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美
我科于2002年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心包积液,置入胸腔引流气液胸,取得良好效果.由于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连台手术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方法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连台手术中以及第一台手术结束后经过通风、湿式清洁消毒后的连台手术中(实验组),随机抽取236份样本做监测对比.结果每天第一台手术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5.74%,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7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29,P<0.05);实验组的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3.75%,与没有进行通风、湿式清洁消毒的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相比较(χ2=3.87,P<0.0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连台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或通风、湿式清洁消毒处理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
作者:王云芳;张煜敏;郭波月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护理科学研究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近年来,护理科研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而研究国内外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国内外护理研究上的差距,打破找不到护理科研切入口的限制,从而加快我国护理科研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健;王玲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现将我院ICU 1999~2001年收治的16例因严重创伤、感染、休克、误吸、继发ARDS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白冰;张静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测定血红蛋白水平佳的采血时间.方法根据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占干体重的百分比,将其分为4组,于透析不同时间抽取血标本进行测定.结果 A、B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结束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结束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结束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组患者透析中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相对应的透析间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体重增长在干体重的3%以内时,测定血红蛋白的标本可在血透的任何时间采取,而血透患者体重增长在干体重的3%以上时,测定血红蛋白的标本应在血透中间采取.且在透析中间采取血标本可替代在透析间期采取.
作者:徐立;王辉;单友梅;高明;杨金芳;刘必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发生,成为摆在护理人员面前又一重要课题.
作者:孙元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剖宫产是产科常施行的手术,而剖宫产时当胎头娩出时大量羊水伴随血液一起涌出,不仅会污染手术敷料,不符合无菌原则,而且污染了手术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因易浸湿术者的衣袖等处,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1],以前我们用无菌治疗巾覆盖浸湿的敷料,但手术床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王莲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在SARS病房工作的人员,由于着装要求及工作劳累,使体力消耗大,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增强工作人员体质,科学合理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SARS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富玉;于红;耿志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肛管直肠测压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客观的检测技术,目前已成为肛管直肠功能检查和疾病诊断的必备指标之一.1998年1月~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胃肠动力室接受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儿共5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许平;周雪莲;欧弼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1)、缺氧组(组2)、缺氧加吸氧组(组3)、缺氧加NO吸入组(组4)和缺氧加NO吸入加氧吸入组(组5).结果组2与组1比较平均肺动脉压明显增高,氧分压、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 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的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作者:雷松蕙;黄明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深静脉置管的广泛应用,封管方法朝着操作简单、降低消耗、减少并发症的方向发展.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月随机对188例应用深静脉留置管的病人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肝素液封管、原液压力封管(肝素帽组)以及可来福接头(不需要封管)代替肝素帽,并对以上方法、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郝玉凤;孙广荣;李冬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精神分裂症(SZ)多在青壮年起病,约1/2患者在20~30岁发病[1].给患者父母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而患者父母的身心健康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前提,同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潘一萍;张月琴;张秀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因此探索中、西医药治疗和护理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2003年1~4月在本科留观的确诊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现将其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作者:邓秋迎;陈惠超;陈淑珍;肖菊芳;黄丽;梁彬;邓惠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治疗性沟通是指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围绕患者的治疗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它是与病人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护理专家BottorffJ.L[1]认为,护士能否与病人有效沟通,关键在于能否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目前,相关研究愈来愈成为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环节的关注焦点.
作者:岳树锦;成翼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我们采用自创氧气吸入自动计时控制装置进行自动吸氧计时.经临床应用,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计时数据准确,吸氧时数一目了然.能明显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且装置成本低,功耗低,方便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雪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洪慧丽;张铮;戴国强;刘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导致Allo-BMT后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严重影响移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对cGVHD的观察与护理的研究对提高Allo-BMT的成功率及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36例白血病患者Allo-BMT治疗后发生cGVHD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成英;胡晓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婴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并发脑组织大片低密度区,以致发生小脑幕切迹疝.临床上对于发生脑疝的婴儿仍无有效的措施.颅内出血婴儿颅高压与脑水肿之间常形成恶性循环.及时、彻底的降颅压是阻止脑水肿、逆转脑疝的关键.应用小剂量、短间隔甘露醇降颅压既无过度通气引起脑缺血副作用,也无侧脑室引流术损伤脑组织危险.小剂量短间隔应用甘露醇抢救婴儿脑疝疗效及护理尚无报道,本文探讨如下.
作者:张丽萍;陈娟弟;何时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角色与关系2 评估重点角色和关系的评估目的在于了解个体的角色与关系状态,有无角色适应不良和关系紧张,并识别其原因和危险因素.在评估个体的角色与关系时,应对个体的家庭功能作整体评估.评估的重点为确认:(1)个体所承担的角色以及个体的角色感知和角色行为;(2)角色紧张的危险因素;(3)角色紧张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4)个体与他人及重要关系人物间的沟通形式;(5) 妨碍有效沟通的因素;(6)现存的或潜在的家庭功能障碍.
作者:王君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缺氧状态、监测吸氧疗效.方法测量160例AMI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监测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将SaO2和SPO2与病人病情比较.根据SPO2选择吸氧流量并做好相应护理.结果 (1)AMI病人入院时PaO2和SaO2下降占55%(88/160);(2)病人病情与缺氧有关,SPO2≥0.92病情较轻;(3)吸氧能增加SPO2者预后较好.结论根据病人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流量使SPO2≥92%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沈莹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