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S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

贾晓霞;武乃金;杨亚英

关键词: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颈部, 淋巴结,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枚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CT资料,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对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增强双期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进行比较,观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的强化特点.结果 动脉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实质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结论 增强双期双能量扫描模式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有差异,比较增强双期碘图的平均CT值对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照护理论对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人性照护理论对中晚期胃癌化疔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中晚期胃癌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47、50例.分别对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随略低于对照组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社会活动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性照护理论可显著改善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该类患者护理质量的良好方式.

    作者:王园园;宁琳;李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难治性高血压经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1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第一位危险因素,据流病学调查,中国2010年患病人数达3.3亿,患病率33.5%;而其中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0%~20%左右[1],虽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但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仍不满意,并发症发生机率较高,预后较差,如何有效治疗,是当前难点问题.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1例难治性高血压,并行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denervation,RDN)及近期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应禄;李燕萍;廖德荣;杨明;余海;钱宝堂;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DS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枚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CT资料,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对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增强双期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进行比较,观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的强化特点.结果 动脉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实质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结论 增强双期双能量扫描模式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有差异,比较增强双期碘图的平均CT值对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贾晓霞;武乃金;杨亚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5S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

    目的 评估5S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34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67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S护理模式进行处理.对护理后护理质量、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及SCL-90评分.结果 对照组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仪器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等症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强迫症状、敌对等症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5S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

    作者:郑艳;周亚妮;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2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25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254例患者中253例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成功率99.6%,1例因降主动脉迂曲未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中置入1个覆膜支架229例,置入2个覆膜支架24例,覆膜支架远端先置入限制性裸支架38例,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32例,术后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6例,手术时间30 ~ 108 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10 ~ 50 mL,平均20 mL,2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安全返回病房,术后4d死亡1例,其余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232例2~48个月,23例死亡(其中包括置入支架不成功l例),其余均健在.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操作简便、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期、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尤其适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患者.

    作者:刘训强;陈宦君;刘斌;田民;毛志坚;张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肺叶切除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右美托嘧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5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25例)和右美托嘧啶组(B组,25例).所有组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诱导及维持,B组患者于麻醉前10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 (10 min)继以0.3 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0 min.患者呼吸恢复后带管进入术后恢复室(PACU).记录患者入室后(P1)、拔管前(P2)、拔管后(P3)、拔管后30 min (P4)、拔管后1 h(P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呼吸频率(f)及潮气量(TV);记录拔管前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苏醒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记录拔管后、拔管后30 min及1 h VAS评分及芬太尼使用人次数.结果 (1)B组患者入室后、拔管前及拔管后MAP及HR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2)B组入室后BIS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入室后、拔管前及拔管后TV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入室后及拔管前f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入室后及拔管后的PaO2明显高于A组(P<0.05);(3)与A组相比,B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4)B组患者拔管后及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1h使用芬太尼的人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血压及心率,改善苏醒期通气,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术后躁动.

    作者:李治贵;董发团;张萍;魏辉明;杨云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正常妊娠胎儿超声生长参数比较

    目的 应用超声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生长参数测量值的对比研究,观察其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及胎儿发育在两者之间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的70名艾滋病孕妇及100名正常妊娠孕妇胎儿中晚孕的超声检查结果,选取多个超声物理参数包括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体重及羊水(AF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艾滋病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实际测值为(8.97 ±0.55) cm、(7.05±0.45) cm、(25.14±1.50) cm,对应理论值为(9.34±0.38) cm、(7.46±0.38) cm、(33.58±1.41) cm,实际测值比理论值偏小(P<0.05);(2)正常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实际测值为(8.81±0.86) cm、(6.91±0.78) cm、(24.67±2.52) cm,对应理论值为(8.97±0.80) cm、(7.09±0.75) cm、(32.19±2.85) cm,实际测值比理论值偏小(P<0.05);(3)实际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两组间的比较:艾滋病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分别比理论值小(0.37±0.43) cm、(0.42±0.36) cm、(8.44±1.20) cm,正常组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分别比理论值小为(0.16±0.36) cm、(0.18±0.25) em、(7.52±0.99) cm,艾滋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更好、更早期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同时也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维曜臻;董志坚;马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Y”型吻合预防吻合口瘘3例报告

    肠坏死、肠破裂、肠道恶性肿瘤伴急性肠梗阻治疗较困难,在手术治疗中,术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在出现上述紧急情况下一期近端肠管单腔造瘘被认为是首选和安全的手术干预[1],但是在恢复肠道通畅性的二次手术中对术者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二次手术行肠肠吻合术后肠瘘的并发率为4%~16%,死亡率更是高达7%[2],因此,笔者提出“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的方法,在一期近端造瘘的同时,远端肠管与近端肠管行端侧吻合术.在对不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的病人行“Y”型吻合预防性造瘘,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杰;王歌;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维生素D3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性别差异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梁赟;韩文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作者:付娟娟;光雪峰;张川荛;赖碁;张小勇;廖祁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漱口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与康复新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固定正畸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B组使用康复新液,每组46例.观察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检测牙龈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龈指数(GI)、牙龈探诊出血(BOP),并对2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前后2组牙周临床指标OHI-S、GI、BO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固定正畸治疗1、3、6个月后复查牙周各临床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固定正畸治疗早期2种中药漱口液:西帕依固龈液与康复新液治疗牙龈炎的各牙周指标无明显差异.

