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付娟娟;光雪峰;张川荛;赖碁;张小勇;廖祁伟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Y”型吻合预防吻合口瘘3例报告

    肠坏死、肠破裂、肠道恶性肿瘤伴急性肠梗阻治疗较困难,在手术治疗中,术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在出现上述紧急情况下一期近端肠管单腔造瘘被认为是首选和安全的手术干预[1],但是在恢复肠道通畅性的二次手术中对术者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二次手术行肠肠吻合术后肠瘘的并发率为4%~16%,死亡率更是高达7%[2],因此,笔者提出“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的方法,在一期近端造瘘的同时,远端肠管与近端肠管行端侧吻合术.在对不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的病人行“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杰;王歌;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肠超声造影法诊断胃肠疾病的临床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又称为胃肠充盈检查法,它是通过一种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消除了胃肠腔内气体、内容物对超声波的干扰,而本身又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使声束能顺利穿透,从而达到使胃肠壁结构及其病变更加清晰显示的一种方法[1].笔者应用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充盈胃肠诊断胃肠疾病,并与胃镜活检对照以探讨超声造影对胃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明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华生关怀理论对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华生关怀理论对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42例),分别对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虽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社会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生关怀理论可显著改善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该类患者护理质量的良好方式.

    作者:李小宁;王力;许雅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0个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特征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66个结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良性,24个结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恶性.而且,相对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大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结节内有微钙化、纵横比>1、且超声弹性分级多位于Ⅲ~Ⅳ级.按超声弹性成像分级Ⅲ~Ⅳ级判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87.50%.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坚;伍业冬;刘雪玲;雷蓓;聂小平;郑晓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利用无创性观测指标推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迅速发展,食管静脉曲张的准确诊断危险性小、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但是,消化内镜在操作中时间长,内镜多次反复通过咽部,增加病人的痛苦,产生紧张、心里恐惧导致操作过程中病人躁动不适,影响操作并增加诊断后并发症发生.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大部分是由于肝炎病症导致肝硬化后肝门静脉压高的并发症.如果EV控制不好,就会导致食管大出血,食管大出血后的70% ~ 80%的患者在1~2 a内还会发生大出血,每次出血的死亡率达到25%~50%[1,2].食管静脉曲张除了采用电子胃镜和腹部B超为确诊并诊断其曲张程度外,经过多年积累得207个病例,整理回顾性分析了18项非创伤性观测指标在推断EV及其程度上的判断情况.尝试着能为临床判断EV及程度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苯基咪唑类Pin1抑制剂的2D-QSAR研究

    目的 为苯基咪唑类化合物建立一个有效的2D-QSAR模型来预测其抑制Pin1的活性,对其抑制Pin1机理研究和发现高活性的苯基咪唑类化合物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和统计学相组合的方法,对21个具有抑制Pin1的苯基咪唑类化合物进行了二维的定量构效关系(2D-QSAR)的研究.结果 所建立的2D-QSAR模型方程的复相关系数较大(R达到0.667),具有良好的似合度.结论 苯基咪唑类化合物分子的低未占据空轨道能越小和化合物R2基团的表面积(SR2)越大对Pin1的抑制活性越有利.

    作者:宋新焕;谢惠定;陈丽君;邱开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81例高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1],因其具有保护外周静脉、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但如出现导管移位等异常情况可带来治疗困难甚至较为严重的医疗后果.现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军队高干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共81例高龄患者实施PICC措施,但没有预期治疗时限的情况予以报道.

    作者:王爱英;胡国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收治的100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全身麻醉患者,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术前术后MMSE量表评分、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优于b组,但b组术后MMSE量表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方法影响术后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不同的麻醉方式具有不同的镇痛效果、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临床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佳麻醉方式.

    作者:曹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2106例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三甲医院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1次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且心功能NYHA Ⅱ-Ⅳ级的患者2 106例.根据出院后是否按医嘱定期找相对固定的医生优化药物治疗分为规范化治疗组和非规范化治疗组,随访2组患者药物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1)住院期间维持服用药物以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多;(2)出院后维持使用心衰药物中,规范化治疗组的比例高于非规范化治疗组;(3)出院后规范化治疗组预后均高于非规范化治疗组(P< 0.005).结论 (1)云南省三甲医院心衰药物治疗使用率与其他地区相仿;(2)规范化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率、改善预后.

