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系统晚期肿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陈吟卿;韩奕萍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 介入疗法,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介入治疗需在导管室内进行[1],通过影像学引导,经皮穿刺插入股动脉,进行药物灌注.使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我院1995年8月~2002年6月开展介入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癌和复发癌232例.除1例因制动时间内起床小便引起局部出血,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护理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临床少见,该病发生率可占总尸检病例的0.25%[1],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四肢瘫痪,假性球麻痹,后发展成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随时可危及生命并造成终身残疾[2].2001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住了一例重症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基本痊愈,恢复独立生活能力,住院天数137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费素定;邵亚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教育必须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型

    随着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护理观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护理教育,提高护士队伍学历层次已成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现代护理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层次知识水准和真诚的爱心.而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这样的高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作者:杨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下切除右后叶肝癌并取出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癌栓一例护理

    原发性肝癌(HCC)侵犯下腔静脉并延伸至右心房,一般难以行手术治疗.近,我院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成功地完成了一例右后叶肝癌切除,右心房和下腔静脉切开癌栓取出术.这在我国尚属首例,现将该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廖培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健康知识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健康知识和建立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社区中100例老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其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知识得分由21.34提高到34.17,其亚类健康责任、饮食营养和身体运动的得分也明显提高(P<0.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健康生活方式得分由教育前的37.55提高到教育后的51.93(P<0.005),除精神健康行为外,其他亚类的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05),差异显著.结论在社区开展长期、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责任感,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素珍;朱丹;李小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健康教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病情恢复的作用.方法 1998年1月~2001年6月随机对入住普外科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43例(实验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与同期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42例(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并发症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中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16例(37.2%),平均持续2.13天;发热23例(53.5%),持续5.46天;尿潴留者1例(2.3%);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26天.对照组中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34例(80.9%),持续3.64天;发热41例(97.6%),持续8.83天;尿潴留者14例(33.3%);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63天.两组对比,均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系统、详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降低肝癌介入治疗前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促进了术后康复.

    作者:卜淑娟;方文;伍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装量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解决临床急需.方法采用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置于灭菌柜底层中央部位,在温度:132℃,压力:210 kPa,时间:8 min的条件下灭菌,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132化学指示卡,生物菌管,对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进行灭菌效果检测.结果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高于0.5%以上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灭菌合格.结论应用XGI-DMX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秦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消化系统晚期肿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治疗需在导管室内进行[1],通过影像学引导,经皮穿刺插入股动脉,进行药物灌注.使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我院1995年8月~2002年6月开展介入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癌和复发癌232例.除1例因制动时间内起床小便引起局部出血,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吟卿;韩奕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血脂代谢的特点及饮食护理

    目的观察并分析正常妊娠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脂代谢特点.方法选择本院健康非孕妇女30例(对照组,正常孕妇50例(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GDM组);后两组分别于孕24周、28周、36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各项血脂值;三组妇女均测空腹静脉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孕28周、孕36周以及GDM组各孕周的TC、TG、LDL-C血脂测定值及TG/HDL-C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2)正常妊娠组与GDM组孕妇随着孕周的增加,TC、TG、LDL-C测定值及TG/HDL-C比值明显升高;(3)GDM组孕妇不同孕周的TC、TG、LDL-C测定值及TG/HDL-C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不同孕妇周的测定值(P<0.001);HDL-L测定值降低(P<0.05).结论妊娠后各血脂值均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孕晚期各值明显高于孕早中期,更高于非孕期;GDM组孕妇不同孕周的血脂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不同孕周;GDM孕妇存在血脂增高,血脂代谢紊乱.

    作者:袁筑华;黄韵竹;孙念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及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病变引起的门脉高压征,伴有或不伴下腔静脉高压.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作为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布加氏综合征[1],由于单纯PTA术后复发率高,而在此基础上行自身扩张性金属支架(EMS)置入术,疗效满意[2,3].1993~2001年,我们为120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采用PTA+EMS置入术,现就围手术期护理作一探讨.