    作者:彭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收治的100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全身麻醉患者,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术前术后MMSE量表评分、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优于b组,但b组术后MMSE量表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方法影响术后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不同的麻醉方式具有不同的镇痛效果、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临床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佳麻醉方式.

    作者:曹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介入性超声治疗盆腔囊性包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治疗女性盆腔囊性包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盆腔良性囊肿,进行介入性超声穿刺治疗注药,并定期随访.结果 62例患者中,61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术后6月随访,其中55例包块消失,6例复发.结论 介入性超声治疗盆腔良性囊性包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珉;马菊香;赵晓悦;李蓉;马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卒中的5%~10%[1],高达12.4%的患者发病后突然死亡[2],另有40%~60%的患者于初次出血的48 h内死亡,在幸存的患者中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所以在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玉溪市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早期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罗志伟;董建平;王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华生关怀理论对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华生关怀理论对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42例),分别对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虽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DAS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社会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生关怀理论可显著改善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该类患者护理质量的良好方式.

    作者:李小宁;王力;许雅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效果.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根据Williams标准诊断为AD、年龄小于6月龄的人工喂养婴儿.通过连续喂养干预,即给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14d,同时回避鸡蛋、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进行随访观察婴儿特应性皮炎的改善情况,采用SCORAD评分对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受试者150例,平均年龄(109±72)d,其中轻中度AD 122例,平均SCORAD评分为28.2±6.3,重度AD 28例,平均SCORAD评分为48.7±9.2,纳入疗效可评估受试者共142例.采用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d和14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8%和72.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2周的总有效率均优于1周的总有效率(P<0.01 vs P<0.05).合并用药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无合并用药的受试者(P=0.034).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7~14 d,对于改善6月龄内婴儿轻中度和重度AD具有一定效果,联合应用保湿剂和外用药物治疗等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燕南;何雯;李碧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癌阑尾转移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然而阑尾转移癌非常少见[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5月收治1例以发热、腹痛为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阑尾低分化腺癌,局部印戒细胞癌改变,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转移癌,后患者经PET-CT检查、胃镜取材病检证实为胃癌阑尾转移并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现报道如下.

    作者:寇智勇;王志强;李文亮;文政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方法 选择上海市同仁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比较2组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提高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艳;张玥;高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化疗对荧光HepG2肝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pG2人肝癌细胞株构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后实验组给予10 mg/kg奥沙利铂腹腔注射化疗,每周1次,共3次.后1次化疗后第7天,将2组裸鼠体内的残余肿瘤修剪成相同大小的瘤块再接种于新的裸鼠肝脏内.再接种后第6周,测量肿瘤大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侵袭转移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2 376.29±573.69) mm3和(1 637.23±338.68) mm3 (P<0.05).对照组裸鼠肿瘤均未发生肝脏、腹腔和肺转移,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率为83.3% (P=0.015),腹腔转移率为50%(P=0.182),肺转移率为50% (P=0.182).结论 HepG2肝癌细胞在奥沙利铂化疗后生物学行为显著恶化.

    作者:熊伟;任正刚;刘珊;朱小东;张岚;沈沪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Vimentin,CTGF和AQP5在烟尘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水通道蛋白5 (Aquaporin5,AQP5)在烟尘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以永生化ATⅡ(RLE-6TN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分为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低剂量染毒组分别使用终浓度为200、50 mg/L的烟尘悬浊液在第1、3、5、7、9代对细胞染毒,同代对照组不加烟尘悬浊液同步培养.从第10代起,高、低剂量染毒组常规传代直至软琼脂克隆形成检测实验呈阳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P(-B)、SP-C、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结果 从形态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B、SP-C的表达上发现经烟尘诱导,RLE-6TN细胞超微结构会发生改变,且高、低剂量染毒组克隆形成率与染毒培养代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烟尘染毒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30代细胞CTGF阳性、SP-B阴性,空白对照组CTGF阴性、SP-B阳性.Western blot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25、30、35代细胞及空白对照组Vimentin和AQP5均为阴性.结论 云锡炼厂烟尘导致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CTGF表达阳性,但Vimintin及AQP5的表达呈阴性.

    作者:唐莹;徐天勇;边莉;孟庆印;金克炜;阮永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