    作者:袁华苑;韩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卒中的5%~10%[1],高达12.4%的患者发病后突然死亡[2],另有40%~60%的患者于初次出血的48 h内死亡,在幸存的患者中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所以在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玉溪市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早期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罗志伟;董建平;王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trA1及其相关因子MGP、BMP-2在人牙周膜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和矿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目的 研究HtrA1、MGP、BMP-2在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生物学作用,初步探讨HtrA1与MGP、BMP-2在这一过程中的表达关系.方法 首先用矿化诱导剂(β-磷酸甘油钠、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等)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建立体外牙周膜细胞矿化模型.然后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o-CPC法检测胞外基质钙沉积,以及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成骨分化指标ALP、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N)、胶原蛋白(COLI)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来证实人牙周膜细胞成功进行了成骨分化以及体外矿化模型成功建立.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HtrA1与MGP、BMP-2的动态表达,研究3者的表达变化规律和相互表达关系.结果 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诱导组中的ALP活性显著升高;从矿化诱导的第7天到第14天,可见钙沉积的数量出现陡增,而后钙含量增加则趋于平缓,说明在这一阶段牙周膜细胞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成骨分化特征改变.而在对照组中,细胞外基质中的钙沉积没有明显变化,与矿化诱导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矿化诱导的第0、3、7、11、14、21、28天中,HtrA1蛋白水平表达则呈现逐步升高趋势,而MGP和BMP-2的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呈现整体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体外成骨诱导的过程中,发现HtrA1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其相关信号分子MGP、BMP-2的表达则呈现下降趋势,推测HtrA1、MGP、BMP-2三者共同参与了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过程,并且HtrA1可能通过调节MGP、BMP-2来发挥作用.

    作者:姚寒曦;刘小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艾滋病合并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例病例临床病史、手术所见、观察分析常规病理HE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艾滋病合并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单纯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有相同与不同之处.结论 艾滋病合并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即使形态学一样,预后不一样.

    作者:王娟丽;李乐;王霖;周虹;赵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妇科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1],一部分急腹症患者可能合并外科情况或不排除外科疾病,腹腔镜技术因其直观性、微创性及诊疗结合的特点,尤其是对一些不明原因的急腹症能够进行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7例急性腹痛患者,年龄16~82岁,平均31.57岁,经手术证实异位妊娠117例(其中残角子宫1例,间质部妊娠5例),附件囊肿蒂扭转27例(其中卵巢囊肿蒂扭转2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5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3例,黄体破裂出血10例,子宫肌瘤变性1例,急性盆腔炎8例(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6例,2例阑尾炎误诊为附件炎).子宫化脓穿孔1例,患者82岁,是以急性腹膜炎收住外科,术中探查发现转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作者:计文映;李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正常妊娠胎儿超声生长参数比较

    目的 应用超声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生长参数测量值的对比研究,观察其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及胎儿发育在两者之间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的70名艾滋病孕妇及100名正常妊娠孕妇胎儿中晚孕的超声检查结果,选取多个超声物理参数包括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体重及羊水(AF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艾滋病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实际测值为(8.97 ±0.55) cm、(7.05±0.45) cm、(25.14±1.50) cm,对应理论值为(9.34±0.38) cm、(7.46±0.38) cm、(33.58±1.41) cm,实际测值比理论值偏小(P<0.05);(2)正常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实际测值为(8.81±0.86) cm、(6.91±0.78) cm、(24.67±2.52) cm,对应理论值为(8.97±0.80) cm、(7.09±0.75) cm、(32.19±2.85) cm,实际测值比理论值偏小(P<0.05);(3)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两组间的比较:艾滋病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分别比理论值小(0.37±0.43) cm、(0.42±0.36) cm、(8.44±1.20) cm,正常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分别比理论值小为(0.16±0.36) cm、(0.18±0.25) em、(7.52±0.99) cm,艾滋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更好、更早期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同时也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维曜臻;董志坚;马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防治深部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并采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1)总共分析22 185份病例中,深部真菌感染病例139例,占总病例数0.63%,其中达到确诊标准占12例;临床诊断52例;拟诊75例;(2)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占所有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58.27%;(3)呼吸科为发生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多的科室,占36.69%,其次为血液科和重症监护室,分别占30.22%和11.51%;(4)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肺部(69.06%)和口腔(14.39%).送检标本中痰液的真菌检查阳性率高(占62.69%),白假丝酵母菌仍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64.77%);(5)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69.78%)、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51.80%)和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30.22%);(6)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三唑类,以氟康唑(60.18%)和伏立康唑(46.61%)为主,抗真菌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76.47%患者治愈和好转.结论 (1)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级别多为拟诊,其次为临床诊断,确诊率较低,提示临床应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的检查;(2)深部真菌感染多发的科室为呼吸科、血液科和重症监护室,故上述科室应重视真菌感染的防治;(3)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与化疗药物患者以及大于6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是重点防护人群.