    作者:陈树聪;魏定夏;王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器械示意图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帮助手术室护生及实习生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很快熟悉掌握各类手术器械.方法从1999年起尝试运用手术器械示意图带教方法.结果提高了护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做好洗手护士的工作提供帮助,为临床实习医生规范操作创造条件,减少了术前手术器械备物遗漏和差错.结论此方法有助于护士学习,以及护生和实习医生的实习.适用于手术室带教,对手术室带教工作改进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娴洁;许谊;舒元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哮喘患者坚持吸入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疾病,吸入皮质激素已作为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因吸入皮质激素治疗需要长期的过程.临床中存在病人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意识低,失访率高,约80%患者不能坚持、正规地吸入皮质激素,致使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对病人的哮喘防治教育工作.我们对1999年6月~200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未能坚持治疗的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探讨对策,旨在使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对哮喘患者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从而真正达到长期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

    作者:唐志敏;黄善三;韦美娥;莫德美;何云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

    脑卒中是常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此类患者病后心理障碍较常见,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护士对此类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应进行心理支持,使患者在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本文对144例脑卒中患者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制订护理目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和心理支持,取得颇为显著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夏静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

    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平均大气压76.2~77.6kPa,标准大气压为101kPa.由于气候干燥,湿度和氧分压均较低,且气管切开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多数神志不清,反应迟钝,无力咳嗽等,在管理和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管理不好,护理不当,将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ICU病房一年来收治的20例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引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监护病房中高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监护病房中高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用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系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发生高血钠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护病房中高血钠患者的发生率为16.55%,高血钠发生与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水平、尿量、高热、基础疾病较严重、经口饮水受限及使用脱水剂不当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高血钠是监护病房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其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减少发生率.

    作者:张焕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绷带在手术室的新应用

    绷带的一般使用方法是将其缠绕包扎于患处,我院根据手术需要,将绷带自制成眼科手术四头带;甲状腺手术固定带.通过多年来使用,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天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高血糖症是急性危重病儿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其病死率极高,严重高血糖可致颅内出血,留下后遗症.因此,对本病的及早发现及细心护理极为重要.我院2000年1月~2002年6月共收住VLBWI 97例,其中合并高血糖36例(37.1%),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芬;李锦燕;王雅苹;严纯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预防糖尿病足的感觉检测及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行截肢治疗,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检测,早期发现保护性感觉丧失,预见性的日常护理,对积极防治糖尿病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田丽;刘颖琪;刘爱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我科自2001年12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各种类型的重型肝炎25例次,现将常见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崔爱红;郑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实用症状护理学

    排尿异常2 护理2.1 护理估计2.1.1 主观资料的收集2.1.1.1 症状史:患者可有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时疼痛、尿流细小、射程变短、尿线中断或点滴而出、排尿不尽感、不能控制排尿等主诉.应着重了解尿频次数、尿频持续时间与每次尿量的关系,出现症状的时间(白天、夜间或无规律).是否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排尿.尿痛性状与程度,尿痛与排尿的关系.尿失禁者应了解什么情况下发生.此外,应询问有无血尿、尿液混浊、发热、消瘦、乏力、盗汗等伴随症状.同时注意与排尿有关的条件,如每日液体入量、气温、排尿环境等情况.

    作者:刘咸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VP袋装输液静滴硝酸甘油对心绞痛疗效的影响

    随着一次性用品广泛的应用,PVP袋装输液(聚氯乙烯)逐渐代替了以往玻璃输液瓶.它具有方便、无污染,减少了致热源的来源途径,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我科于2001年对20例心绞痛患者使用PVP袋装输液静滴硝酸甘油疗效观察,为了解PVP袋装输液对硝酸甘油疗效的影响,我们在临床进行了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PVP袋装输液对硝酸甘油有吸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群仙;褚奇星;王旭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