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焕;谢惠定;陈丽君;邱开雄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及其严重临床类型心肌梗死是当今社会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认为CAD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遗传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许多与CAD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其中染色体9p21多态性和CAD及心肌梗死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基因造成CAD高发的具体作用途径仍不清楚,对近年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丽丽;光雪峰;张富荣;何亮;王芳;马元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人性照护理论对中晚期胃癌化疔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中晚期胃癌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47、50例.分别对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随略低于对照组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社会活动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性照护理论可显著改善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该类患者护理质量的良好方式.
作者:王园园;宁琳;李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OPEN式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2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 ~ 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PTV周边单次剂量250 cGY ~ 450 cGY,总剂量3 000 cGY~4 500 cGY,分8~ 14次进行治疗,每日治疗一次.结果 2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后,局部止痛有效率:89.2%;黄疸消退率:77.6%;经影像学(CT/MRI)复查的223例:CR 28例,PR 157例,SD 13例,PD 25例,即客观有效率(CR+PR+SD):88.8%.治疗后1a生存率66.8%,2a生存率30.0%,3a生存率9.7%,中位生存期约1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满意,治疗反应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雷学芬;林劼;江利锋;罗富源;田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5S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34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67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S护理模式进行处理.对护理后护理质量、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及SCL-90评分.结果 对照组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仪器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等症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强迫症状、敌对等症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5S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
作者:郑艳;周亚妮;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87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目标,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检验不同组别间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前癌胚抗原水平、病理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高分化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高(P<0.05),术前化疗联合术后化疗以及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P<0.05);直肠癌局限于粘膜、粘膜下层的生存率要高于肿瘤已经浸润其他器官或组织(P<0.05);而手术方式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关(P=0.119).结论 直肠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病理分型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磊;曹波;刘勇峰;高峰;梅乐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颌骨骨瘤是一类来源及种类繁多的颌骨病变.正畸患者中伴有骨瘤者增大了临床治疗风险,尤其骨瘤与牙根位置紧密的患者如何制定矫治方案,值得笔者认真思考,现报道2例案例并进行讨论.1 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13岁,正畸根尖片,发现(34)间牙根1/2至根尖1/3处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像(图1A),周界清楚,与牙根位置紧密.临床诊断:骨瘤.治疗设计:患者正畸治疗前手术切除骨瘤.术中见病变区域为半固体状物质,硬度低于周围正常牙槽骨,手术误损伤(4)牙根近中1/2处(图1B).术后半年:拍摄根尖片确认无高密度影像,受损牙根无吸收,行正畸固定矫治,(4)可正常移动.1a后,(4)牙根损伤区域牙骨质恢复良好(图1C).
作者:王璧;胡江天;李艳;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刷检、灌洗及培养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检查准确率、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断艾滋病并肺结核11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F)、刷检及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同时行痰查MTB、痰MTB培养、结核抗体、T细胞斑点实验(T SPOT-TB)、结核菌素(PPD)实验等结核专项检查,对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 10例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痰查MTB及痰MTB培养阳性率、T SPOT-TB阳性率为2.7%、4.5%、13.6%、结核抗体阳性率10.9%,PPD试验阳性率8.1%,支气管镜检查刷检及BALF涂片及培养结果阳性率为22.5%、24.5%、30.9%,两两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作者:陆霓虹;曾琦;汪亚玲;杨蕤;李晓霞;陈扬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CAT评分变化及氧分压与CAT评分之间关系.方法 92例入住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经血气分析检查和CAT评分,统计结果采用(x-)±s,数据组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92例患者平均年龄(69±8.5)岁,其中男性患者65人,FEV1绝对值(1124±149) mL.入院前患者Pa02为(76.32±17.15) mmHg,出院前为(86.95±21.74) mmHg.CAT评分入院前平均(25±6.4),入院后平均得分为平均(29±7.1).CAT评分与PaO2相关分析结果表示,其相关度为0.011,P=0.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急性加重可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会出现氧分压、CAT评分降低.CAT评分与PaO2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戴百章;任朝凤;郑勤玲;杨艳霞;李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舒喘灵)治疗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 TTN)的疗效,并确定新生儿吸入舒喘灵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入住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100例TTN患儿随机分为吸入舒喘灵组(治疗组)52人,未吸入组(对照组)48人,胎龄37周至40+3周.治疗组通过舒喘灵喷雾瓶、储雾罩在入院60 min、6h分别给予0.4 mg舒喘灵气雾剂吸入;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结果 (1)2组患儿在入院后7、12、24 h呼吸急促、呻吟、吸凹征严重程度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用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增加,2组心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舒喘灵组需要常压给氧、nCPAP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机械通气治疗:舒喘灵组1例(1.9%)、对照组6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入院后12h监测平均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研究过程中,心电监护无1例心律失常发生;52例治疗组患儿均未出现肌肉震颤症状.结论 吸入舒喘灵对新生儿暂时性呼吸急促治疗有明显疗效.且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张怡;朱进秋;李佳;高敬;李瑜;张霞;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1],因其具有保护外周静脉、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但如出现导管移位等异常情况可带来治疗困难甚至较为严重的医疗后果.现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军队高干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共81例高龄患者实施PICC措施,但没有预期治疗时限的情况予以报道.
