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

先升萍;贺葵

关键词:护理干预, 股动脉穿刺术后, 排尿困难
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3 h以内,改变体位以改善术后排尿困难,对穿刺部位出血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改变患者卧位的方法,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用座位或站立位的方法,对术后任何时间,在床上排尿困难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排尿困难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是否对出血和压迫带移位有影响.结果护理干预使术后尿潴留由对照组的31.67%下降到4.17%、导尿由8.33%下降到1.67%,术后3 h以内体位的改变、压迫带移位与出血没有关系(P>0.05).结论术后3h以内改变患者的卧位以解除其排尿困难,不会因此而导致出血的发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同静脉输液途径的选择与血管保护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血管的保护.方法选择90位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入组,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接受能力和认识程度决定治疗期间所选择的输液途径入组观察,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化疗、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PICC化疗.结果三种输液途径穿刺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别;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情况比较:外周静脉化疗组与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外周静脉化疗组与PICC化疗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组与PICC化疗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三种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够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血管免受损害.

    作者:陈伟芬;朱华;赵秀英;盖小香;孙喜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2月~2005年2月62例老年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每天15 ml,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5%和64.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海丹;周春英;崔梅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结核病合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护理体会

    结核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在临床上较少见.除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外,还同时表现为感染、出血和贫血,增加护理难度,现将我院收治的14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芝;房贵菊;杨红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储液囊埋植引流在早产儿脑室出血中的应用与护理

    脑室内出血(IVH)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重度IVH死亡率高达50%,其后遗脑积水发生率达80%[1].近年来,主张对出血后脑积水患儿进行连续腰穿放液治疗,达到阻止脑室进行性增大、避免手术治疗的目的,但存在腰穿损伤、腰穿不成功或引流量不足的问题[2].脑室腹腔分流术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但较多并发症困扰此手术的效果[3].

    作者:吴小花;车月苹;沈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围刺烧针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

    寻常疣为临床常见皮肤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手,足,指,(趾),头部和面部.皮损为针头至豆大灰色或正常肤色角质突起,表面粗糙或刺状,孤立,散在.部份病人有搔痒或压痛.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围刺并烧针的方法治疗寻常疣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隆长泉;马嘉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

    目的寻求减少和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佳途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病室内悬挂警示牌,通过对挂警示牌前(95例)后(98例)两组患者或其陪护人员关于护理安全意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比.结果挂警示牌后的一组患者或其陪护人护理安全隐患意识明显高于挂警示牌前一组(P<0.001).结论通过在病室内悬挂警示牌可以强化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安全隐患意识,从而减少和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作者:丘彩兰;韦巧灵;丘燕;赵翠松;刘宁;何翠丽;雷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体位护理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护理中的重要性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着检查技术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中注意不同的裂孔部位、不同的手术方式要采用不同的体位护理,对预后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患者术前、术后的体位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魏爱銮;黄少萍;叶慧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鸟巢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观察

    作者:冯佩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危病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我科2004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12例机械通气的病人,临床护理中加强了气道的管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文琴;卓惠敏;张纯秀;李克群;黎维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专科护士现状及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护理进人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许多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兴起了高级护理实践活动,这一世界性的崭新的护理实践活动使护理专业的职能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

    作者:陈伟菊;周佩如;王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常见的危重急症,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先天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更易造成严重呼吸衰竭,而且可以带来长期的呼吸和精神系统的后遗症,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是治疗NRDS有效方法.

    作者:曹惠琴;林旭星;游幼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死亡病历中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院护理部对近年来306份死亡病历的护理书写质量进行了检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改进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商艳霞;曹翠珍;赵宝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类手术配合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采用腹腔镜方法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比较普遍.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微创事业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操作配合技术,而且要对腔镜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的评估,并了解发生原因,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我院手术室2002~2004年对3 096例患者实行腹腔镜下手术,现将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共同探讨.

    作者:邢春凤;周月辉;张龙秋;高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强化口腔清洁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它使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上升,明显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病率与口咽部的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相关.

    作者:李君歆;李然伟;高岚;昝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对护工卫生员的培训控制医院感染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工作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护工、卫生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毛艳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管缝合器对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的评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日益普及,但其传统止血方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舒适,如卧床时间长、腰痛、出血等.因此,人们一直探寻新的止血方法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近年来,经皮血管缝合器止血法经过国内外临床实践,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秦发伟;孟庆玲;李文慧;张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远程信息护理对手外伤治疗的探讨

    目的为护理对象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知识,使护理对象有足够的方法处理、解决具体情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及责任感.方法对65例手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对34人实施了远程信息护理,把另外31人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7.49,P<0.01.结论远程信息护理可应用于医学护理领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其他护理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梁美荣;李洪军;刘仲梅;梁丽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极低体重儿(VLBWI)是体重低于1 500 g的活产婴儿,其孕周往往不足32周.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科自1999年1月开始应用机械通气抢救VLBWI并发呼吸功能不全2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惠良;卢素娟;陆宁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制梯形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梯形枕用于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等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采用梯形枕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减轻患肢疼痛、舒适度、肿胀持续时间等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在减轻患肢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舒适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胀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梯形枕可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疼痛与肿胀,增加舒适感,值得推广.

    作者:陈似霞;钟丽;游雪梅;杨显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