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氧性损伤及其吸氧护理

沈莹

关键词:氧气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缺氧状态、监测吸氧疗效.方法测量160例AMI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监测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将SaO2和SPO2与病人病情比较.根据SPO2选择吸氧流量并做好相应护理.结果 (1)AMI病人入院时PaO2和SaO2下降占55%(88/160);(2)病人病情与缺氧有关,SPO2≥0.92病情较轻;(3)吸氧能增加SPO2者预后较好.结论根据病人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流量使SPO2≥92%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精神分裂症(SZ)多在青壮年起病,约1/2患者在20~30岁发病[1].给患者父母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而患者父母的身心健康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前提,同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潘一萍;张月琴;张秀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诊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施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因此探索中、西医药治疗和护理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2003年1~4月在本科留观的确诊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现将其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作者:邓秋迎;陈惠超;陈淑珍;肖菊芳;黄丽;梁彬;邓惠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腔暴露与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关系及护理

    本文通过对开腹手术与非开腹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体温情况的观察,研究体腔开放该因素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程度,以提高我们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从而在手术中对开腹手术病人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林丽红;周美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抚触对减低白内障患者局麻手术中焦虑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抚触对白内障患者在局麻下实施手术过程中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实验前后建立抚触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抚触组进行抚触安慰.利用视觉相似测量和交谈测量紧张度,脉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用于测量生理性应激反应,同时分析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的松、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含量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照,抚触组中有利于减少焦虑的因子含量明显高于非抚触组,抚触组中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患者于局麻下行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非损伤性护理介入可能减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张粉婷;丁晓英;关锐利;黄沙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体位的改进及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体位在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规[1]人们采用水平俯卧位进行手术,即胸、腹悬空,两小腿下垫软枕等.2000年开始,我院尝试对926例该类手术采用半折刀卧位,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病房工作人员脱水热处理方法

    在SARS病房工作的人员,由于着装要求及工作劳累,使体力消耗大,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增强工作人员体质,科学合理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SARS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富玉;于红;耿志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两种不同方法对新生儿体温测试的比较

    体温测试是护理活动基本,也是常见的技能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准确地了解新生儿的体核温度,常采用的测量方法是直肠测温法,但由于新生儿的娇嫩、不配合及特殊性,对于新生儿体温测试的要求更是严格和谨慎.本文就新生儿体温测量的两种方法比较,旨在选择一种既能利于临床准确的观察,又能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伤害,同时又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

    作者:蔡红;赵来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宣教中的实施

    健康宣教工作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使宣教工作在临床中落实到实处,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我们设计了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图,将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及护理过程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表述宣教,具有直观、易懂、易记、便于操作及普及的特点.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赵桂莲;李爱芬;李登敏;凌敏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干扰创伤性休克病情评估因素的探讨

    正确判断休克并及时救治是抢救创伤病人的关键措施之一.临床工作中,一些干扰因素可影响对休克的正确判断,从而影响休克治疗或使治疗失误.我们对234例创伤休克进行救治过程中,探讨影响休克病情或疗效判断的相关干扰因素,总结于下.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目标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目标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控制下,通过教学活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它是建立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美国教育学家Benjamms Bloom关于掌握学习、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育评价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模式[1].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目标制定、目标的具体实施、效果评价.我院儿科在对2001年高护班的临床教学中采用了目标教学模式,使带教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广玲;魏兆君;赵美玲;鹿翠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例腰臀大腿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的围术期护理

    神经纤维瘤是发生于神经干或末梢神经轴索鞘神经膜细胞及神经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皮肤组织,大、小不等,可有明显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唯一有效的疗法[1].大的瘤体组织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血窦间隙,出血较难控制[1].2002年6月我院收治一例腰臀及大腿上段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思燕;梁国群;彭金来;王慕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措施分类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当前临床护理实践范围和护理专业职能改变趋势.方法抽样新疆生产兵团师局级医院14所,对1 78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有关临床24项护理措施分类.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措施认识的模糊性、临床护理措施滞后性及专业性护理措施运用范围较窄.结论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职能界定不清,因此各科室在整体护理实施中应按职称、学历、资历等情况分别赋予护理人员不同职责,扩大护士在半专业性护理活动中的作用,挖掘护理人员在专业性护理活动中的潜能.

    作者:王玉环;马秀玲;王淑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氧性损伤及其吸氧护理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缺氧状态、监测吸氧疗效.方法测量160例AMI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监测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将SaO2和SPO2与病人病情比较.根据SPO2选择吸氧流量并做好相应护理.结果 (1)AMI病人入院时PaO2和SaO2下降占55%(88/160);(2)病人病情与缺氧有关,SPO2≥0.92病情较轻;(3)吸氧能增加SPO2者预后较好.结论根据病人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流量使SPO2≥92%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沈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中抗凝剂应用探讨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能否顺利进行,抗凝是体外循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并发多器官衰竭(MOF)的患者使用抗凝剂风险增大,选择合理的抗凝方法进行CRRT,可降低出血的危险并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2001年6月~2003年2月32例在本院行CRRT患者的抗凝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廖松;米存东;赖月玲;杨玲;张运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3L切口层保护器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是产科常施行的手术,而剖宫产时当胎头娩出时大量羊水伴随血液一起涌出,不仅会污染手术敷料,不符合无菌原则,而且污染了手术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因易浸湿术者的衣袖等处,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1],以前我们用无菌治疗巾覆盖浸湿的敷料,但手术床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王莲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也是新生儿期死亡和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的原因之一.我科2000年对119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无合并心肺等器官衰竭的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随访了30例患儿至2岁,其神经精神发育完全正常.现将30例随访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安蓉;盛明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常见急症之一,心电图上重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常有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1].该征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如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我科2000年3月~2002年12月共收治10例,经及时处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倪艳;陈慧仙;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的调查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临床上主要是指有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患病后肺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如何改善COPD的预后,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长期家庭氧疗(long term 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简称LTDOT)对于COPD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是COPD治疗的一场革命[1].为此,我们对70例COPD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岚;梁平;袁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国内外护理研究差距分析

    护理科学研究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近年来,护理科研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而研究国内外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国内外护理研究上的差距,打破找不到护理科研切入口的限制,从而加快我国护理科研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健;王玲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对策

    目前肝脏移植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已日渐成熟.然而,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作为继排异反应后常见的并发症,常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终末期肝病及肝移植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使无数学者试图减少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

    作者:张霁;段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