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患者坚持吸入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唐志敏;黄善三;韦美娥;莫德美;何云峰

关键词:哮喘, 吸入治疗, 护理
摘要: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疾病,吸入皮质激素已作为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因吸入皮质激素治疗需要长期的过程.临床中存在病人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意识低,失访率高,约80%患者不能坚持、正规地吸入皮质激素,致使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加强对病人的哮喘防治教育工作.我们对1999年6月~200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未能坚持治疗的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探讨对策,旨在使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对哮喘患者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从而真正达到长期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血脂代谢的特点及饮食护理

    目的观察并分析正常妊娠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脂代谢特点.方法选择本院健康非孕妇女30例(对照组,正常孕妇50例(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GDM组);后两组分别于孕24周、28周、36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各项血脂值;三组妇女均测空腹静脉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孕28周、孕36周以及GDM组各孕周的TC、TG、LDL-C血脂测定值及TG/HDL-C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2)正常妊娠组与GDM组孕妇随着孕周的增加,TC、TG、LDL-C测定值及TG/HDL-C比值明显升高;(3)GDM组孕妇不同孕周的TC、TG、LDL-C测定值及TG/HDL-C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不同孕妇周的测定值(P<0.001);HDL-L测定值降低(P<0.05).结论妊娠后各血脂值均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孕晚期各值明显高于孕早中期,更高于非孕期;GDM组孕妇不同孕周的血脂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不同孕周;GDM孕妇存在血脂增高,血脂代谢紊乱.

    作者:袁筑华;黄韵竹;孙念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应用合作性问题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体护理病区运用合作性问题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护理人员对合作性问题的运用程度,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化的方法及建议。

    作者:王玉环;刘凡;李萍;王艳;马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麻螺纹管消毒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消毒螺纹管的佳方法.方法采用薰蒸消毒和浸泡消毒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浸泡消毒合格率高于薰蒸消毒,两种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单纯用薰蒸消毒不可用于临床,浸泡消毒方法简便有效.

    作者:江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我科自2001年12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各种类型的重型肝炎25例次,现将常见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崔爱红;郑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VP袋装输液静滴硝酸甘油对心绞痛疗效的影响

    随着一次性用品广泛的应用,PVP袋装输液(聚氯乙烯)逐渐代替了以往玻璃输液瓶.它具有方便、无污染,减少了致热源的来源途径,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我科于2001年对20例心绞痛患者使用PVP袋装输液静滴硝酸甘油疗效观察,为了解PVP袋装输液对硝酸甘油疗效的影响,我们在临床进行了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PVP袋装输液对硝酸甘油有吸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群仙;褚奇星;王旭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泵衰竭患者使用IABP的护理干预

    IABP全称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将一特定的球囊装置置入降主动脉内,在心电图触发下,经充气装置使其与心脏本身的收缩及舒张呈反向搏动,从而降低心脏收缩期的阻力及增加舒张期心脏冠脉系统的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IABP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等.泵衰竭是指严重的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肌病变所致的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及急性左心衰,尤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使用IABP缓解心衰,行PTCA,为患者进一步接受外科治疗争取了时间.使用IABP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但IABP所带来的并发症,如:下肢缺血、气囊破裂、感染等,其致命性并不亚于原有病本身,所以对IABP的护理观察就显的尤为重要.我科1998年5月~2002年5月收治11例泵衰竭后使用 IABP的患者,无1例死亡,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邸晓瑞;王俊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对6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和特点,治疗中采取相应护理,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结果 60例中治愈38例,死亡13例,9例放弃治疗.结论间歇性血液透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仍起着很大的作用,透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作好相应护理,使每次血液透析治疗顺利有效地进行,可为治疗成功提供保障.

