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王小丹;赵君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25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254例患者中253例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成功率99.6%,1例因降主动脉迂曲未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中置入1个覆膜支架229例,置入2个覆膜支架24例,覆膜支架远端先置入限制性裸支架38例,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32例,术后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6例,手术时间30 ~ 108 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10 ~ 50 mL,平均20 mL,2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安全返回病房,术后4d死亡1例,其余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232例2~48个月,23例死亡(其中包括置入支架不成功l例),其余均健在.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操作简便、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期、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尤其适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患者.
作者:刘训强;陈宦君;刘斌;田民;毛志坚;张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OPEN式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2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 ~ 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PTV周边单次剂量250 cGY ~ 450 cGY,总剂量3 000 cGY~4 500 cGY,分8~ 14次进行治疗,每日治疗一次.结果 2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后,局部止痛有效率:89.2%;黄疸消退率:77.6%;经影像学(CT/MRI)复查的223例:CR 28例,PR 157例,SD 13例,PD 25例,即客观有效率(CR+PR+SD):88.8%.治疗后1a生存率66.8%,2a生存率30.0%,3a生存率9.7%,中位生存期约1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满意,治疗反应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雷学芬;林劼;江利锋;罗富源;田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方法 选择上海市同仁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比较2组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提高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艳;张玥;高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妇科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1],一部分急腹症患者可能合并外科情况或不排除外科疾病,腹腔镜技术因其直观性、微创性及诊疗结合的特点,尤其是对一些不明原因的急腹症能够进行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7例急性腹痛患者,年龄16~82岁,平均31.57岁,经手术证实异位妊娠117例(其中残角子宫1例,间质部妊娠5例),附件囊肿蒂扭转27例(其中卵巢囊肿蒂扭转2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5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3例,黄体破裂出血10例,子宫肌瘤变性1例,急性盆腔炎8例(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6例,2例阑尾炎误诊为附件炎).子宫化脓穿孔1例,患者82岁,是以急性腹膜炎收住外科,术中探查发现转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作者:计文映;李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16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别编入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83).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消极应对分、掩饰型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消极应对分、掩饰型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
作者:雷莹;魏腊梅;陈元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梁赟;韩文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作者:付娟娟;光雪峰;张川荛;赖碁;张小勇;廖祁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与康复新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固定正畸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B组使用康复新液,每组46例.观察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检测牙龈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龈指数(GI)、牙龈探诊出血(BOP),并对2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前后2组牙周临床指标OHI-S、GI、BO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固定正畸治疗1、3、6个月后复查牙周各临床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固定正畸治疗早期2种中药漱口液:西帕依固龈液与康复新液治疗牙龈炎的各牙周指标无明显差异.
作者:彭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肠坏死、肠破裂、肠道恶性肿瘤伴急性肠梗阻治疗较困难,在手术治疗中,术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在出现上述紧急情况下一期近端肠管单腔造瘘被认为是首选和安全的手术干预[1],但是在恢复肠道通畅性的二次手术中对术者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二次手术行肠肠吻合术后肠瘘的并发率为4%~16%,死亡率更是高达7%[2],因此,笔者提出“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的方法,在一期近端造瘘的同时,远端肠管与近端肠管行端侧吻合术.在对不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的病人行“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杰;王歌;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120ctn (p120连环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在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p120ctn细胞膜着色,呈线状强表达.BCC中细胞膜表达较弱,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p120ctn异常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作者:任建文;刘艳;涂晨;应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风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为主,同时配合用药干预、功能锻炼、生活指导等方法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8周后,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RA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琼予;孙李萍;向月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及其严重临床类型心肌梗死是当今社会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认为CAD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遗传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许多与CAD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其中染色体9p21多态性和CAD及心肌梗死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基因造成CAD高发的具体作用途径仍不清楚,对近年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丽丽;光雪峰;张富荣;何亮;王芳;马元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VADA)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再出血,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再出血[1].本文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昱云;谷震;王磊;李亚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5S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34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67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S护理模式进行处理.对护理后护理质量、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及SCL-90评分.结果 对照组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仪器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等症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强迫症状、敌对等症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5S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
