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华;朱佩钦;陈海央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在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置于普通诊室,除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外,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上述治疗外,将患者置于颜色、灯光、湿度及声音等精心布置的诊室环境,实施心理疏导,并有患者亲近、信任的陪属协助心理治疗.结果 干预组痊愈率为86%,对照组痊愈率为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P<0.001),干预组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结论 环境因素在转换型障碍癔症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舒适护理可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谢晓华;金晓琼;叶琳琳;郑声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从我科出院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30例,在药物等其他治疗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家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随访一年.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别于患者出院和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时评价其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一年及治疗后一年住院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合并呼衰患者使用家庭BiPAP呼吸机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后,圣·乔治问卷三部分评分和总分值降低,治疗一年后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秒;吴小玲;孙琳;王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管时两组患者插管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插管困难、SPO2降低、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
作者:梁炜;冼日凤;刘家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皮下埋置的合适时间.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在本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16例患者,按埋置时间分A组(3~4 d)、B组(5~7 d)和C组(8~10 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与B组在局部皮肤感染、堵管、埋置针脱出等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C组埋置部位皮肤感染、埋置针脱出和堵管均显著增多,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埋置时间在一周以内,埋置部位无感染、埋置针无堵塞、脱出时,可以不用更换套管及重新埋置,待储药器内胰岛素输注完毕后再拔管;埋置时间在一周以上者必须要更换输注套管和埋置部位.
作者:陈敏华;朱佩钦;陈海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外科手术时,令护理人员头痛的是脑棉片的核对.为此,我们将无水塑纸用作核对脑棉片的材料,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缩短了核对脑棉片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效果良好.
作者:于延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慢性疼痛并发抑郁慢性疼痛是临床各科的常见症状,多见于骨关节病变、慢性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癌症等.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对身心健康的意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江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安全使用新药的护理管理制度.方法 制定新药首位护士负责制,由首位护士负责落实新药的药物说明书,根据说明书核实医嘱,负责配伍试验,负责使用、观察、记录及上报,负责查新、组织学习、归类收藏.结果 2007年11月~2009年11月使用新药38种,无一例护士盲目使用新药现象,及时纠正医生医嘱错误9次,未发生一例新药的药物差错.结论 新药首位护士负责制是一行之有效的保障护士安全使用新药的护理管理制度.
作者:舒亚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肺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病症的有效方法.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其创伤危险性小,仅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1].
作者:曹岚;唐春炫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序列治疗概念的引进,腭裂治疗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腭咽闭合功能得到改善或治愈.尽管如此,一些腭裂患者因为术前已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术后仍存在着发音障碍,需要长期的语音矫正治疗.
作者:徐秀清;孙彩红;刘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喂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总结43例早产儿经口置胃管喂养中存在的并发症,提出防范与护理对策.结果 常见的并发症为口唇黏膜干燥,恶心、呕吐,脱管,严重的并发症为返流引起窒息.结论 早产儿经口置管喂养时应采用稳妥的固定方法,对有窒息史与早期存在频发恶心患儿采取洗胃、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综合方法.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与喂养过程中监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居蓓华;石海明;林美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供应室新规范的出台,每家医院都在取消无菌包的包扎绳,但无菌包的名称必须写在消毒指示带上.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必须预先将带有无菌包名称的消毒指示带写好,粘贴于架子上,便于操作时取用方便.
作者:徐芳;黄蓓蕾;李霞;刘亚娟;陈惠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2009年3月30日~4月30日,来自全国17所医学高等院校的29名护理和英语教师赴菲律宾远东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师教学进修培训.菲律宾是全世界除美国以外开展护理教育多也是好的国家,远东大学是菲律宾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者:陈香娟;孟晓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蝮蛇咬伤是江南地区常见的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外伤病证,其中心肌损害是其主要的并发症.我院外科是浙江省中医药治疗蛇伤重点专科,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蛇伤Ⅱ号,配合积极有效的辨证施护,在蝮蛇咬伤所致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费珍美;赵炎;陆周翔;林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改良,经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正成为继内皮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常采用股动脉为血管人路,将合适的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部位,这种入路易于将导管系统输送至颈总动脉[1],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笔者就我科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术的53例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常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道及配件的效果.方法 全院各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道及配件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集中清洗消毒,检查清洗后的物品清洁度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配件共558套次,全部达到清洁要求,细菌培养均未检出存活菌,达到高效消毒水平,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对呼吸机管道消毒的要求.结论 清洗消毒器集中处理呼吸机管道及配件,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及员工自我防护,且节约成本,便于统一管理.
作者:孔磊;叶景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的系统观和理论,创新和改进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法 确定影响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以临床安全用药为项目运作特定目标,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BOK项目实施的五个阶段对该项目按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运作.结果 该项目的 实施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将项目管理方法引进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为护理质量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叶春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亚急性硬化全脑炎(SSPE)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感染,是波及全脑的炎症性变性病.SSPE的预后很差,但是细心、精心的护理能让患儿精神和身体得到更大的抚慰,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我科于2009年2月3日收治了一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李翠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制冰袋冷敷对减轻自然产后会阴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自然产产妇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肤阴洁水冲洗会阴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制冰敷袋于产后2~16 h冷敷会阴部伤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后会阴部疼痛指数.结果 实验组会阴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冷敷次数增加,疼痛指数进一步下降.结论 冷敷会阴对于降低自然产后会阴疼痛指数有一定效果.
作者:朱宁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保温箱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的佳治疗环境,由于箱内活动范围较大,患儿易靠近保温箱的两侧边缘,护理人员必须随时给予摆正体位,增加了工作量.
作者:金雪花;王喜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0例高龄食管癌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密切病情观察、早期肢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等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除率为100%,痊愈出院2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和胸内瘘各1例,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上述预防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肺栓塞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杨文芝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