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漱口液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口腔反应

刘文英

关键词:自制, 漱口液, 放射治疗, 鼻咽癌, 放疗后,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庆大霉素, 利多卡因, 口腔反应, 上呼吸道感染, 口腔粘膜反应, 电解质紊乱, 中断治疗, 营养缺乏, 生理盐水, 配制方法, 口腔护理, 患者, 副反应, 装备
摘要:鼻咽癌为常见肿瘤之一.目前仍以放射治疗为主.口腔反应是其极为常见的副反应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进食,严重时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甚至中断治疗,同时也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我科自1999年始,用自制漱口液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有效地防治了口腔粘膜反应.1配制方法1.1银甘液的配制:取银花200g,薄荷20g加水煎好备用,而后加入甘草100g、水500ml,煎煮浓缩至100ml,分装备用.1.2将银甘液30ml、利多卡因5~1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VB12.500mg,混入0.9%生理盐水500ml溶液中充分摇匀,即为漱口液,并可根据口腔反应的程度,酌情加入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和银甘液.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后局部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造成静脉注射后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避免皮下瘀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静脉注射病人115例,12项参数,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项参数中,血管脆性试验、穿刺成功率、拔针止血方式和注射时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避免静脉注射后皮下瘀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秋华;李克卿;林静;刘军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防水布在手术铺巾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对防水布在手术铺巾中应用效果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对36例应用棉质手术敷料按照常规法铺单作为对照组,与40例应用防水布铺单组,进行定量菌液渗透效果的细菌培养比较.结果防水布具有防渗透性、减少切口污染等优点.结论防水布可以有效地解决因普通棉质手术敷料防水性不足而造成手术切口污染的问题.

    作者:汪丽;赵菁;刘庆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制漱口液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口腔反应

    鼻咽癌为常见肿瘤之一.目前仍以放射治疗为主.口腔反应是其极为常见的副反应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进食,严重时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甚至中断治疗,同时也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我科自1999年始,用自制漱口液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有效地防治了口腔粘膜反应.1配制方法1.1银甘液的配制:取银花200g,薄荷20g加水煎好备用,而后加入甘草100g、水500ml,煎煮浓缩至100ml,分装备用.1.2将银甘液30ml、利多卡因5~1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VB12.500mg,混入0.9%生理盐水500ml溶液中充分摇匀,即为漱口液,并可根据口腔反应的程度,酌情加入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和银甘液.

    作者:刘文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属接受出院指导的效果分析

    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的退化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影响,常伴有记忆力下降、健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的现象.为使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继续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于1999年3月~2000年3月开始加强对6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的家属进行出院指导,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9年3月~2000年3月收治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19例,糖尿病13例,慢性肺病12例,慢性肾病10例,脑血管疾病8例;肝硬化6例.接受出院指导的家属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8例,大专24例,中专11例,初中以上15例.接受出院指导的家属对有关疾病的感知:基本认识9例,部分认识36例,不认识23例.

    作者:施劲草;吴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例罕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抢救及护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金葡萄菌性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EN)、新生儿角层松解症,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等.其特点为多见于婴儿,急骤起病,皮肤广泛性烧伤样刺痛感和疼痛性红斑,摩擦红斑处则表皮剥离,出现广泛糜烂面或形成水泡,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我院曾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4 岁.因反复发烧2周伴全身疼痛性红斑2天于1999年3月30日2pm入院.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5℃,轻咳,精神、食欲差,家长自给螺旋霉素1片口服,体温38.8℃,加小儿速效1片,服用1周,发热过程中无惊厥、抽搐、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

    作者:周开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规范服务

    我院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程序,开展规范服务,强调门诊护士以病人为中心,主动、热情、规范护理行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组织学习转变观念传统的门诊护理工作程序是:护士分号叫号-医生看病人-看完病人后-开信号灯-护士再叫下一个病人,如此循环.而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这一观念的转变导致了护士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更需要护士服务观念的彻底转变.要求护士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想病人之所想.因此,护士工作以整体护理模式为标准,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提出了对门诊护士的工作要求--护理工作规范化服务.

    作者:朱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探讨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它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理论与要求.本文通过对56例HCC患者HIFU治疗后的观察,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护理方法.

    作者:邓健;范雪莲;李成琳;徐廷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实用症状护理学

    咳嗽与咳痰咳嗽(cough)、咳痰(expectoration)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也是许多呼吸系统外疾病的共有症状.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自外界吸入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排出体外.痰液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物,不包括口、鼻、咽喉的粘液.正常情况下,呼吸道每天分泌100ml粘液,但通过蒸发和不自觉咽下,平时不引起咳嗽、咳痰,当呼吸道受到各种刺激,分泌物增多时才引起咳嗽、咳痰.剧烈咳嗽或咳嗽无力,痰液潴留,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和帮助病人咳嗽、排痰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蓓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15%~20%透析患者死于感染[1].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我们护理的关键.自1995年以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血管通路如外瘘、内瘘、深静脉插管等是感染的重要因素,并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成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5年开始,共有慢性透析病人850例,共透析122 330次.其中,外瘘5例感染1例占20%,内瘘726例感染18例约占2.5%,深静脉插管53例感染9例约占17%,其余66例均为暂时动静脉直接穿刺,未发现感染现象.

