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王秀英;钟华荪;程剑英;李昭杰;舒航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 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治疗痔疮的护理配合

    痔疮是常见病,患了痔疮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1995年日本Morinaga等报道采用一种新方法(DGHAL)治疗痔疮,该方法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多普勒探头的肛门镜识别痔动脉,缝扎痔动脉治疗痔疮,取得很好的效果[1].我院2005年4月~8月以来使用该技术治疗痔疮患者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承惠;秦澎湃;于永革;乔东红;李明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但手术期处理复杂.尤其在我国,从80年代至今,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我科从2004年在成功施行65例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开展了3例心肺联合移植.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雁娟;许乐;叶青扬;林一峰;吴桂清;林彩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手术贴膜纸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巧用

    手术贴膜广泛用于我院手术室.颅脑外科手术中,我们将手术贴膜纸用于清点一次性脑棉片,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任桂荣;高惟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镜捆绑胃管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应用

    洗胃是减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第一步,正确选择洗胃方法及洗胃管是发挥洗胃效果的关键,而及时有效的洗胃又是其重中之重.

    作者:左敏;王惠馨;张盛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直肠癌Miles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中相当部分病人需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即需作永久性腹部人工肛门,这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带来巨大创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直肠癌Miles手术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我院2000年5月~2006年1月共施行了262例直肠癌Miles手术,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张汝一;宋瑞娟;钟颖萍;李晶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不同灌注液的使用与病人血糖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使用不同灌注液对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前列腺气化电切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术中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和4%的甘露醇溶液作为灌注液,手术开始时、开始后20 min、40 min及手术结束2 h和4 h检测病人血糖,分析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糖浓度的变化,以及每一时点两组间血糖浓度的差异.结果 病人手术中血糖浓度与手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 h和4 h的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开始时的血糖浓度,在所有的5个时点上,两组间的血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患者血糖浓度轻度升高,但与膀胱冲洗液种类无明显关系.

    作者:肖琳琳;王小霞;龙碧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后的应用和管理

    目前,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利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异体输血及不良反应的目的.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术中不易止血,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近一年来对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蓉;朱月妹;陈雷;肖群;茅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点滴式直肠给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反复发作,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增加趋势[1],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直肠给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轻、中度病人.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对30例溃结病人在操作方法上积极探索,采用了点滴式直肠给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326例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166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60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从会阴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住院时间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1.38%,对照组阴道裂伤率为57.5%,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 改良式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其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肿胀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下床活动,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科质量有独特的意义.

    作者:杨凤英;刘海萍;占伏良;敖红英;涂伟妹;谭布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达到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通过患者知情同意书和输液巡视卡,进行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结果 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律观念得到提高,两年来无护理纠纷,达到了零投诉.结论 护士长规范化的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作者:王克华;佟丽芳;张全英;张桂华;麻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上颌窦提升手术的护理配合

    上颌后牙缺失后常常会出现牙槽骨高度的不足,为种植体植入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避免了种植体容易进入上颌窦这一难题.为了保证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手术的成功,除了术前合理的设计和轻柔准确的手术操作外,种植前的充分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以及宣教也直接关系到终的成败.本研究总结我科2002年8月~2005年5月开展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的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岭;马建民;童昕;汤春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 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秀英;钟华荪;程剑英;李昭杰;舒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牵引治疗的护理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是儿童时期特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发病诱因,头颈部的轻微外伤是常见病因,上颈椎发育畸形或后天性疾病(如寰枢椎嗜酸细胞肉芽肿、结核等)尽管很少见,但一旦发病则症状较重,常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2].本病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持续枕颌吊带牵引.

    作者:代少君;董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肠减压方法的改进

    我院自2004年起对利用负压吸引器直接接胃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花;崔昌淑;金京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 总结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4~2005年的142例喉癌根治术病人采取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正性心理支持,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管理,口腔感染预防,颈部伤口强负压吸引,正确吸痰,早期活动,康复训练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后,有效防止了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提高了喉癌病人生存质量.结论 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落实,对控制喉癌根治术的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桂芬;陈惠卿;朱艳芬;张慧;姜宇英;应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ABO溶血病是其中常见的类型,国内报道占HDN发病率的85.3%[1],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的贫血、心衰,或因胆红素脑病而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HDN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及时诊治可控制溶血的严重程度.我院从孕期开始即对ABO溶血病进行系统的检测管理,及早确诊HDN并进行早期干预,及时地控制了溶血程度、缩短光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蔡丽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约占50%以上,是一组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凶险疾病[1].以往直接手术夹闭是主要的病因治疗方法,但损伤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各种高新材料的涌现,血管内栓塞术正成为全新的微创的独特治疗方法.我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手术,2002~2005年10月已完成动脉瘤栓塞术30余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大部分人对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为此,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谈心式方法对30例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夏昌华;陈红梅;黎华;唐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配合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死亡率可达6%~25%[2].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好、恢复快的新技术,可达到近似夹闭的效果[3],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除1例因其它部位再次出血死亡外,其余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中配合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斯彩予;郭小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监护技术1 心电监护1.4 常见心律失常及其处理1.4.2 缓慢性心律失常1.4.2.1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老年人、睡眠状态、运动员和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亦见于颅内高压、黏液性水肿、低温状态、高血钾以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等患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钙拮抗剂,也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多在45次/min以上,偶有低于40次/min的.

    作者:张伟英;沈秀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烧伤康复后,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疤痕增生挛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life)已成为评价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热点.社会心理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便是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烧伤病人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华美;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