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茶;盛铁林;王安民
1 病例报告患者31岁,因停经41 5/7周,双下肢浮肿4周,阴道流水6小时,规则腹痛5小时入院.患者孕期经过顺利,入院4周前出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后无减轻,无头晕,头痛及眼花.入院前4日前曾测血压140/120mmHg,未经诊治.于入院前6小时始阴道流水,5小时前始规则腹痛,腹痛渐加重,急诊入院.既往史:结婚11年,未避孕,孕2月自然流产一次.
作者:王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绝经妇女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微克,0.5-2小时,常规取出宫内节育器,结果300例均取器成功,顺利取器286例占95.3%,困难取器14例占4.66%.结果:应用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具有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成功率高,痛苦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春泓 刊期: 2009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其中男68例,女4例,年龄小17岁,大49岁;发病部位:L4-5 42例,L5S127例,L3-4 3例;病变程度:膨出38例,突出31例,脱出3例;病程:短40天,长2年.均经过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
作者:周邦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美洲大蠊油脂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美洲大蠊油脂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23个组分,占峰面积的89.1%,主要成分是酯、脂肪酸和烷烃.结论:预示美洲大蠊油脂具有一定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
作者:罗建蓉;肖怀;董光平;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对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住院12-44天,术后3-5天肛门排气后给予糖尿病流质饮食,术后6-10天给予糖尿病半流质饮食,术后10天左右给予糖尿病普食.术后继续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出院后停用且空腹血糖为4.5-9mmol/L.6例空腹血糖为11-13mmol/L,出院后继续口服降糖药.在此提出:对行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黄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会阴侧切是产科助产常用的一种辅助分娩方法,适应症较多[1].会阴侧切在会阴过紧,胎儿过大,早产时缩短第二产程,难产处理,减少会阴裂伤,降低母婴病理情况出现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有多种方法,所用缝合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产后20-40d 常见有会阴侧切缝合后的缝线反应.我院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开始应用4号或7号丝线对会阴侧切口行全层间断缝合术,并与传统缝合方法[2]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便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而在安置起搏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术后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许永华;杨秀芬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剖宫产术是解决许多病理产科,特别是处理梗阻性或功能性难产的终及有效的手段.近年由于抗感染、输血、麻醉方法的进展,外科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因素剖官产指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剖宫产率明显增加,据统计我院2000年-2008年剖宫产率为75%左右,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病发症也相应增加,其中术后晚期子宫切口裂开较常见.常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产后性生命,这时因产妇多已出院,尤其农村患者距离医疗单位较远交通不便,就医不及时,危险性更大,现就剖宫产术后晚期子宫切口裂开的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刘艳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我市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管理的现状分析,寻找有利于乡镇卫生院护理发展的道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使广大农村居民不仅能就近就医,更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争取领导对护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保障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能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调查统计23家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分析问题,采取对策.结果: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从少到多在逐步增加,护理工作不断规范,护理质量逐步提高.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本文对两例心电图的分析、讨论阐明了第三位相束支阻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复极不全引起,既复极期膜电位尚未恢复正常,当下一个特别是发生较早的激动到达有病变的束支时,该束支尚未处于病理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因而束支传导发生阻滞或迟延,产生束支阻滞.复极不全的程度决定出现束支阻滞所需的临界心率.当复极不全较为严重进,心率仅稍有增加,既可产生束支阻滞.
作者:温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本文对<内经>的针刺补泻手法进行探析,主要论述了以下五种补泻手法①徐疾补泻②深浅补泻③开阖补泻④呼吸补泻⑤方员补泻
作者:钱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社会第一资源,国民第一素质.21世纪以人为本,人则是以健康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促使民众对预防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使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了健康者的预防保健.提供人性化工作环境,关爱生命,营造温馨、舒适、安全、舒心的就医环境,实施人性化护理项目,满足顾客的健康服务需求,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唐宏彬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脑挫裂伤是头部外伤后,脑组织发生了器质性损伤,临床上较多见.脑挫裂伤可发生在头部外伤直接着力处,也可发生在着力点的对侧,称为对冲性损伤;亦可由旋转暴力引起颅内结构转动,发生脑表面血管破裂或脑干扭曲等损伤,一般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危及生命,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急性重度脑挫裂伤15例,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除2例有严重合并症者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库尔加孜拉·毕达合买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我院采用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术,将生理痛苦降到低的同时,了解人流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受术者的心理卫生工作,避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去关爱受术者,缓解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受术者轻松、无负担的接受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并尽快术后恢复.结果:受术者在无痛状态下度过人流过程,术后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更好的缓解受术者异常心理反映,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王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BBT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采用BBT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子宫动脉(UTA)、弓状动脉(A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A)、舒张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子宫动脉管径缩小,动脉血流减慢、阻力增大、血供减少,而且子宫肌瘤治疗后周围组织血流明显减少(P<0.05);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三种不同类型子宫肌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100%、77.8%.结论:BBT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罗向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肩周炎(又名凝肩、漏肩风)临床上较常见,一般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局封、理疗、推拿等疗法,效果不甚理想.此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影响肩关节活动,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我们自2001年至今采用神经阻滞、小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2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新;房晶;刘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人工流产是指在孕早期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鉴于当前婚前性行为,造成大量未婚先孕而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病人,因此我们通过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加强对术后病人的健康指导,根据不同病人进行具体指导,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果.
作者:王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维权意识增强的背后就是法律意识的提高.为了适应患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医院及其医护人员必须提高法律意识.临床护理中常常涉及各种监护权的法律问题,许多医护人员对此往往泛泛而论.运用法律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不仅有利于维护医院及其护士的正当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者:苏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良性胆囊疾病的临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18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53例采用四孔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65例采用三孔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俩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普通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法与三孔法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法区域暴露好、视野清晰,手术并发症少,中转开腹率低等优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三孔法(P均<0.05).结论:四孔法LC手术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Co2吸收少,减少CO2引起的负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转开腹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卫书;张坤;刘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 方法使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30ml3,一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表明:4天、7天、14天,好转分别为25例、34例、50例;无效分别为23例、14例、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88.2%和92.2%. 结论本组115例患者,疗效明显,且使用后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卢建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