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统昆;施丽娜;周丽琴;张洪霞;施娅运;王凤华
针对目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设计性实验,保留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并将其优化为综合性实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学科多方位的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试机制等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旨在整体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张慧;裴志东;初正云;王添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余芙膏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余芙膏对冰醋酸及热板法致小鼠疼痛、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余芙膏能减轻冰醋酸及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抑制蛋清所致小鼠足跖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结论:余芙膏具有明显镇痛、抗炎、消肿功效.
作者:姜江;王鹏翔;夏小鹏;卢炜;糜大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治疗67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37例,取自体髂骨植骨2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均已复位,内固定物无松动、变形、断裂,无术后再发骨折移位,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术后12~35天,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动肩关节,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邱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理工作是保护患者身体健康,是促进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每个行业都在寻求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1],而患者对护理安全及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有非常强烈的关注.而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医院效益的好坏.在一切为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大环境要求下,要求护士不仅要做好打针、发药、送药等普通的护理工作.
作者:刘淑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机抽查本院呼吸内科,脑外科,普外科,妇产科4个科室住院患者病历160份进行分析.目的是要了解 4个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结果不合理用药严重,细菌敏感试验做得很少,用药品种较多,滥用现象比较多,有待抓紧监督管理.
作者:朴明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小儿阑尾炎在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方面均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又因小儿不能或不准确自述病史及不配合检查等特点,构成了小儿阑尾炎在诊断方面的复杂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东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后医疗服务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0年2-11月在本院内一科住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209例中的104例,出院时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实行系统性后医疗服务,对照组由包床护士常规电话回访1次后不再采取任何措施,10个月后按事先设计的调查电话所获得的资料分析遵医行为效果.结果:实验组完全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性后医疗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
作者:沈碧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难治性高血压在不同人群结构中的发病原因,并且进行对应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300例难治性高血压病人,对其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分析病因构成.结果:所分析的病人中,原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高,继发性高血压次之,病因不明者较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等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而内分泌源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男性发病率却低于女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则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青年人群中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老年人群.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为常见;而肾血管性高血压则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APA则是内分泌源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年人群中.
作者:王晓毅;谢志强;陈婉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术配合中药分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34髋),在给予髓芯减压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内服,对照组单用髓芯减压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2组内不同临床分期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髓芯减压术配合中药分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疗效,分期与疗效密切相关,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陶家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玉屏风散源自<世医得效方>.药由黄芪180g、白术120g、防风60g组成.研粗末,开水泡服,每日6~9g.主治素来体虚,面色苍白,无故汗出而恶风,容易感冒,舌淡,脉浮缓等证.笔者运用本方十多年,治愈气虚自汗证数百例,颇有体会,现举例论述如下.
作者:李克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行自愿体检的患者10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两种方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ELISA检测,共检出49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79%,经GICA检测共检出45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39%,两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以ELISA检测结果为标准,可见GICA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1.84%;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9.61%;结论:ELISA与GIC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均比较可靠,但GICA灵敏度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需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
作者:康凤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增强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所有病理学任课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应用适合学生个体因素的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必要.
作者:李东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回顾总结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探讨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急救模式的途径.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132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迅速而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减少各种中间环节,优先保持呼吸及血压稳定,有个别的采取降颅压措施.结果:现场死亡4例,中途死亡6例,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脑疝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窒息.122例入院后,急诊CT发现有颅内血肿、广泛性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颅骨粉碎性骨折,由急诊室医护人员护送至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或急诊手术.结论:对脑外伤病例施行积极的院前诊治,可以为病人人院后的继续治疗赢得时间,避免中途死亡.
作者:李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农村基层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总结本院12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05例传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患者仅感切口轻微疼痛,复发率小,术后并发症轻,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复发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方便,恢复快,并发症及复发小,其优点远大于传统疝修补术,是治疗疝的一种好方法,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谭永辉;王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胸阳不振、瘀血停留、痰浊阻滞致心络痹阻,瘀血则贯穿本病全过程.因此以通阳散结,活血化瘀的为主的治疗方法切中病因病机,临证在此基础上灵活辩证,能收到良效.
作者:宁姗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寻常痤疮俗称青春痘,为青春期常见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完美强脉冲光(OPT)治疗寻常痤疮5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微;杨苏;张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脑梗塞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的综合症,其后遗症多有肢体不利、言语障碍等,急性期用西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用蒙药治疗效果较好.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大者77岁,小者53岁,全部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
作者:塔君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治疗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口服,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和IL-4含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和IL-4含量均显著有下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肯定,且能调整免疫功能.
作者:王珏;王自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银屑病是一种表皮增生、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良性增生.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上皮性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为无限制的持续增生,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临床工作中前来就诊的银屑病患者中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较多,为了分析它们发病的关系,我们现将接诊的46位在肿瘤医院确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回顾性探讨.
作者:赵德成;赵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与自杀意念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探讨死亡态度各维度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56名大学生,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嘉兴市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大学生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均分高;死亡恐惧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趋近接受、逃避接受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或P<0.01).自杀意念绝望因子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负相关(P<0.05或P<0.01);趋近接受、逃避接受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大学生死亡态度总体上正向积极,女生在某些方面相对弱于男生;高校教育应针对趋近接受、逃避接受的死亡态度开展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社会意义.
作者:石统昆;施丽娜;周丽琴;张洪霞;施娅运;王凤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