作者:郑艳;周亚妮;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治疗女性盆腔囊性包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盆腔良性囊肿,进行介入性超声穿刺治疗注药,并定期随访.结果 62例患者中,61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术后6月随访,其中55例包块消失,6例复发.结论 介入性超声治疗盆腔良性囊性包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珉;马菊香;赵晓悦;李蓉;马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HtrA1、MGP、BMP-2在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生物学作用,初步探讨HtrA1与MGP、BMP-2在这一过程中的表达关系.方法 首先用矿化诱导剂(β-磷酸甘油钠、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等)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矿化诱导,建立体外牙周膜细胞矿化模型.然后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o-CPC法检测胞外基质钙沉积,以及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成骨分化指标ALP、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N)、胶原蛋白(COLI)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来证实人牙周膜细胞成功进行了成骨分化以及体外矿化模型成功建立.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HtrA1与MGP、BMP-2的动态表达,研究3者的表达变化规律和相互表达关系.结果 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诱导组中的ALP活性显著升高;从矿化诱导的第7天到第14天,可见钙沉积的数量出现陡增,而后钙含量增加则趋于平缓,说明在这一阶段牙周膜细胞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成骨分化特征改变.而在对照组中,细胞外基质中的钙沉积没有明显变化,与矿化诱导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矿化诱导的第0、3、7、11、14、21、28天中,HtrA1蛋白水平表达则呈现逐步升高趋势,而MGP和BMP-2的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呈现整体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体外成骨诱导的过程中,发现HtrA1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其相关信号分子MGP、BMP-2的表达则呈现下降趋势,推测HtrA1、MGP、BMP-2三者共同参与了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过程,并且HtrA1可能通过调节MGP、BMP-2来发挥作用.
作者:姚寒曦;刘小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右美托嘧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5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25例)和右美托嘧啶组(B组,25例).所有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诱导及维持,B组患者于麻醉前10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 (10 min)继以0.3 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0 min.患者呼吸恢复后带管进入术后恢复室(PACU).记录患者入室后(P1)、拔管前(P2)、拔管后(P3)、拔管后30 min (P4)、拔管后1 h(P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呼吸频率(f)及潮气量(TV);记录拔管前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苏醒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记录拔管后、拔管后30 min及1 h VAS评分及芬太尼使用人次数.结果 (1)B组患者入室后、拔管前及拔管后MAP及HR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2)B组入室后BIS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入室后、拔管前及拔管后TV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入室后及拔管前f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入室后及拔管后的PaO2明显高于A组(P<0.05);(3)与A组相比,B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4)B组患者拔管后及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1h使用芬太尼的人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血压及心率,改善苏醒期通气,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术后躁动.
作者:李治贵;董发团;张萍;魏辉明;杨云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两种高脂饲料分段喂养对大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以基础饲料喂养,实验组大鼠在腹腔注射VD3基础上,分阶段先后给予A和B2种不同的高脂饲料喂养(1~7周给予A种高脂饲料,8~16周给予B种高脂饲料).每周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每2周测定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体重持续增加,实验组大鼠前2周体重增加,第3~7周开始持续降低,第8周更换B种高脂饲料后,体重又开始持续增加.两组体重除实验前和第1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血脂水平在实验期间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血清TC、HDL-C和LDL-C水平先升后降,TC在第6周达到峰值,HDL-C和LDL-C在第4周达到峰值.实验组大鼠血清TG水平在前6周无明显变化,到第8周更换B种高脂饲料后开始缓慢上升,至第16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种高脂饲料分段喂养可加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常露;赵珍;朱振东;张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然而阑尾转移癌非常少见[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5月收治1例以发热、腹痛为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阑尾低分化腺癌,局部印戒细胞癌改变,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转移癌,后患者经PET-CT检查、胃镜取材病检证实为胃癌阑尾转移并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现报道如下.
作者:寇智勇;王志强;李文亮;文政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效果.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根据Williams标准诊断为AD、年龄小于6月龄的人工喂养婴儿.通过连续喂养干预,即给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14d,同时回避鸡蛋、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进行随访观察婴儿特应性皮炎的改善情况,采用SCORAD评分对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受试者150例,平均年龄(109±72)d,其中轻中度AD 122例,平均SCORAD评分为28.2±6.3,重度AD 28例,平均SCORAD评分为48.7±9.2,纳入疗效可评估受试者共142例.采用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d和14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8%和72.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2周的总有效率均优于1周的总有效率(P<0.01 vs P<0.05).合并用药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无合并用药的受试者(P=0.034).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7~14 d,对于改善6月龄内婴儿轻中度和重度AD具有一定效果,联合应用保湿剂和外用药物治疗等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燕南;何雯;李碧桃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