    作者:钟宇芳;王饶萍;刘米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护理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确切根治方法.在血液稀释、光量子疗法和溶栓治疗等诸方法中,溶栓疗法可能为目前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1,2].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现就近几年脑梗死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于学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美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的调查与比较

    1997~1998年,在中美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联络支持下,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与美国康州New Haven医院及美国耶鲁大学护理分院互派护理人员学习交流,在此项目中我们发现,在心脏病危重病人护理上,中国与美国之间有许多类似或相异之处.尽管在此之前,关于中美两国护理教育的比较及护理交流(通常为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学院)的报道已见文章,但很少有人比较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尤其是心脏病危重病人护理.这次双方就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的监护设备、组织管理、人员配备及护士的工作内容、工作满意度等情况作了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刘绍辉;张琼;Jae Patton;Marge Funk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产儿皮肤保暖法探讨

    目的为了对早产儿实施有效的保暖,降低硬肿症的发生率及成功的实施母乳喂养.方法对84例无窒息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和孕周分组保暖观察,观察组用母婴皮肤接触保暖法,对照组用恒温箱保暖法.结果观察组升温快,升温时间1.5~2.2 h(升至36.5℃),硬肿发生率2.4%,方便母乳喂养,无乳头错觉产生,产妇喂养信心足;而对照组升温慢,升温时间4~6 h,不方便母乳喂养,来回抱奶,体温不稳定,硬肿发生率14.3%,容易发生乳头错觉,产妇喂养信心不足.两组保暖方法经统计学处理,升温时间及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硬肿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保暖法优于恒温箱保暖法.

    作者:刘俊芬;李合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支架临床应用的护理

    食管支架是将高科技手段制造的人造器官支架植入人体,将因病闭塞或理化烧伤造成狭窄的食道撑开,治疗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消化道梗阻,使之维持正常的生理通道.自1993年以来,我们护理部与临床同步开展有关护理的科研工作,应用三种食管支架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食管狭窄106例(住院病人),均立即缓解了病人进食困难的症状,各种食管瘘被较好地封闭,效果满意.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叶茂林;杨素平;李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菌痢的观察护理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我校时有小范围的爆发流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痢疾杆菌菌株的变异,使痢疾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疗效不够理想.从1996~1998年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痢疾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1998年的住院病人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小16岁,大64岁,平均年龄26.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小17岁,大60岁,平均年龄为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月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母细胞增殖症手术治疗护理要点

    胰母细胞增殖症主要是胰腺β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持续性低血糖,导致血胰岛素(mU/L)与血糖(mmol/L)比值>0.3.临床表现为频发的低血糖性抽搐.其大危害在于病程达3个月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1],本病较少见.据国内文献报道[2],1977年以前全国仅报告22例.1989~1999年我科共收治3例,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郑瑞玉;陈泽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真空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采集静脉血标本发生溶血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此,我们对1998年3月~1999年3月门诊抽血室所采集的真空负压静脉血标本的溶血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溶血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1998年3月~1999年3月在门诊采集的血标本1 270份,溶血标本19份,溶血原因(附表):

    作者:张小洁;刘建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吊瓶输液的加药高度和药液入瓶次序探讨

    对小吊瓶输液加药的吊瓶高度,药、液入瓶次序与药液混匀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吊瓶高度是限制未混合药液先滴的因素;不同的药液入瓶次序药液混匀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实验提示:吊瓶体在加药者腰间,使吊瓶底距床面31~36cm(约1/3m)高或使标准吊瓶(简称吊瓶)的茂菲氏管垂直降至床单(床沿)的上下沿间时先加药后加液体,不摇动瓶体可使药液充分混匀,不发生纯药先滴现象;先加液体后加药的药液混匀度受气温、药液量、浓度和性质、药液注入动力和高度影响需摇匀,常致药液外溢.故建议小吊瓶输液加药时把吊瓶体放至腰间后,先加药后加液体,再把吊瓶放回原高度.

    作者:江美兰;罗志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

    作者:王美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术后观察与护理对策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早产、窒息、肺炎、硬肿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胃肠道穿孔的易患因素[1].其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中Grosfeld JL报告为41.9%,且死亡率高达48%[2].而败血症、继发性腹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精细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3].现将本院收治的33例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帮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人恢复性生活

    接受TUR-P术的患者,因手术操作和心理因素,将导致一定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为探索改善这一现象的方法,我们对68名接受TUR-P术的患者,于术前进行了关于TUR-P术后性生活的心理护理,并与108例未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保持规律性生活的人数、性生活的频率以及性欲强度有较明显的降低,而研究组则无明显影响.我们认为,心理护理对提高接受TUR-P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

    作者:汪娟;李露霞;侯宗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