    作者:蒋贤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手术结束后,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容易发生并发症,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探讨126例麻醉恢复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总结了一些临床监测体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王冰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健康宣教、娱乐疗法、给药治疗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作者:洪贵英;文若兰;朱美玉;赖敏贞;廖少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对照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与开放性手术取石的护理方法的差异,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腔内碎石组和开放手术组的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在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创伤痛苦等方面作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传统开放取石术比较有较大优势.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留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鲁金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寒区预真空灭菌器灭菌中湿包形成的因素及对策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灭菌质量与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参数操作情况密切相关[1].预真空、脉动真空灭菌器高效、便捷.其灭菌过程、效果监测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蒸汽灭菌过程中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是湿包现象.我院地处西北边陲,平均海拔1 500 m,昼夜温差大,冬季时间长,地表温度低,易形成湿包.湿包视为被污染,有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返工既加大了工作负荷,又增加了成本消耗.为此,探讨引起湿包的因素对控制其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岚;马芸;何丽梅;唐小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病人潜在性损伤的因素及护理

    损伤是指外界致害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功能紊乱.引起损伤的因素很多,如:打击、挤压、牵拉、切割、战伤等属机械性损伤;温度、电流、射线、声波等引起属物理性损伤;酸、碱、毒气是化学性损伤;蛇、虫、兽伤害人体时,除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外,还可能带入毒素(毒蛇咬伤)或病原微生物(狂犬病)称为生物性损伤.潜在性损伤是未被人们认识到,也不是有意发生的损伤.如果人们不增长知识、积累经验,一些潜在性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步转变为明显性损伤.引起潜在性损伤的因素很多:(1)电刀灼伤;(2)压迫疮或神经损伤;(3)误用药物;(4)输错血液;(5)止血带使用不当;(6)器械纱布遗留;(7)标本遗失;(8)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等.近几年来我们对潜在性损伤因素和护理对策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李芳燕;赵忠芬;王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教育必须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型

    随着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护理观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护理教育,提高护士队伍学历层次已成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现代护理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层次知识水准和真诚的爱心.而目前的护理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这样的高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作者:杨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装量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解决临床急需.方法采用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置于灭菌柜底层中央部位,在温度:132℃,压力:210 kPa,时间:8 min的条件下灭菌,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132化学指示卡,生物菌管,对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进行灭菌效果检测.结果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高于0.5%以上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灭菌合格.结论应用XGI-DMX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秦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及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病变引起的门脉高压征,伴有或不伴下腔静脉高压.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作为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布加氏综合征[1],由于单纯PTA术后复发率高,而在此基础上行自身扩张性金属支架(EMS)置入术,疗效满意[2,3].1993~2001年,我们为120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采用PTA+EMS置入术,现就围手术期护理作一探讨.

    作者:陈树聪;魏定夏;王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监护病房中高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监护病房中高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用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系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发生高血钠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护病房中高血钠患者的发生率为16.55%,高血钠发生与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水平、尿量、高热、基础疾病较严重、经口饮水受限及使用脱水剂不当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高血钠是监护病房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其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减少发生率.

    作者:张焕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和使用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1].据报道[2],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针刺伤,其中,被刺伤者中护士占80%,致使国外学者对此展开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的职业因素[3],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大多护理人员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倍增的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这些都使护士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为此我们对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改进,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雪萍;任改英;李亚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眼震观察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眩晕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但与神经内、外科等相关科室有密切的联系.眼震是眩晕的症状之一,不同类型的眩晕有不同的眼震特点,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眩晕也有其特点,因而眼震的观察在眩晕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86例眩晕患者的眼震进行分析,并探讨眼震观察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作者:黄稳静;刘丽华;徐媛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饮食管理

    我院外科1997年1月~2001年12月对收治的48例60岁以上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通过加强饮食管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促使患者顺利康复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丽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ICU病房实施整体护理公示制度的效果

    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实施整体护理公示制度尤为重要.ICU的病人急重症多,住院时间短,不允许陪护,势必造成患者家属的担心、焦虑和不理解,常常给ICU的工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和误解.为了满足危重患者家属需求,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交流技术,我院ICU病房于2001年开始实施整体护理公示制度,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马忠秀;王艳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