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刺烧针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

隆长泉;马嘉瑾

关键词:围刺, 烧针, 寻常疣
摘要:寻常疣为临床常见皮肤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手,足,指,(趾),头部和面部.皮损为针头至豆大灰色或正常肤色角质突起,表面粗糙或刺状,孤立,散在.部份病人有搔痒或压痛.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围刺并烧针的方法治疗寻常疣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肠梗阻病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的探讨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放置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作者:李晓燕;应佩秀;桂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缝合器对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的评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日益普及,但其传统止血方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舒适,如卧床时间长、腰痛、出血等.因此,人们一直探寻新的止血方法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近年来,经皮血管缝合器止血法经过国内外临床实践,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秦发伟;孟庆玲;李文慧;张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水床干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体会

    呼吸暂停(Apnea)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由于原发性呼吸暂停出现频繁,使患儿处于低氧状态,长时间的缺氧必将导致患儿呼吸衰竭,形成不可逆转损害甚至死亡.

    作者:许敬;江静;陈小蓓;吴翠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同静脉输液途径的选择与血管保护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血管的保护.方法选择90位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入组,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接受能力和认识程度决定治疗期间所选择的输液途径入组观察,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化疗、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PICC化疗.结果三种输液途径穿刺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别;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情况比较:外周静脉化疗组与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外周静脉化疗组与PICC化疗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组与PICC化疗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三种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够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血管免受损害.

    作者:陈伟芬;朱华;赵秀英;盖小香;孙喜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留置人工气道术后肺不张患者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肺不张是人工气道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的破坏等因素,使气道清除功能降低,分泌物潴留在管腔内以及机械通气者气道湿化的不足可导致痰栓的形成,均可阻塞支气管而导致肺不张[1].

    作者:孙明珠;王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干预现状

    机械通气性肺炎(ventilated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患者肺实质发生的感染[1].作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医院肺炎的重要类型,国外报道其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某医院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

    作者:王荣梅;尚少梅;张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类手术配合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采用腹腔镜方法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比较普遍.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微创事业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操作配合技术,而且要对腔镜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的评估,并了解发生原因,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我院手术室2002~2004年对3 096例患者实行腹腔镜下手术,现将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共同探讨.

    作者:邢春凤;周月辉;张龙秋;高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过程中漏尿原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广大病患者特别是神经外科的危重病患者,为此受益匪浅.不仅减轻了长期卧床带来的排尿困难,还控制了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与感染.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叶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内包装袋

    鼻部手术切口小,部位深,常规需要用大量的棉片或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后,仍有大量渗血.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对1 520例鼻部手术患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内包装袋制冰袋,作局部治疗,取得了镇疼、止血等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琴;罗静;兰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应用对照包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标准对照包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与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关系,探讨应用对照包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制作标准对照包6只,于每包中央放置3M1250型化学指示卡,每锅次灭菌前将2只标准包布放于难灭菌处,灭菌完毕观察指示卡变色情况,出现异常进行细菌培养.结果2005年5~7月3台灭菌锅共运行718锅次,使用1 436只对照包,12只出现变色不良,其中任意一包变色异常为9包,有7包机器发生明显故障,另2包随机抽检同一锅次10只包细菌培养各有一包呈阳性;两包均出现变色不良为3包,随机抽检细菌培养均呈阳性.结论对照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其变色不良往往提示消毒灭菌过程存在问题,应视为灭菌失败,该方法可作为无菌物品发放前的检测手段.其对照结果的记录和存档能为消毒供应中心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作者:张勤;李玉玲;杨玉;崔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8F-FDG-PET/ECT肿瘤探查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提高患者对18FDG-PET/ECT检查的正确认识,并能积极配合,以达到良好的检查效果,保证FDG-PET/ECT检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方法健康教育前对患者评估,以个人教育为主,采用口头讲解和书面宣教相结合方式,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并实施心理护理和防护知识教育.结果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由教育前83.24%下降至11.73%;对核素检查顾虑由教育前93.29%下降至6.14%;检查配合率达到97.76%.结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进行检查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密切配合、轻松、顺利完成检查,保证FDG-PET/ECT检查能够获得高质量.

    作者:何彩霞;高淑清;吴月娥;黄斌豪;伍日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开放面罩盖侧孔行无创通气治疗高碳酸血症的护理

    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3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行开放面罩盖侧孔进行无创通气治疗高碳酸血症,这是一种消除死腔,避免重复呼吸,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方法[1].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水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围刺烧针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

    寻常疣为临床常见皮肤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手,足,指,(趾),头部和面部.皮损为针头至豆大灰色或正常肤色角质突起,表面粗糙或刺状,孤立,散在.部份病人有搔痒或压痛.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围刺并烧针的方法治疗寻常疣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隆长泉;马嘉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部交通伤的急救与护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车辆引起的交通伤已成为外科创伤的主要原因.腹部交通伤病人就诊时往往病情急、重、危、难,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腹部伤除做好对症处理外,护士能准确地判断伤情,与医师密切配合,快速纠正休克,术前准备,争取尽快进行手术救治,这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69例腹部交通伤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季卿;韩蔚;吴文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死亡病历中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院护理部对近年来306份死亡病历的护理书写质量进行了检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改进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商艳霞;曹翠珍;赵宝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在门诊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门诊手术虽小,但病人同样经历着局麻、切开、缝合的手术过程;同样有着紧张、疼痛、甚至并发感染的危险[1].由于局麻手术时病人意识清醒,因此其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尤为突出,针对病人的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我们对门诊手术病人实施心理干预,使病人以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武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专科护士现状及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护理进人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许多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兴起了高级护理实践活动,这一世界性的崭新的护理实践活动使护理专业的职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

    作者:陈伟菊;周佩如;王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极低体重儿(VLBWI)是体重低于1 500 g的活产婴儿,其孕周往往不足32周.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科自1999年1月开始应用机械通气抢救VLBWI并发呼吸功能不全2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惠良;卢素娟;陆宁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全程康复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人和对照组39人.实验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持续至出院后3月,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3月分别行患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评估;于出院后1周和出院后3月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A部、B部、C部、D部、G部)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亦有明显提高,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或P<0.01),而感觉功能、关节疼痛分值(E部、F部)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月香;严翎;步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对护工卫生员的培训控制医院感染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工作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护工、卫生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毛艳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