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芳;蔡海燕;许凤芝;邵丽红
目的观察密钙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疼痛中的作用及护理配合.方法将56例伴有自发性疼痛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钙剂治疗,治疗组用钙剂加密钙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减轻(P<0.05).结论密钙息在治疗骨质疏松疼痛中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赖敏贞;陈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皮肌炎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对32例皮肌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副反应观察、预防继发感染、休息、活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32例患者不同程度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率100%.结论健康教育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苏海丹;曾夏杏;梁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降温毯用于各类高热病人的降温处理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科2000年9月~2003年8月,先后对78例不同原因所致的高热病人采用降温毯行降温治疗,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降温持续稳定、不反弹,安全无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大年龄82岁,小2岁.其中感染性发热52例,非感染性发热26例. 使用降温毯的时间为1~12天,使用前病人均处于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使用降温毯后,病人的体温逐渐下降,一般在3~6h可降到37.5℃以下,继续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才逐渐停机.
作者:张军;郑英莉;舒仕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椎间结构非特异性损伤刺激或压迫周围软组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它可以部分出现特异性症状.例如:颈咽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咽堵、咽痛、吞咽有异物感.由于人们对此病不太了解,不认为是颈椎病所造成的症状,因此,求医过程走了弯路.临床实践证明:颈咽综合征属于颈源性疾病范畴.颈源性疾病是指在颈椎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引起颈椎以外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引发的特定临床症状和体征.现将我们对颈咽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是世界上公认的治疗方法,但病情易反复.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PSCT)是近几年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项新技术.我院于2003年9月成功地为一名MG患者进行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很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滕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目的是减轻或解除症状,延迟或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避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4].我科2002年12月~2003年3月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9例9髋,通过手术恢复了股骨头的髋臼覆盖,增加髋关节负重面,防止进一步损伤髋关节软骨和延迟骨性关节炎发生.术后经过系列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王春昕;王金成;高忠礼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科2000~2003年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 147例,GCS≤8分,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7例,男性96例,女性51例,年龄1(4)/(12)~14岁.车祸伤77例,坠落伤59例,其它损伤11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4例,合并颅内血肿68例,并发颅骨骨折81例,其中凹陷性骨折23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癫痫发作41例.共有122例施行血肿清除、凹陷骨折复位或去骨瓣减压等手术治疗,25例行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04例,致残2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
作者:李学芳;李莺;耿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常规措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已替代普通肝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笔者对177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婷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我院手术病人术后当天从手术床转移至手术交换车上及从推车转移至病床上,均是由4~5位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协作徒手搬运的,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与痛苦,而且很不雅观,且易造成脱管等.为此,我们设计并缝制一种方便布担架,经本院1 659人次一年以上的临床应用(体重重者为95 kg,轻者43 kg,平均体重68.51 kg),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及意外.
作者:钱妍;何卫权;陆瑞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作者:王美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腹部手术病人由于受手术、麻醉、禁食等因素的影响,常在手术后出现腹胀现象,若不采用任何方法促进排气,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目前已研究出的许多方法如:温水足浴可促进妇科病人肛门排气、早期进食可提前排气以及足底按摩、足底熨、电刺激、针灸、中药汤等各有所长.我们结合妇科疾病护理特点,将温水足浴与早进食有机地结合,在促进肛门排气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张秀伟;司荣吉;刘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进一步研究直肠癌病人的生活体验及应对方式,我们通过现象学研究方法,试图进一步理解肠癌病人施行永久性人工肛门手术经历后的体验,探讨体验的本质,研究结果将对肠癌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实践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线索.
作者:何利;文小平;郭永洪;周红;宋瑞娟;陈大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痔灵加醋酸泼尼松龙治疗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汇总52例采用消痔灵加醋酸泼尼松龙局部注射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总结注射治疗过程和护理内容,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49例,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瘤体缩小一半以上.需其他方法辅助治疗者2例.注射3~5次无效者1例.结论消痔灵和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加强局部护理,防止破溃感染,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范红艳;李丽民;闻智;王春喜;彭正;孟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足趾皮牵引是治疗蹠骨骨折和趾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2002年2月~2003年10月,采用改良式足趾皮牵引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克服了传统皮牵引方法的不足,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18~50岁.伤后至来诊时间,短1 h,长72 h.其中蹠骨颈骨折14例,蹠骨干骨折6例,趾骨骨折 13例.单根骨折28例,多根骨折5例.皮牵引4~6周,骨折解剖对位29例,功能对位4例,骨折均愈合良好,外固定解除后经两周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及功能均恢复正常.
作者:庞景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腹腔镜胃底折叠和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在国外已有近10年的历史,其疗效确切,且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在国内此类疾病的外科治疗开展得还很少[1].我院2002年11月~2003年4月应用电视腹腔镜行胃底折叠术和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4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余如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治疗的每一个阶段都涉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问题.因此,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院1998年7月~2002年8月收治的150例危重病人体液失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目标的关键是员工的行为表现,有许多因素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其中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看法及对职业的要求是影响行为的内部因素.人们为什么从事目前的职业?维持现有职业的原因即职业承诺.护士用人制度的改革使护士职业的稳定性下降,选择职业范围扩大,医院如何在管理中考虑护士的职业发展,关注护士的职业要求,将医院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结合,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护士的成长纳入医院成长之中,培养人、用好人,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而留住人才,让员工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是一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调查发现,护士从业主要涉及心理、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原因,分别表现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代价承诺,并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1].因此,在护理管理中提高员工的职业承诺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改善工作态度,增加工作稳定性.
作者:龙建;龙立荣;王南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和外伤等因素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极大地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组织瓣修复缺损组织为恢复患者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组织瓣移植术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前后的护理.现将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及护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翁雪玲;陶朵;潘朝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脐血量的多少、单个核细胞(MNC)的多少是决定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而脐血采集的方法和时间对脐带血血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脐血采集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之一.我院采用密闭式采血法成功完成9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脐血采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凤;徐宏蕊;张丽英;谷景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义眼胎植入使眼球摘除术后义眼片的配戴更符合美学要求.但伴有结膜囊畸形缩窄的病人,术后多不能顺利配戴义眼片.因此,临床上此类病人在行义眼胎植入术的同时多进行结膜囊成形术.术毕置入涂有眼膏或羊膜覆盖的义眼模,行上下眼睑缘对合褥式缝合,留置缝线两针,绷带加压包扎.术后48 h换药,开放点眼.病人因眼睑缝线、肿胀、疼痛,不愿配合护士点眼,导致结膜囊内滴眼困难.为防止伤口感染致义眼胎暴露的发生,我们采用自制的注入式滴眼法,达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吴菊英;孙丰;彭文娟;王金会;朱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