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吟卿;韩奕萍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灭菌质量与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参数操作情况密切相关[1].预真空、脉动真空灭菌器高效、便捷.其灭菌过程、效果监测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蒸汽灭菌过程中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是湿包现象.我院地处西北边陲,平均海拔1 500 m,昼夜温差大,冬季时间长,地表温度低,易形成湿包.湿包视为被污染,有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返工既加大了工作负荷,又增加了成本消耗.为此,探讨引起湿包的因素对控制其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岚;马芸;何丽梅;唐小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律平,正名盐酸普罗帕酮片,为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律失常等.用量过大可产生心脏停搏、传导阻滞、低血压等,大剂量服毒自杀后果不堪设想并较为罕见.现将抢救心律平中毒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严丽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出生缺陷,也称先天异常,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本文报道通过B超、X线、肉眼及尸检等监测手段发现并确诊的先天畸形围产儿145例.出生缺陷是导致孕早期流产及死胎、死产、新生儿残疾的重要原因.对于存活儿,由于形态结构的缺陷,将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甚至极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婴儿的出生率,出生缺陷的监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丽;干亚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寻找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提高阴道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对300例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按预先设计好的阴部自我护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指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指导.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阴部自我护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指导优于常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韩玲;邓家忠;黄丹;罗桂凤;吴世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自2001年12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各种类型的重型肝炎25例次,现将常见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崔爱红;郑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323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进行了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的筛查.方法采取尿蝶呤分析及BH4负荷试验.结果在323例HPA患儿中有14例为BH4缺乏,经BH4等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尿蝶呤分析是BH4缺乏常用的筛查方法.BH4负荷实验是临床上诊断BH4缺乏症比较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月君;邹燕楠;张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的局部瘀血,保护好静脉,并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我们对8 428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用三种不同材料于拔针时按压,通过效果比较来选择佳材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惠君;冯敏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胰性脑病(panceatic encephalopathy,PE)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为特点.1996年1月~2002年5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AP)66例中并发胰性脑病8例,发生率为12%,其中临床治愈4例,死亡4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胰性脑病,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金京星;李善福;许敬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妇科住院手术病人中几乎所有经腹或经阴道手术后,均须留置尿管48~72 h.通常固定尿液引流袋的方法有:用绳线、纱布绷带或剪截一次性输液皮条等系于床旁;用别针固定于床单等.拔管前,锻炼膀胱功能方法:常常用丝线或夹子将引流管打折后系(夹)紧,待膀胱充盈有尿意后再松开引流管,待尿液排空,再次夹紧,以上这些操作方法比较繁琐,不方便,特别是应用一次性输液皮条固定不符合一次性物品的回收处理要求.对此,我科应用上海曹杨医药用品厂生产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又称3 L袋)上的截流夹,经回收处理后进行引流袋的固定和引流管的定期夹管,实用方便,经济,效果良好.
作者:汪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整体护理的发展,全面强化和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和训练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十分重要.2000年起,在我校系统开展的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十分重视加强对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为进入临床实习工作的护理本科生,体验了教学改革前后所产生的变化.现就护理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作者:黄晶;王志红;刘月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求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向、方式.方法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前,对不同文化层次的82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希望掌握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调查对比.结果(1)不同文化层次的糖尿病患者教育前个人健康行为、遵医行为,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在健康教育需求,希望掌握的糖尿病知识上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差异无显著意义;(2)高危人群不重视健康教育.结论(1)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可安排同样方式、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发挥高文化层次患者群对低文化患者群的带动作用;(2)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重在预防,需要医务人员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宣传.
作者:纪文英;陈慎仁;郑爱英;杨佩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及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病变引起的门脉高压征,伴有或不伴下腔静脉高压.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作为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布加氏综合征[1],由于单纯PTA术后复发率高,而在此基础上行自身扩张性金属支架(EMS)置入术,疗效满意[2,3].1993~2001年,我们为120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采用PTA+EMS置入术,现就围手术期护理作一探讨.
作者:陈树聪;魏定夏;王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家庭访视简称家访,是指在服务对象的环境里,护理人员利用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和健康咨询,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持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健康[1].近来我们对80例出院患者进行了家庭访视, 旨在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其健康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现存的健康问题及预防、发现潜在影响健康的问题.使医院护理逐步向社区延伸.同时,反馈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我院整体护理水平.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钮美娥;孙志敏;薛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国产WGW24、26、29、32型弯管形吻合器用于临床后,为广大外科医务人员所肯定,是目前器械吻合中较为理想的吻合工具.吻合器的准备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现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在准备吻合器中常发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岳琴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血糖症是急性危重病儿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其病死率极高,严重高血糖可致颅内出血,留下后遗症.因此,对本病的及早发现及细心护理极为重要.我院2000年1月~2002年6月共收住VLBWI 97例,其中合并高血糖36例(37.1%),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芬;李锦燕;王雅苹;严纯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用微导管进行脑血管畸形栓塞是近几年神经放射学的新技术,它为脑血管畸形病人的治疗,特别是畸形巨大在功能区不适合手术的病例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现将脑血管畸形栓塞术的病情观察与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于杰;陈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解决临床急需.方法采用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置于灭菌柜底层中央部位,在温度:132℃,压力:210 kPa,时间:8 min的条件下灭菌,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132化学指示卡,生物菌管,对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进行灭菌效果检测.结果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高于0.5%以上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灭菌合格.结论应用XGI-DMX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秦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疾病,吸入皮质激素已作为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因吸入皮质激素治疗需要长期的过程.临床中存在病人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意识低,失访率高,约80%患者不能坚持、正规地吸入皮质激素,致使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对病人的哮喘防治教育工作.我们对1999年6月~200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未能坚持治疗的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探讨对策,旨在使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对哮喘患者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从而真正达到长期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
作者:唐志敏;黄善三;韦美娥;莫德美;何云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应激是指有害或过强刺激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反应,可导致机体多种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的改变,甚至造成机体代谢紊乱,组织器官功能衰竭[1] .引起应激的因素很多,有机械性的(如创伤)、物理性的(如过冷、过热)、化学性的(如毒物)、生物性的(如急性感染),也有心理方面的(如惊恐、精神过度紧张等).营养是提高动物或机体抗应激能力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现将国内外关于不同营养素对高温或创伤等严重应激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影;李亚洁;翟惠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1860年现代护理学奠基人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在伦敦圣托马医院创立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开始护理的规范化教育以来,世界各地护理教育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国的护理教育比其它国家发展得更为迅速,并已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
作者:李泽楷;肖丹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