    作者:程露;李红宾;公丽红;董天祥;黄云丽;李玉叶;林松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65名文昌市妊娠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文昌市妊娠妇女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文昌市人民医院妇和文昌市庆龄妇幼保健院265名产检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65名被调查者中,孕期口腔健康知识平均得分2.2分(总分5分),婴幼儿相关口腔健康知识2.1(总分6分).孕妇在怀孕前后每天刷牙次数均在2次以上占总人数的87.5%,而怀孕前后每天使用牙签次数都在2次以上20.0%,18.5%在怀孕前做过口腔检查,38.1%的孕妇认为口腔检查没有问题或没有必要.结论 该地区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和妊娠期口腔保健行为有待加强.

    作者:郑旭;王小丹;赵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效果.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根据Williams标准诊断为AD、年龄小于6月龄的人工喂养婴儿.通过连续喂养干预,即给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14d,同时回避鸡蛋、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进行随访观察婴儿特应性皮炎的改善情况,采用SCORAD评分对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受试者150例,平均年龄(109±72)d,其中轻中度AD 122例,平均SCORAD评分为28.2±6.3,重度AD 28例,平均SCORAD评分为48.7±9.2,纳入疗效可评估受试者共142例.采用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d和14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8%和72.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2周的总有效率均优于1周的总有效率(P<0.01 vs P<0.05).合并用药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无合并用药的受试者(P=0.034).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7~14 d,对于改善6月龄内婴儿轻中度和重度AD具有一定效果,联合应用保湿剂和外用药物治疗等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燕南;何雯;李碧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癌阑尾转移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然而阑尾转移癌非常少见[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5月收治1例以发热、腹痛为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阑尾低分化腺癌,局部印戒细胞癌改变,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转移癌,后患者经PET-CT检查、胃镜取材病检证实为胃癌阑尾转移并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现报道如下.

    作者:寇智勇;王志强;李文亮;文政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87例直肠癌术后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87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目标,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检验不同组别间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前癌胚抗原水平、病理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高分化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高(P<0.05),术前化疗联合术后化疗以及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P<0.05);直肠癌局限于粘膜、粘膜下层的生存率要高于肿瘤已经浸润其他器官或组织(P<0.05);而手术方式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关(P=0.119).结论 直肠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病理分型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磊;曹波;刘勇峰;高峰;梅乐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

    目的 探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舒喘灵)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 TTN)的疗效,并确定新生儿吸入舒喘灵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入住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100例TTN患儿随机分为吸入舒喘灵组(治疗组)52人,未吸入组(对照组)48人,胎龄37周至40+3周.治疗组通过舒喘灵喷雾瓶、储雾罩在入院60 min、6h分别给予0.4 mg舒喘灵气雾剂吸入;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结果 (1)2组患儿在入院后7、12、24 h呼吸急促、呻吟、吸凹征严重程度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用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增加,2组心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舒喘灵组需要常压给氧、nCPAP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机械通气治疗:舒喘灵组1例(1.9%)、对照组6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入院后12h监测平均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研究过程中,心电监护无1例心律失常发生;52例治疗组患儿均未出现肌肉震颤症状.结论 吸入舒喘灵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治疗有明显疗效.且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张怡;朱进秋;李佳;高敬;李瑜;张霞;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