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杭州地区头癣80例病原菌分析

夏修蛟;郑俊惠;许爱娥

关键词:杭州地区, 头癣, 初诊患者, 发病率, 医疗条件, 生活水平, 发病情况, 传播途径, 皮肤科, 病原学, 诊治, 宠物, 北京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头癣的发病率越来越低.但由于宠物热的兴起等原因,头癣的发病率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我们在1998年6月~2000年6月共诊治了80例头癣患者,约占皮肤科初诊患者的0.25‰,低于北京等其它地区的水平[1].我们对这80例患者从病原学、传播途径两方面作一分析,以期正确认识杭州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三联同步疗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76例

    我专科门诊于1999年3月~2000年2月,共收治女性尖锐湿疣患者76例,皮损分别为典型的乳头状、鸡冠状及菜花状,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病理报告符合尖锐湿疣的病理变化.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28岁.76例患者中有59例分别合并有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非淋菌性宫颈炎及尿道炎等不同程度的外围感染.

    作者:张桂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28例

    我门诊自1999年2月~2000年6月,应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3].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岁,病程7天~6月,平均3.6月.皮损均在外生殖器,男性以冠状沟,包皮及龟头处为主,女性分布于小阴唇内侧,处女膜环周围、阴道等.

    作者:蔡翠蜜;孙本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883例女阴皮肤病临床分析

    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11月间我所女性科门诊883例女性外阴皮肤病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83例女阴皮肤病患者中,年龄9~80岁,平均31.5岁,其中18~45岁712例(80.6%).病程短1天,长14年,平均4.5月.城乡分布:农村532例(60.2%),城市351例(39.8%).已婚702例(79.5%),未婚181例(20.5%).

    作者:高素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昆明山海棠对无菌性脓疱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昆明山海棠(TH)水煎液治疗无菌性脓疱病的药理机制,用酶联ELISA法检测了8例惠者血清IL-8表达水平.结果与12例正常人相比,无菌性脓疱病患者血清中IL-8表达水平增高(P<0.01).IL-8水平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γ=0.7917).而经TH治疗后,患者血清IL-8表达水平下降(P<0.01).表明TH治疗无菌性脓疱病的抗炎机制部份是通过影响IL-8表达来实现.

    作者:王红云;万屏;李继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气象因素与疥疮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疥疮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在番禺区新沙医院就诊的疥疮患者,搜集番禺区的有关气象资料,进行逐一回归分析.结果平均气温与疥疮发病人数的关系呈负相关(r=-0.0943),平均相对湿度与疥疮发病人数呈正相关(r=0.0683),日照时数与疥疮发病人数呈负相关(r=-0.0943.结论疥疮发病与气象因素有关.

    作者:古东;姚集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四种皮肤疾病100例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采用山东省良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维A酸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寻常痤疮、扁平苔藓及毛囊角化病共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勇莉;徐健;何黎;杨竹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三种方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妇产科门诊者,年龄18~48岁,其中18~25岁者35例,25~30岁者25例,30~35岁者21例,35岁以上者19例;病程3月~3.5年,其中3~6月者20例,6月~1年者25例,1~2年者24例,2~3年者2例,3年以上者10例;初发者39例,复发者61例占61%,多复发者已多达5次;职业:饭店、旅社服务员多达56人占56%,工人20例,干部14例,农业10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多62例,高中文化程度者20例,其他18例;未婚者38例,其中饭店、旅社服务员就达32例,本组患者有不洁性交史82例,分别有性伴侣2~10人不等,以3~5人者多达60人,约占75%,10例否认有不洁性交史,但述其夫有过类似病史,以司机为主,8例否认有性外生活史,其夫叙述不清,但自己白带多,卫生情况差.

    作者:吕翠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68例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方法甚多,患者在亚临床期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作者从1996年5月至1999年10月,对68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及有效降低了复发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

    作者:庞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组织胺和皮肤病

    本综述叙述了组织胺的来源和作用,如何检验组织胺,与组织胺有关系的皮肤病,如荨麻疹、药疹、异位性皮炎、光感性皮肤病、瘙痒症、硬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等.

    作者:邓娅;李桂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误诊为药疹的Ⅱ期梅毒2例

    作者:郝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及抗生素抗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和抗生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英国DXOID公司衣原体抗原抗体检测板及法国BIOMERIEUX公司MY-COPIASMAIST试剂盒对4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分泌物,前段尿、前列腺液等标本进行衣原体(CT)检测及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解脲支原体(UU)检出率高30.9%,人型支原体(MH)检出率低14.3%,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合并感染常见,UU与CT合并感染也常见,MH与CT合并感染较少,共检出15株支原体阳性株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53.3%,80%,33.3%,86.7%,33.3%,86.7%,耐四环素的UU及MH对红霉素及强力霉素有较高交叉耐药率分别为70%,60%.结论支原体、衣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的病原菌,对其进行检测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云;赖宏芳;李海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外洗法治疗皮肤瘙痒症57例

    作者:孙世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1例尖锐湿疣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研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被当代医学界普遍接受,三者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国内一些学者对性传播疾病(STD)进行了心理动机和社会因素方面的研究[1,2],国外学者对STD患者的研究侧重于患病后性行为的改变、性伦理及种族、文化程度、宗教等因素对性行为的影响[1,2,3,4],对CA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李碧芳;黄长征;陈菊华;李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囊湿疹89例疗效分析

    笔者近几年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阴囊湿疹89例,其中以中西医结合疗效较好.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89例各型阴囊湿疹随机分成3组.A组26例中药口服治疗,B组29例中药口服并外洗,C组34例中西药结合治疗,年龄15~58岁,平均36岁,患病7天~12年,平均6.5个月.

    作者:徐士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炉甘石洗剂加克林霉素外用治疗寻常痤疮68例

    我所皮肤病专科门诊应用炉甘石洗剂加克林霉素粉末混合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门诊中的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3~32岁,平均23岁,病程1月~3年.部分患者曾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和理疗,因效果不佳来我所就医.

    作者:朱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拟紫草汤为主治疗玫瑰糠疹41例

    玫瑰糠疹是一种原因不甚明了的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至今尚无令人满意的药物可供选择,本科应用自拟紫草汤和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44例,获得一定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16~43岁,男性37例,女性42例,病程3~23天,诊断标准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皮肤性病学>有关玫瑰糠疹标准.

    作者:黄鸣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班秃369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我院门诊部从1990年起至2000年6月底止,共诊治了斑秃患者369例,其中全秃12例,局部秃发357例.年龄分布:60岁以上10例,占2.7%;40岁~59岁132例,占35.8%;20岁至39岁227例,占61.5%,以青壮年多发.

    作者:利铭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2例

    作者:李庭顺;任志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伴发过敏性皮肤病20例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上的变态反应,有时和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同时发生,中医称之为鼻渊,为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长,病人常有鼻塞、喷嚏频作,流清涕,影响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饱受痛苦折磨,作者有鉴于此,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性别:男12,女8,年龄:16~19岁2例,20~40岁12例,41~50岁5例,75岁1例,以青中年为多见.

    作者:谢卫;解海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接触性皮炎254例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运动器材、外用药物、皮毛衣裤、化妆用品等在学生中广泛使用,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也逐年增多.笔者就本校学生接触性皮炎发生原因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调查本校1996年~2000年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士、护士、妇幼等专业的学生1502人,发病人次为254人次,其中男生115人次,女生139人次.

    作者:刘根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