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花
2009年3月30日~4月30日,来自全国17所医学高等院校的29名护理和英语教师赴菲律宾远东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师教学进修培训.菲律宾是全世界除美国以外开展护理教育多也是好的国家,远东大学是菲律宾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者:陈香娟;孟晓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泰国的护理博士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教育理念和发展在国际上也一直处于前列.加之泰国在地域文化、思想背景以及疾病谱的转变上与我国具有相似之处,这些都使得借鉴泰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对我们有所裨益.
作者:方进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30例高龄食管癌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密切病情观察、早期肢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等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除率为100%,痊愈出院2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和胸内瘘各1例,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上述预防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肺栓塞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杨文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科常用术式,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以下不足[1]:不易准确计量,排气差;若胸腔内负压较大或水封瓶距胸腔平面小于60 cm时,瓶中积液有吸入胸腔的可能;水封瓶倾倒后会产生类似开放性气胸的后果,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不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黄仁慧;王发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喘息性疾病,由于可致细支气管狭窄、影响通气功能而致呼吸衰竭(简称呼衰).雾化治疗是治疗毛支炎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取得更好雾化效果,我科对近两年收治的62例毛支炎并呼吸衰竭住院患儿采用新的雾化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谭君梅;王会凤;潘焕;杨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胰岛素的用药指导Instructions on the Use of Insulin护士:张阿姨您可能不知道吧,现在打胰岛素与以往是完全不一样了.不再需要您自己用针筒抽吸,胰岛素都是事先装配好了,您只要调节好单位,就可以打了.
作者:施耀方;王美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必不可少而又非常重要的环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管道多等特点,在转运过程中易发生各种意外.我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对138例行院内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国霞;谭丽萍;徐苏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在肾移植手术中,既要吻合动脉、静脉和输尿管,又要使其在吻合时保持在低温状态.为了便于医生吻合动脉静脉和输尿管时妥善的保护好肾脏,既能充分的显露吻合口,又能使肾脏在吻合时处于低温状态,我科从2009年6月始,在进行吻合时使用3L无菌病理标本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毛秀丽;曾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双颌前突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磨牙关系可为Ⅰ类、Ⅱ类、Ⅲ类,但大多数为Ⅰ类.笔者通过使用MBT矫治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并与标准方丝弓矫治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勤;赵海;曾贤;张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序列治疗概念的引进,腭裂治疗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腭咽闭合功能得到改善或治愈.尽管如此,一些腭裂患者因为术前已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术后仍存在着发音障碍,需要长期的语音矫正治疗.
作者:徐秀清;孙彩红;刘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血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临床护士对其认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将血钠浓度>135 mmol/L作为A组,血钠浓度在120~135 mmol/L为B组,血钠浓度<120 mmol/L为C组,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并总结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重点.结果 各组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9.38%、3.13%、3.13%;B组:41.94%、25.81%、20.97%;C组:60%、40%、40%.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C组肌酸激酶(CK)与A组、B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心梗早期出现的低钠血症与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提高临床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认识,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病情的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雪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安全使用新药的护理管理制度.方法 制定新药首位护士负责制,由首位护士负责落实新药的药物说明书,根据说明书核实医嘱,负责配伍试验,负责使用、观察、记录及上报,负责查新、组织学习、归类收藏.结果 2007年11月~2009年11月使用新药38种,无一例护士盲目使用新药现象,及时纠正医生医嘱错误9次,未发生一例新药的药物差错.结论 新药首位护士负责制是一行之有效的保障护士安全使用新药的护理管理制度.
作者:舒亚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建立高效便捷的护理流程和控制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我们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对服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患者在手术室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分解细化,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为流程图,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平等、舒适的护理服务,以大限度降低患者痛苦,获得大程度的康复,并对流程改进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介绍如下.
作者:吴冉;杨坤明;张艳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外科手术时,令护理人员头痛的是脑棉片的核对.为此,我们将无水塑纸用作核对脑棉片的材料,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缩短了核对脑棉片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效果良好.
作者:于延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程序和方法,以减轻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110例平均月龄12.56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98.2%,正常化率达43.6%.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达到正常化的效果,减少患儿伤残的发生.
作者:童雪涛;越敏;艾戎;严征;潘丹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的系统观和理论,创新和改进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法 确定影响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以临床安全用药为项目运作特定目标,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BOK项目实施的五个阶段对该项目按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运作.结果 该项目的 实施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将项目管理方法引进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为护理质量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叶春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管时两组患者插管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插管困难、SPO2降低、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
作者:梁炜;冼日凤;刘家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制冰袋冷敷对减轻自然产后会阴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8例自然产产妇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肤阴洁水冲洗会阴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制冰敷袋于产后2~16 h冷敷会阴部伤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后会阴部疼痛指数.结果 实验组会阴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冷敷次数增加,疼痛指数进一步下降.结论 冷敷会阴对于降低自然产后会阴疼痛指数有一定效果.
作者:朱宁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从我科出院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30例,在药物等其他治疗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家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随访一年.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别于患者出院和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时评价其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一年及治疗后一年住院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合并呼衰患者使用家庭BiPAP呼吸机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一年后,圣·乔治问卷三部分评分和总分值降低,治疗一年后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秒;吴小玲;孙琳;王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给药途径之一,特别是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是病人集中的窗口.传统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往往处在嘈杂、拥挤、秩序混乱的环境中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医疗差错.为改进管理系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于2009年6月进行了输液室流程优化改建及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有效杜绝了输液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正确性及安全性.
作者:周旭玲;何勤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