科53例发生创面VSD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相应处理,5例重新更换引流装置外,其余均可继续使用,两周后观察异常情况消失,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严格的巡视制度和规范操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江敏;胡友珍;黄素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住院高血压患者对盐敏感性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高血压患者对盐敏感性的认知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高血压患者普遍缺乏盐敏感性知识,93.33%的患者不知道盐敏感性高血压;96.67%的患者不知道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预防方法;35.56%的患者愿意接受限制高盐饮食;超过50%的患者希望得到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71.11%的患者选择了护士作为施教者.结论 医务人员宜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采取以护士为主医生选择性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张韶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PICC在重度烧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维护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在重度烧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维护.方法 总结PICC在22例重度烧伤患者输液中的护理经验.结果 22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19例,2次穿刺成功3例,置管时间为60~240 d.22例患者中1例发生局部渗血,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相应处理后导管均能继续使用.通过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22例重度烧伤患者输液及时、通畅,导管细菌培养与血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PICC置管在救治重度烧伤时,能保证及时、准确、持续输液和给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士工作量,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静脉通路.

    作者:吴小芬;王天心;何小兰;邹红;林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气垫式便盆对下肢烧伤患者植皮成活率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便盆的使用对下肢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植皮区的影响.方法 将2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气垫式便盆,对照组使用传统塑料便盆,比较两组的植皮效果.结果 观察组移植皮片7d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片融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1%烧伤面积治疗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垫式便盆可以提高皮片成活率.

    作者:吴菊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的康复护理

    气管切开的患者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感染,脑血管意外伴有吞咽障碍及颈髓损伤患者,往往有并发反复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成为疾病治疗的难点[1].我科采用常规抗感染加康复护理的方法,成功控制了脑血管意外及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巧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婴幼儿继发性癫痫及临床下痫样放电高压氧治疗的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损伤继发癫痫及临床下痫样放电进行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 对31例继发性癫痫及临床下痫样放电患儿行高压氧治疗,针对存在癫痫的因素进行风险管理.结果 31例患儿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小发作3例,及时处理后未出现任何意外,安全率达100%.结论 对脑损伤继发癫痫或及临床下痫样放电婴幼儿实施风险管理,行高压氧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张雁;黄高贵;刘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Excel软件在护理理论考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使用Excel软件对护理理论考试试题及成绩进行分析,掌握护理人员知识层次,改进考试题目结构及设置.方法 把所有考试人员客观题的答案输入Excel软件,通过Excel软件的筛选功能找出错误答案,再使用计数功能得出错误答案数量,从而计算出总分,后使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算出需要的统计指标及试题区分度、难度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份试卷试题难度指数、区分度的差异无显著意义,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护理考试结果分析,省时省力,可以减少相关数据的统计差错,避免因反复核算而耗费的工作时间.

    作者:曹学云;宋葆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光动力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其他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配合与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应用光动力疗法,对18例19眼选择性作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的血栓形成.结果 使新生血管闭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不造成损伤,且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小,它能够抑制疾病发展.结论 PTD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昊端华;喻青;韩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肺曲菌球外科治疗的护理

    肺曲菌球(Pulmonary aspergilloma,PA)是临床上少见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为肺曲菌病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科2005年8月~2010年10月对36例肺曲菌球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仙;丁巧玲;魏晔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生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表现为快速进行性的皮肤斑丘疹和疱疹,而后发展为皮肤黏膜溃疡及脱落[1].SJS还可伴有发热,以及心、肝、肾的损害,甚至影响呼吸及消化系统.SJS的致死率分别高达10%,而且SJS的后遗症也非常严重,特别是视觉的损害,可以影响30%~70%的存活者[2].在亚洲国家,SJS的发生率大约为每年8/100万.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SJS,例如药物、感染、疫苗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特别是抗癫痫药物是我国引起SJS的主要原因[2].

    作者:李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期间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24例行IABP患者,采用ARROW AUTO/PLUS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 应用IABP期间,严密监测各项监护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早干预,是病人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萍;林娟;陈如娣;顾静萍;宋建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连续性床旁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16例实施CVVHDF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观察治疗后24、48、72 h患者体温(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肌酐、尿素氮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48~72 h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T、HR、MAP、PaO2/FiO2、肌酐、尿素氮、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CVVHDF是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做好CVVH-DF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旭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冷冻治疗中、晚期肺癌致气道狭窄的护理

    目前,肺癌在全球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肺癌,而85%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这其中又有30%的患者因肿瘤阻塞气管、支气管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1-3].因此,通过局部治疗改善这些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用纤维支气管镜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21例,临床症状均有缓解,肺功能改善,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现代社会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提高、溶栓疗法的开展以及各医院逐步建立的绿色通道,其病死率也逐年下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研究表明[1],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用rt-PA,使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明显优于尿激酶及链激酶.我们对35例AMI患者在急诊ICU开始了早期rt-PA溶栓加扩冠、抗凝等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试验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及已掌握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相关理论知识的实习护生,分别掌握静脉导管正压封管技术的情况,提高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方法 由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分别进行模拟静脉正压封管操作,注射器针头与留置针肝素帽分离时在留置针针尖悬挂一小水滴或留置针体内端充满液体为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对操作不合格的护士及护生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后,再继续试验每人操作5次.结果 第一次试验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封管合格率明显较实习护士高(P<0.05),经现场点评指导后,第5次试验结果显示,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两组相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训练并现场进行评价指导,可提高对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

    作者:李柳英;徐映君;曾漫瑜;潘风华;钟华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