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二顺;李春梅;王岩
淋病在性病中发病率高,其致病原--淋球菌易侵犯单层柱状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引起淋菌性尿道炎,如侵犯阴茎皮肤及皮下组织则可导致淋菌性皮炎、脓肿,后两者临床上较少见,临床报告也不多.
作者:孙瑞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自2000年6月起试用派瑞松霜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效果满意.其中20例资料完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清阳;宋春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6年1月至1999年8月,我们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达克宁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共312例,对其中资料健全者85例进行回顾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澎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不断蔓延和流行,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以下简称非淋)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在欧美国家此病的发病率位居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之首[1].在我国目前也是常见性传播疾病之一,由于非淋的症状较轻,患者的痛苦较少,容易被忽视而延误病情,从而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甚至出现性病恐怖症[2]和性功能障碍的痛苦.不仅个人受苦,而且影响家庭、危害社会.现将我院收治的102例非淋病人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史广韦;赵亚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男,7~8年前双小腿伸侧、左大腿前面出现绿豆大小的褐色半球形丘疹,表面粗糙,质硬,双小腿皮损排列成串珠状,左大腿皮损密集成片,自觉剧痒.在我省和平医院做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激素类药膏,皮损无明显改变.2年前,在皮损处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白斑,渐融合成一大片.近1年来,在后背、双侧上肢、双手背、颈部亦出现白斑,且渐增多.
作者:王曙霞;高顺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狂犬病疫苗注射后易引起局部反应、速发型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及异常反应
作者:任昌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18岁.因发热,躯干,面部、四肢出现水疱伴轻度瘙痒,当地医院拟诊为脓疱疮,给青霉素等治疗未见好转于1998年3月26日就诊.有水痘接触史.
作者:孙廷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患者,女性,13岁,2002年5月21日,在校由县防疫站接种麻疹疫苗后,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边界清楚,无融合,渐波及全身,呈麻疹样损害.
作者:李生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严重的一型,临床发病率较低、死亡率很高.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全身皮疹及中毒症状严重并伴有高热,如抢救不及时,可死于感染、毒血症、肺炎等并发症.[1]由于此病病情严重,皮损广泛伴有大疱、糜烂、护理难度大.我们於1999年8月收治一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特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莲;于守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原发皮肤恶性黑色素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染色体上的非随机改变主要发生在l、6、9、7及10号染色体上
作者:黄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对8例一期梅毒和2例二期梅毒采用注射用头袍曲松钠肌注,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世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银屑熄风胶囊为我院研制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成药.按药检所对院内制剂的要求,近期采用随机、开放、平行组对照法,对银屑熄风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验证,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海燕;冯光大;邓志伦;陈新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于2000年12月~2001年8月使用长沙九芝堂生物制药厂生产的斯奇康注射液(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3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解晓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用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连结法)检验35生殖器尖锐湿疣(CA)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发现所有的标本中均有AR的强阳性表达,从而提示雄激素对尖锐湿疣组织的代谢调节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人类乳头瘤空泡病毒(HPV)也可能是一种嗜AR表达阳性的病毒.
作者:杨德秀;张黎;姜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市HIV/AIDS感染情况,从1990~2000年对32757份高危对象的血清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民;王燕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例1患者:女,33岁,因左上肢被铁器刺伤4h后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上臂可见约3cm长皮肤伤口,较深并有血迹,伤口清创缝合处理后,应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注射前皮试阳性,采用脱敏疗法,将1500单位TAT稀释10倍,取稀释液0.5ml肌肉注射,注射后约10min患者觉皮肤瘙痒,咽部不适,头昏痛,胸闷,呼吸较急促,恶心腹部隐痛不适.查体:体温37.2℃,血压脉博正常,全身皮肤可见散在风团样皮疹,口腔粘膜及软腭可见疱疹,心肺正常,腹软,上腹及脐周轻压痛.诊断:TAT过敏反应,立即肌注非那根2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输液,门诊观察,1h后症状消退,皮疹渐渐消退,3h皮疹全部消退.
作者:王建国;刘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于2000年5月~2000年10月应用派瑞松霜治疗包皮龟头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海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面部血管纤维瘤系结节性硬化症皮肤特征性表现,常有碍容貌美观,对患者精神思想压力较大,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石仁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于2001年3月~2002年10月用两种头孢制剂治疗64例单纯性淋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雪山;李承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对128例带状疱疹患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临床分析,(1)发病年龄;(2)皮损分布;(3)皮疹与疼痛的关系;(4)神经痛与年龄的关系;(5)发病诱因与年龄的关系;(6)后遗症与年龄的关系;(7)治疗情况.分析发现,带状疱疹的发病诱因多数与感冒、过度疲劳,外伤等促发因素致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有关,并且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年龄及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提高.另外本文2例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慢性疾病,其中一例患肿瘤,2人的细胞免病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说明复发性带状疱疹多发于有免疫缺陷的病人
作者:谢德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