作者:王爱英;胡国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VADA)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再出血,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再出血[1].本文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昱云;谷震;王磊;李亚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120ctn (p120连环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在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p120ctn细胞膜着色,呈线状强表达.BCC中细胞膜表达较弱,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p120ctn异常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作者:任建文;刘艳;涂晨;应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超导可视人流后及月经间期植入O型IUD (intrauterine device,IU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超导可视人流后及月经间期植入O型IUD的已婚育龄妇女147例,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与超导可视人流后即时放置,对照组于人流后月经间期放置,对各组进行植入后不良反应、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痛经评估.结果 观察组发生带器妊娠、环器脱落、月经异常、出血分别为1、2、3、2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性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痛经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导可视人流后植入O型IUD与月经间期放置均安全可靠,早期放置对于落实避孕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美玲;李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两种高脂饲料分段喂养对大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以基础饲料喂养,实验组大鼠在腹腔注射VD3基础上,分阶段先后给予A和B2种不同的高脂饲料喂养(1~7周给予A种高脂饲料,8~16周给予B种高脂饲料).每周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每2周测定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体重持续增加,实验组大鼠前2周体重增加,第3~7周开始持续降低,第8周更换B种高脂饲料后,体重又开始持续增加.两组体重除实验前和第1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血脂水平在实验期间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血清TC、HDL-C和LDL-C水平先升后降,TC在第6周达到峰值,HDL-C和LDL-C在第4周达到峰值.实验组大鼠血清TG水平在前6周无明显变化,到第8周更换B种高脂饲料后开始缓慢上升,至第16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种高脂饲料分段喂养可加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常露;赵珍;朱振东;张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枚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CT资料,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对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增强双期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进行比较,观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的强化特点.结果 动脉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实质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结论 增强双期双能量扫描模式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有差异,比较增强双期碘图的平均CT值对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贾晓霞;武乃金;杨亚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16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别编入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83).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变和防御方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消极应对分、掩饰型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消极应对分、掩饰型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
作者:雷莹;魏腊梅;陈元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肠坏死、肠破裂、肠道恶性肿瘤伴急性肠梗阻治疗较困难,在手术治疗中,术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在出现上述紧急情况下一期近端肠管单腔造瘘被认为是首选和安全的手术干预[1],但是在恢复肠道通畅性的二次手术中对术者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二次手术行肠肠吻合术后肠瘘的并发率为4%~16%,死亡率更是高达7%[2],因此,笔者提出“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的方法,在一期近端造瘘的同时,远端肠管与近端肠管行端侧吻合术.在对不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的病人行“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杰;王歌;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超声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生长参数测量值的对比研究,观察其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及胎儿发育在两者之间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的70名艾滋病孕妇及100名正常妊娠孕妇胎儿中晚孕的超声检查结果,选取多个超声物理参数包括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体重及羊水(AF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艾滋病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实际测值为(8.97 ±0.55) cm、(7.05±0.45) cm、(25.14±1.50) cm,对应理论值为(9.34±0.38) cm、(7.46±0.38) cm、(33.58±1.41) cm,实际测值比理论值偏小(P<0.05);(2)正常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实际测值为(8.81±0.86) cm、(6.91±0.78) cm、(24.67±2.52) cm,对应理论值为(8.97±0.80) cm、(7.09±0.75) cm、(32.19±2.85) cm,实际测值比理论值偏小(P<0.05);(3)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两组间的比较:艾滋病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分别比理论值小(0.37±0.43) cm、(0.42±0.36) cm、(8.44±1.20) cm,正常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分别比理论值小为(0.16±0.36) cm、(0.18±0.25) em、(7.52±0.99) cm,艾滋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更好、更早期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同时也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维曜臻;董志坚;马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梁赟;韩文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初产妇血压变化与年龄及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346例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初产妇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的观察,对比分析活动期与静息期血压变化与年龄及心率的关系.结果 随着妊娠年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在同一年龄阶段,随着血压的升高,心率逐渐加快,活动期血压升高组心率与血压偏低组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血压正常组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静息期血压升高组心率与血压偏低组及血压正常组心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血压变化与年龄及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心率加快可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血压变化可作为预防并发症的一个指标.
作者:凡秀娥;魏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