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焕;刘大响;王秀珍;徐梅
咽瘘是咽喉癌术后常见、早期的并发症之一,咽瘘多指唾液贮积皮下或切口下组织,形成脓腔破溃至皮肤或切口外,使下咽或食管腔与皮肤相通成窦道,唾液或食物经此向皮肤外溢出.
作者:朱燕英;何金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院内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解决目前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少、护理人力不足导致的大多数医院护士几乎不能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岗前培训就进入ICU工作的现状,实现ICU专科护士院内资格证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同时也为争取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奠定基础.方法 明确ICU护士的准入条件;制定ICU护士的岗前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岗位继续教育计划;分层次组建ICU专科护士人才梯队.结果 建立院内ICU护士严格准入、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做到分层次培训及使用,确保了ICU监护质量.结论 实行医院内部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实现ICU专科护士持证上岗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科常用术式,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以下不足[1]:不易准确计量,排气差;若胸腔内负压较大或水封瓶距胸腔平面小于60 cm时,瓶中积液有吸入胸腔的可能;水封瓶倾倒后会产生类似开放性气胸的后果,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不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黄仁慧;王发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手段.2008年9月~2010年1月,我院应用PCNL治疗肾结石60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萍;夏莉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制冰袋冷敷对减轻自然产后会阴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自然产产妇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肤阴洁水冲洗会阴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制冰敷袋于产后2~16 h冷敷会阴部伤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后会阴部疼痛指数.结果 实验组会阴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冷敷次数增加,疼痛指数进一步下降.结论 冷敷会阴对于降低自然产后会阴疼痛指数有一定效果.
作者:朱宁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安全使用新药的护理管理制度.方法 制定新药首位护士负责制,由首位护士负责落实新药的药物说明书,根据说明书核实医嘱,负责配伍试验,负责使用、观察、记录及上报,负责查新、组织学习、归类收藏.结果 2007年11月~2009年11月使用新药38种,无一例护士盲目使用新药现象,及时纠正医生医嘱错误9次,未发生一例新药的药物差错.结论 新药首位护士负责制是一行之有效的保障护士安全使用新药的护理管理制度.
作者:舒亚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改良,经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正成为继内皮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常采用股动脉为血管人路,将合适的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部位,这种入路易于将导管系统输送至颈总动脉[1],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笔者就我科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术的53例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常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喂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总结43例早产儿经口置胃管喂养中存在的并发症,提出防范与护理对策.结果 常见的并发症为口唇黏膜干燥,恶心、呕吐,脱管,严重的并发症为返流引起窒息.结论 早产儿经口置管喂养时应采用稳妥的固定方法,对有窒息史与早期存在频发恶心患儿采取洗胃、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综合方法.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与喂养过程中监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居蓓华;石海明;林美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使用自制床角量角器准确抬高机械通气病人床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自制床头抬高角度量角器,其为三角形木块,角度分别为30°、60°和90°.将61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目视估计法抬高床头角度,研究组使用自制床角量角器评估法.统计两组床头抬高的角度、患者VAP发生率及胃液、咽拭子和支气管内分泌标本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床头抬高≥30°826例次,占测量次数的63.3%,而研究组床头抬高均为30°以上;对照组发生VAP 17例,占53.1%,研究组发生VAP 7例,占2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患者胃液、咽拭子和支气管内分泌同种细菌检出率,对照组为69.6%,研究组为37.5%.结论 自制床角量角器能保证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有助于降低返流误吸和VAP的发生率.
作者:王兰芳;曹俊敏;于杭英;童小华;郑春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管道标识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 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色彩心理学等知识设计管道标识,以文字形式将标识使用说明下发至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动态评估管道护理的安全性,及时使用标识,并将管道标识作为多管道患者护理质控的一项内容不定期抽查.结果 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标识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结论 这种管道标识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越丽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0例高龄食管癌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密切病情观察、早期肢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等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除率为100%,痊愈出院2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和胸内瘘各1例,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上述预防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肺栓塞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杨文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r 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发病始于骨髓移植后3个月内,称为急性栽GVHD.其特点是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1].
作者:于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慢性疼痛并发抑郁慢性疼痛是临床各科的常见症状,多见于骨关节病变、慢性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癌症等.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对身心健康的意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江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有效止血、避免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加压止血方法.方法 对120例PICC置管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以宽8 cm的自粘性弹力绷带缠绕2圈;实验组以8cm网状管型弹力绷带套住穿刺肢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侧上肢肿胀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点渗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实验组在避免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及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置管后采用网状管型弹力绷带加压穿刺点,既能达到止血目的 ,又可避免穿刺侧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刘莉;辛明珠;李金波;樊爱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以总结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例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监测低温冰箱温度安全保存患者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24~47 d,对患者进行移植前心理护理,移植过程中加强全环境保护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3例病人均成功进行移植治疗并重建造血功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干细胞的安全保存,移植前患者的心理护理,移植中全环境保护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雷静;黄玉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危重患者即使无糖尿病,应激状态下也常伴有血糖升高,而显著的高血糖可发生许多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和预后.强化胰岛素治疗通过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但同时亦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作者:汤秋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从我科出院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30例,在药物等其他治疗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家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随访一年.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别于患者出院和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时评价其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一年及治疗后一年住院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合并呼衰患者使用家庭BiPAP呼吸机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后,圣·乔治问卷三部分评分和总分值降低,治疗一年后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秒;吴小玲;孙琳;王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建立高效便捷的护理流程和控制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我们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对服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患者在手术室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分解细化,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为流程图,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平等、舒适的护理服务,以大限度降低患者痛苦,获得大程度的康复,并对流程改进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介绍如下.
作者:吴冉;杨坤明;张艳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道及配件的效果.方法 全院各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道及配件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清洗消毒,检查清洗后的物品清洁度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配件共558套次,全部达到清洁要求,细菌培养均未检出存活菌,达到高效消毒水平,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对呼吸机管道消毒的要求.结论 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道及配件,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及员工自我防护,且节约成本,便于统一管理.
作者:孔磊;叶景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10%,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为1:1.7,其中80%以上的病人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可有一侧或双侧颞侧偏盲[1].
作者:果雷红;沙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