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英;陈婉珍;江丽琴
目的探讨新生儿佳光疗体位.方法将182例光疗新生儿随机分成A、B、C三组,光疗过程分成第一个4 h、第2个4 h、第3个4 h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采用一种不同的卧位,观察新生儿在光疗过程中状态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结果俯卧位与仰卧(或侧卧)位新生儿比较,在第1个4 h,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在第2个4 h、第3个4 h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仰卧位和侧卧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光疗开始阶段先采用俯卧位,新生儿表现较为安静、舒适,新生儿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再改成仰卧或侧卧,新生儿甚少哭闹.
作者:叶杰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6月对222例进行心脏介入诊疗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其中160例行股动脉、股静脉穿刺者(排除了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仲罕婷;胡爱英;顾海云;张泽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国人口HBsAg携带率为10%,孕妇产前检查HBsAg阳性率为6%~15%,其中约10%~15%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1],由此引发的肝功能障碍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常见因素,加强对CHB孕妇胎儿宫内的监测,可以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王玲珍;孟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用持续管饲法和间歇管饲法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优点.方法将53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管饲组(20例)和间歇管饲组(33例).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管饲方式引起的呕吐、返流、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持续管饲组中呕吐、返流和腹泻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间歇管饲组(P<0.001).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间歇管饲对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优于持续管饲.
作者:杨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烧伤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对104例病人的一般情况、入院后的健康知识需求以及住院期间接受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病人在中学文化程度以下,缺乏防范意识,对健康知识需求水平较低,住院后健康知识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对有关疾病及药物知识仍了解不足.结论进行广泛的社会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罗培寿;黄芬;郑爱林;黄宗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以社区健康教育三年前后对不同文化层次糖尿病人进行调查对比,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结果两组教育后糖尿病饮食知识、日常食物交换计算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在血糖监测、定期系统检查、血糖控制、并发症、生活质量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糖尿病人要达到预防作用,单靠灌输糖尿病知识还不能达到目的,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关键.
作者:纪文英;黄泽泓;陈慎仁;郑爱英;吴燕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脑动静脉畸形(简称AVM)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主要疾病.我院2005年1月用胶体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脑AVM一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正新;李文珍;张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性间歇导尿术和膀胱功能的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隔导尿时间.导尿前指导患者作盆底肌肉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46例患者经20~30 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 ml停止导尿.80%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有明显效果.
作者:刘巧梨;杨秀玉;陈燕;蔡丽娥;苏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单纯性肾囊肿是常见疾病.临床上多为偶发,部分患者可继发腰部疼痛、血尿、高血压等症.一般囊肿在直径大于5 cm或伴有症状时有治疗指征.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多次硬化剂注射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聪;陈婉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原发性手汗症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出汗增多.表现为双手掌冰冷、潮湿,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加剧,导致汗液呈滴珠状.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手掌皮肤浸渍、皲裂和鳞屑.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是治疗手汗症有效而持久的方法,其永久症状缓解率达90%以上[1].
作者:刘锦瑶;李红玲;颜晓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为一种插入中心静脉腔和右心房的装置,是经任何一条静脉插管使其尖端到达中心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的方法.
作者:王素萍;袁为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局部应用自行研制的药物冰块口含镇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分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临床将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6例,采用药物冰块,对照组66例,采用市售雪糕,通过VAS评分来监测服用药物冰块后病人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镇痛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药物冰块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价格低廉,无异味,安全方便,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高淑贞;刘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年来,一种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1]正在护理领域展开.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21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爱夏;李爱英;项娟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作者:徐苏丹;王美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存期延长,但腹透时,由于多种营养素向腹膜的转运,每日大约丢失8~10 g蛋白质、3 g氨基酸[1].
作者:俞梅花;朱桂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体排出受阻,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部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进行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发作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粘稠或脓痰,严重时由于排痰不畅,痰液阻塞而危及生命.
作者:周旭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2年1月~2004年6月,本科共完成小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1 720人次,以协助临床诊断并指导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检查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机械通气≥48 h,发生VAP 71例患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例VAP患儿取标本148份检出病原菌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也成为感染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机械通气的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而VAP病原菌耐药性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佳策略.
作者:李清华;缪学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护理一直是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主要针对气管内给药、吸痰、气管套管和气管切口的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美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指导患者用加湿器代替雾化吸入,能起到止咳、平喘、消炎、化痰的作用,并具有方便、不费力、不影响工作、学习及休息等特点,为老年患者、小儿、没有时间进行雾化吸入的患者及经常吸烟,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人在家庭及办公室中提供更舒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卓玛措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