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李艳玲;马锦萍

关键词:案例, 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摘要:近年来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1月~2005年9月,我科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尹美女;颜德权;陈再鸿;周岐;苗其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唇腭裂患儿全麻手术后恢复期的护理

    唇腭裂患儿全麻术后,因为手术部位是呼吸道开口处,故极易出现各种通气不畅的危险.另外患儿年纪小,生理代偿能力较弱,对全麻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力有限,因此麻醉恢复期是并发症的高发期,医护人员此时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测,细心观察,正确的治疗和精心地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总结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全麻观察室收治的全麻术后的唇腭裂患儿436例,全部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作者:董雅光;金丽鸥;边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烧伤康复后,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疤痕增生挛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life)已成为评价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热点.社会心理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便是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烧伤病人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华美;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但手术期处理复杂.尤其在我国,从80年代至今,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我科从2004年在成功施行65例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开展了3例心肺联合移植.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雁娟;许乐;叶青扬;林一峰;吴桂清;林彩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7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措施以及音乐疗法,每次听音乐30 min,每周随访一次,坚持3个月.对照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接受在住院期间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咨询,每周随访一次,坚持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和心理反应的变化.结果 增加行为干预措施以及音乐疗法后,降压效果和心理反应比单用药物改善,两组的血压及焦虑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并能改善病人的心理反应.

    作者:陈务贤;郑梅;李宏;阮芳;韦正莉;邓华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医院陪护人员手污染状况调查及两种洗手方法效果比较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1].洗手是基本、简便而能有效地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方法.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往往只强调医务人员手的清洁卫生,而忽视了对病房陪护人员手的卫生情况.为此,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2月对100名未经培训的陪护人员手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法及0.5%洗必泰酒精直接涂手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光英;查筑红;彭再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况

    美国的护理信息学教育已经发展了近30年,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护理信息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需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来发展.本文主要从护理信息学的定义和内容、护理信息学教育的教学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美国护理信息学教育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作者:程慧琳;李鸿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康复团队在脑卒中早期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在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期间,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团体的专业经验和医患协调作用,延续医院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提高照顾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自我康复的意识和潜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跟踪24例脑卒中患者,把他们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实施康复团队护理计划,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患者、家属、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共同执行.结果 应用康复团队护理计划进行训练的患者在肌力测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行为功能评定等方面的恢复情况良好,较对照组取得了更好的康复效果.结论 在家庭护理中实施康复团队护理计划,有利于为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持续的训练方法 ,调动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潜能,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相对于长期住院接受康复治疗而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王晓云;崔虹;钟华荪;李远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治疗痔疮的护理配合

    痔疮是常见病,患了痔疮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1995年日本Morinaga等报道采用一种新方法(DGHAL)治疗痔疮,该方法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多普勒探头的肛门镜识别痔动脉,缝扎痔动脉治疗痔疮,取得很好的效果[1].我院2005年4月~8月以来使用该技术治疗痔疮患者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承惠;秦澎湃;于永革;乔东红;李明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不同灌注液的使用与病人血糖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使用不同灌注液对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前列腺气化电切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术中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和4%的甘露醇溶液作为灌注液,手术开始时、开始后20 min、40 min及手术结束2 h和4 h检测病人血糖,分析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糖浓度的变化,以及每一时点两组间血糖浓度的差异.结果 病人手术中血糖浓度与手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 h和4 h的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开始时的血糖浓度,在所有的5个时点上,两组间的血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患者血糖浓度轻度升高,但与膀胱冲洗液种类无明显关系.

    作者:肖琳琳;王小霞;龙碧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治疮宁贴剂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通过对治疮宁贴剂临床疗效的观察,探讨中西医复合用药对褥疮、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使用治疮宁贴剂的38例褥疮患者和107例皮肤溃疡患者为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回顾分析之前常规清创换药治疗的41例褥疮患者和104例皮肤溃疡病历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论证,疗程以平均12 d统计.结果 治疗组38例褥疮,有效率100%,治愈率87.5%,107例皮肤溃疡,有效率100%,治愈率89.3%;对照组41例褥疮,有效率89.2%,治愈率57.6%,104例皮肤溃疡,有效率为87.3%,治愈率59.1%.结论 治疮宁贴剂治疗褥疮和皮肤溃疡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作者:李翠梅;李秀玲;聂树梅;王秀梅;李慧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后的应用和管理

    目前,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利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异体输血及不良反应的目的.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术中不易止血,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近一年来对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蓉;朱月妹;陈雷;肖群;茅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当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合理的对策,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近5年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结果 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骨干队伍学历偏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与浪费现象并存;重使用,轻培养,护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低下.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卫生技术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护理质量与服务的基本保证,是医院合理投入护理人力成本的科学依据.

    作者:许燕玲;曹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56)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50),对康复护理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和随访1个月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情况和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01).结论 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蔡丽丹;汪军红;杨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由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加上监护仪器的噪音、周围人员的混杂等恶性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昼夜颠倒、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1],造成治疗不配合.不仅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我们2001年1月~2003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李玉;付敬;陈晓梅;李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一次性引流袋保护帽在留置胃管病人中的巧用

    临床上对于昏迷、吞咽困难、手术后置入造瘘管等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以及拒食者,一般通过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胃管末端的固定与清洁也是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胃管末端反折后外包无菌纱布以夹子固定有一定的弊端.临床上,我们巧用一次性引流袋上的保护帽,对胃管末端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俭花;姜海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种给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给氧方式较多,有传统的鼻导管吸氧、人工鼻给氧等方法.为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较合适的给氧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鼻导管法、人工鼻法、氧气面罩法三种不同给氧方式,对神经外科73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3种给氧方法对病人痰液粘稠度、脉氧饱和度、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均有一定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巍;俞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肠减压方法的改进

    我院自2004年起对利用负压吸引器直接接胃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花;崔昌淑;金京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骨盆骨折伤势严重而复杂,常合并盆腔内脏器、神经及血管损伤,可导致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1].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的发生率为 12%~34%,如处理不当,其死亡率可高达58%[2].2003年11月~2006年2月,我院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病人19例,经积极治疗,全方位整体护理,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路丽芬;陈莉莉;刘雪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半相合骨髓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半相合骨髓移植解决了大部分病人的骨髓来源问题,但由于较强的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后相关并发症较高.肺部并发症仍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移植相关死亡的30%[1].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实行半相合骨髓移植47例,其中14例发生肺部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霞;乔爱珍;朱秋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