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王秀英;钟华荪;程剑英;李昭杰;舒航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 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经典手术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的.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因能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扩大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关注和临床应用[1].我院2003年8月~2006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5例,收到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杜美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双钢针输液器针帽在经鼻胃肠营养中的应用

    胃肠手术后,留置经鼻喂养管,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滴注鼻饲液(同贵刊2005.7P 650<一次性输液器在鼻饲饮食中的应用>一文中的方法),通常须借助胃肠减压器的接头.但实际操作中,接头与经鼻喂养管连接不紧密,很容易使鼻饲液有渗漏,不仅污染了床单位,而且造成了鼻饲液的浪费.通过实践,我科对原有方法进行了改良,加用双钢针输液器的针帽来连接,无须胃肠减压器的接头,无一例渗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艳;杜伟丽;俞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医院陪护人员手污染状况调查及两种洗手方法效果比较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1].洗手是基本、简便而能有效地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方法.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往往只强调医务人员手的清洁卫生,而忽视了对病房陪护人员手的卫生情况.为此,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2月对100名未经培训的陪护人员手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法及0.5%洗必泰酒精直接涂手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光英;查筑红;彭再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芬必得不同时点给药对α-1b干扰素发热时间的影响

    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是临床上应用广的抗病毒药物,也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确切和长期疗效的药物之一,但由于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常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发热反应更为常见,患者往往因首剂的发热反应而中止抗病毒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及机体影响.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热开始时间、高热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已经研究了临床上常用的α1b干扰素不同剂量状态下,体温波动情况,从中寻找了发热的规律[1].

    作者:刘国华;龚钰清;熊晓美;叶宝霞;张咏红;白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后的应用和管理

    目前,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利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异体输血及不良反应的目的.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术中不易止血,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近一年来对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蓉;朱月妹;陈雷;肖群;茅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腰椎管狭窄症穹顶形减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其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腰椎管狭窄症行穹顶形开窗减压术后2种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对其疗效的影响,客观地获得下床活动的佳时间. 方法 将80例采用穹顶形开窗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于术后第72 h、对照组于术后第10 d开始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于术前、术后半年、术后一年对患者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简称M-JOA)进行评分,对两组的改善率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半年和术后一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对近期疗效的影响均无差异,但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许多术后并发症,因此,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作者:吴继云;马靓;吴玉玲;姜爱平;伏小萍;江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手术贴膜纸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巧用

    手术贴膜广泛用于我院手术室.颅脑外科手术中,我们将手术贴膜纸用于清点一次性脑棉片,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任桂荣;高惟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低渗盐水持续滴注湿化气道的效果分析

    气管切开或经喉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重危患者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必然会延长,呼吸道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ICU室2004年1月~2005年6月运用低渗盐水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效果良好,降低了气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萍;杨海燕;秦蕾;胡馨;胡慧;陈红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复发卵巢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复发性卵巢癌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这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及时消除其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秀杰;郭玉林;李变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 总结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4~2005年的142例喉癌根治术病人采取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正性心理支持,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管理,口腔感染预防,颈部伤口强负压吸引,正确吸痰,早期活动,康复训练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后,有效防止了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提高了喉癌病人生存质量.结论 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落实,对控制喉癌根治术的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桂芬;陈惠卿;朱艳芬;张慧;姜宇英;应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骨盆骨折伤势严重而复杂,常合并盆腔内脏器、神经及血管损伤,可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1].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的发生率为 12%~34%,如处理不当,其死亡率可高达58%[2].2003年11月~2006年2月,我院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病人19例,经积极治疗,全方位整体护理,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路丽芬;陈莉莉;刘雪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牵引治疗的护理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是儿童时期特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发病诱因,头颈部的轻微外伤是常见病因,上颈椎发育畸形或后天性疾病(如寰枢椎嗜酸细胞肉芽肿、结核等)尽管很少见,但一旦发病则症状较重,常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2].本病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持续枕颌吊带牵引.

    作者:代少君;董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幽门梗阻的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幽门梗阻是一种发生率不高,但预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3%~1.82%[1],虽然少见,但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并发症大多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只有通过再次手术才能查清问题所在,给予适当处理,同时在治疗护理上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199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发生12例,经再次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种给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给氧方式较多,有传统的鼻导管吸氧、人工鼻给氧等方法.为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较合适的给氧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鼻导管法、人工鼻法、氧气面罩法三种不同给氧方式,对神经外科73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3种给氧方法对病人痰液粘稠度、脉氧饱和度、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均有一定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巍;俞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况

    美国的护理信息学教育已经发展了近30年,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护理信息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需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来发展.本文主要从护理信息学的定义和内容、护理信息学教育的教学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作者:程慧琳;李鸿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工作量分析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除了对护士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做细致的定量分析,才能够全面掌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到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现代护理需要.我们在2004~2005年期间对我院颌面外科三个病区的护理工作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平时不被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娥;李文秀;杨悦;尹丽娜;梁瑞芬;苏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治疮宁贴剂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通过对治疮宁贴剂临床疗效的观察,探讨中西医复合用药对褥疮、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使用治疮宁贴剂的38例褥疮患者和107例皮肤溃疡患者为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回顾分析之前常规清创换药治疗的41例褥疮患者和104例皮肤溃疡病历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论证,疗程以平均12 d统计.结果 治疗组38例褥疮,有效率100%,治愈率87.5%,107例皮肤溃疡,有效率100%,治愈率89.3%;对照组41例褥疮,有效率89.2%,治愈率57.6%,104例皮肤溃疡,有效率为87.3%,治愈率59.1%.结论 治疮宁贴剂治疗褥疮和皮肤溃疡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作者:李翠梅;李秀玲;聂树梅;王秀梅;李慧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烧伤康复后,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疤痕增生挛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life)已成为评价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热点.社会心理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便是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烧伤病人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华美;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由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加上监护仪器的噪音、周围人员的混杂等恶性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昼夜颠倒、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1],造成治疗不配合.不仅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我们2001年1月~2003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李玉;付敬;陈晓梅;李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康复团队在脑卒中早期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在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期间,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团体的专业经验和医患协调作用,延续医院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提高照顾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自我康复的意识和潜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跟踪24例脑卒中患者,把他们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实施康复团队护理计划,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患者、家属、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共同执行.结果 应用康复团队护理计划进行训练的患者在肌力测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行为功能评定等方面的恢复情况良好,较对照组取得了更好的康复效果.结论 在家庭护理中实施康复团队护理计划,有利于为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持续的训练方法 ,调动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潜能,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相对于长期住院接受康复治疗而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王晓云;崔虹;钟华荪;李远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