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唇腭裂患儿全麻手术后恢复期的护理

董雅光;金丽鸥;边捷

关键词:儿童, 唇腭裂, 麻醉恢复期, 护理
摘要:唇腭裂患儿全麻术后,因为手术部位是呼吸道开口处,故极易出现各种通气不畅的危险.另外患儿年纪小,生理代偿能力较弱,对全麻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力有限,因此麻醉恢复期是并发症的高发期,医护人员此时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测,细心观察,正确的治疗和精心地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总结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全麻观察室收治的全麻术后的唇腭裂患儿436例,全部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无菌石蜡油球在手术中的使用

    无菌石蜡油球除了我们日常所常见的使用方法,如导尿前导尿管的润滑、一次性无菌吻合器、闭合器等管腔的润滑之外,还可以作为术中缝合线润滑的使用,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翔;温君风;吕亚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进展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并控制高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手段,体温作为其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就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刘风青;杨海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5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并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non-HDL-C水平也相应增高.另外,在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血清水平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程度相关.结论 表明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及时预防和控制non-HDL-C增高对冠心病性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俞申妹;章莉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56)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50),对康复护理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和随访1个月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情况和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01).结论 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蔡丽丹;汪军红;杨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幽门梗阻的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幽门梗阻是一种发生率不高,但预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3%~1.82%[1],虽然少见,但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并发症大多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只有通过再次手术才能查清问题所在,给予适当处理,同时在治疗护理上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199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发生12例,经再次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治疗痔疮的护理配合

    痔疮是常见病,患了痔疮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1995年日本Morinaga等报道采用一种新方法(DGHAL)治疗痔疮,该方法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多普勒探头的肛门镜识别痔动脉,缝扎痔动脉治疗痔疮,取得很好的效果[1].我院2005年4月~8月以来使用该技术治疗痔疮患者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承惠;秦澎湃;于永革;乔东红;李明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艳玲;马锦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低渗盐水持续滴注湿化气道的效果分析

    气管切开或经喉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重危患者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必然会延长,呼吸道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ICU室2004年1月~2005年6月运用低渗盐水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效果良好,降低了气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萍;杨海燕;秦蕾;胡馨;胡慧;陈红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DM)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DM教育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社区的100例DM患者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DM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验组:按照护理程序对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两组均定期跟踪观察三个月以上,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后,DM知识3次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因素有明显改善(P<0.05);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把护理程序运用于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建立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DM教育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志英;钟美容;胡艳宁;韦衡秋;高冰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防水套的巧用

    由于PICC管、静脉留置针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避免长期输液病人反复穿刺等优点,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应用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烦恼,担心沐浴时穿刺部位遇水发生感染而不去沐浴,以至降低生活质量.通过应用此护理防水套进行沐浴无感染现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妍;郭晓霞;刘瑛;杨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双钢针输液器针帽在经鼻胃肠营养中的应用

    胃肠手术后,留置经鼻喂养管,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滴注鼻饲液(同贵刊2005.7P 650<一次性输液器在鼻饲饮食中的应用>一文中的方法),通常须借助胃肠减压器的接头.但实际操作中,接头与经鼻喂养管连接不紧密,很容易使鼻饲液有渗漏,不仅污染了床单位,而且造成了鼻饲液的浪费.通过实践,我科对原有方法进行了改良,加用双钢针输液器的针帽来连接,无须胃肠减压器的接头,无一例渗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艳;杜伟丽;俞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后的应用和管理

    目前,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利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异体输血及不良反应的目的.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术中不易止血,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近一年来对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蓉;朱月妹;陈雷;肖群;茅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上颌窦提升手术的护理配合

    上颌后牙缺失后常常会出现牙槽骨高度的不足,为种植体植入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避免了种植体容易进入上颌窦这一难题.为了保证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手术的成功,除了术前合理的设计和轻柔准确的手术操作外,种植前的充分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以及宣教也直接关系到终的成败.本研究总结我科2002年8月~2005年5月开展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的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岭;马建民;童昕;汤春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约占50%以上,是一组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凶险疾病[1].以往直接手术夹闭是主要的病因治疗方法,但损伤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各种高新材料的涌现,血管内栓塞术正成为全新的微创的独特治疗方法.我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手术,2002~2005年10月已完成动脉瘤栓塞术30余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大部分人对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为此,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谈心式方法对30例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夏昌华;陈红梅;黎华;唐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况

    美国的护理信息学教育已经发展了近30年,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护理信息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需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来发展.本文主要从护理信息学的定义和内容、护理信息学教育的教学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作者:程慧琳;李鸿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配合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死亡率可达6%~25%[2].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好、恢复快的新技术,可达到近似夹闭的效果[3],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除1例因其它部位再次出血死亡外,其余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中配合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斯彩予;郭小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当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合理的对策,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近5年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结果 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骨干队伍学历偏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与浪费现象并存;重使用,轻培养,护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低下.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卫生技术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护理质量与服务的基本保证,是医院合理投入护理人力成本的科学依据.

    作者:许燕玲;曹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由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加上监护仪器的噪音、周围人员的混杂等恶性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昼夜颠倒、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1],造成治疗不配合.不仅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我们2001年1月~2003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李玉;付敬;陈晓梅;李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1月~2005年9月,我科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尹美女;颜德权;陈再鸿;周岐;苗其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达到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通过患者知情同意书和输液巡视卡,进行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结果 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律观念得到提高,两年来无护理纠纷,达到了零投诉.结论 护士长规范化的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作者:王克华;佟丽芳;张全英;张桂华;麻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