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埋线穴位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张健;张敏环;刘香来

关键词:针灸埋线穴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管内皮功能, 血生化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埋线穴位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 2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叶酸、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 治疗,观察组予针灸埋线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 1 个月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高于对照组,肱动脉内径(DI)、肱动脉内径(D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埋线穴位治疗可有效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化患者血生化指标.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秀丽隐杆线虫在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中的应用

    衰老是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行性变化的过程.衰老可以降低机体面对环境胁迫维持自身稳态的能力,从而增加机体患病和死亡的可能性.伴随衰老,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这些疾病已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由于具有寿命短、身体透明易于观察、饲养成本低、容易获取大量同期化样本、可长期保存、实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已成为衰老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在遗传学方面, C.elegans的基因与哺乳类动物在进化上都是保守的,且与人类基因的同源性达 60%~80%,可通过基因操作技术获得变异株,构建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相似的模型,使得 C.elegans 广泛应用于衰老与延缓衰老的研究[2-3].

    作者:张宗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的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两组 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马婷;张磊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刺在胃肠外科加速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ERAS 不仅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而且还具有减轻应激反应和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的优势.其中麻醉在 ERAS 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1]表明,针刺通过刺激经络,不仅调动了机体的抗痛机制,也调动了机体内源性的保护机制,将针刺应用于胃肠外科可促进患者更为平稳地度过围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器官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本文即就针刺在胃肠外科加速康复中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范学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烟雾病合并甲亢伴认知功能障碍1例报告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又称烟雾病,是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起始部(MCA)、颈内动脉(ICA)虹吸部重度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侧枝循环开放,穿通动脉及软脑膜动脉等小血管代偿增生,颅内血管影像学检查形似烟雾,并以反复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本身原因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合成过多,进入血液而导致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兴奋性增高,以代谢亢进为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报道较少.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诊断的 1 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明;张金菊;刘海军;张霞;徐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HICH 患者 70 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术后 3 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S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RS量表)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脑内在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脏器衰竭等并发症.生活质量采用 SF-3 6 量表评价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 1 ).微创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 SSS评分和 MRS评分明显较术前降低(P﹤0.001),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01).微创组术后生理职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明显较术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均﹤0.05 ).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 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改善较优、远期生活质量较好.

    作者:丁俊;郭西良;徐旭东;张圣邦;余浩;马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 120 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52, NRS2002﹤3 分)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 分,n=68),比较两组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低血压、高血压、深静脉血流感染、心律失常、心绞痛、皮肤瘙痒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 ).无营养风险组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 ).结论 营养状况对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对营养风险人群加强营养干预将有助于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莫喜萍;蓝婉婕;韦丽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间隙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经三间隙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4 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引流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脓肿三间隙引流术(A组)患者 28 例,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B组)患者27 例,切开挂线引流术(C 组)患者 29 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术后 1 周VAS、伤口愈合时间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肛瘘、便失禁等发生率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患者 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A组评分低,C组评分高;三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肛门功能障碍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三间隙引流术治疗患者肛周脓肿方面较其它术式具有患者疼痛度降低、伤口愈合快、肛瘘形成率低的明显优势,可以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勇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浆β2-MG、ABI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β2 微球蛋白(β2-MG)、踝肱指数(ABI)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 120 例,均实施β2-MG指标测定、ABI测定及BPV监测,比较不同血浆β2-MG水平及 ABI的血压变异情况,并行 24h收缩压变异率(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率(24 h DBPV)与β2-MG、ABI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β2-MG≥2 mg/L者 24 h SBPV、24 h DBPV及 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BP)均高于血浆β2-MG﹤2 mg/L者(P﹤0.05);ABI≥0.9 患者 24 h SBPV、24 h DBPV及β2-MG水平均低于 ABI﹤0.9 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 h SBPV水平与 ABI呈负相关,与血浆β2-MG呈正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 h DB-PV水平与与 ABI呈负相关,血浆β2-MG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 BPV 与血浆β2-MG 水平呈正相关,与 ABI呈负相关,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BPV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作者:崔秀卿;邢金梅;张玉凤;时岩;刘树理;张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骨代谢的作用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用于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 8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 D3口服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接受 1 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 Ward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腰椎 L2~4的BMD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为显著(P﹤0.05 );且实验组患者的BALP、TRACP-5b、BGP、CTx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提供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有助于骨密度的增加,缓解骨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作者:李国华;杨晓秋;晋利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应对方式、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多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 HADM、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利于降低抑郁程度.

    作者:赵红梅;徐月勤;房金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017年我市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 探讨分析我市 2017 年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市 2017 年 1 082 例方法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 1 082 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 1:1.05,女性略高于男性,儿童和老年人占据极大比例.引起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以头孢类为主,多种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结论 严密监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王凌;梁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前使用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意义

    目前,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OCE)切除术(LEOEC)已广泛应用临床,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术中粘连、囊壁难以剥离及术后复发仍然是妇科医生棘手的难题,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内异症后仍有 2%~47%的患者复发,国内报道,复发率约为 1 7.5 %[1]临床医生仍在探索解决手术粘连及降低术后复发等方法.

    作者:刘彬;梁文通;覃庆峰;欧大芬;吴有凤;令狐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对妊娠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8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孕妇体质量指数的增长速度分为 A 组,B 组及 C 组.观察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C组孕妇剖宫产的发生率、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 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胎儿早产的发生率、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出现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出现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过快或过慢均会对妊娠结局不利,因此临床上需积极重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的监测,防治分娩不良结局.

    作者:周玉琴;凤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90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

    目的 对 190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湖南省医疗机构呈报的ADR报告 190 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0 例报告中,ADR 患者男女比例 1:1.11,各年龄层均有分布,其中 55岁以上所占比例高,为 24.21%;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 21 例,很可能 128 例,可能 41 例;不良反应的结果为治愈127 例,好转 53 例,有后遗症 6 例,导致死亡4 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为不明显 162 例,导致病程延长 12 例,病情加重7 例.抗感染药引起的 ADR 居首位为 36.84%;ADR 中引起皮肤反应多为 33.48%.结论 临床上应密切加强ADR监测,避免或减少严重 ADR的发生,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作者:欧阳文鹃;赵莹;肖秦;秦群;李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 20 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B组)和联合组各40 例.其中 A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 1 d、术后 12 d 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Ⅲ),比较三种术后 DVT 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 12 d的PLT、Hb均低于术前(P﹤0.05).三组患者术后 1 d 的 DD、TAT 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和B组术后 1 d的DD、TAT水平低于 A组(P﹤0.05).三组患者的 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联合组的DVT发生率低于 A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DVT的效果较差.

    作者:叶志强;张海峰;王晶;杨勇;闫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关系及根除Hp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间的相关性及根除 Hp 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227 例,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根除 Hp组(A组,n=92)及未根除 Hp组(B组,n=135).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 Hp 感染率,另分析 Hp 感染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的关系;采用SF-36 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理及心理生活状况.结果 Hp感染阳性131 例,感染阴性96 例,Hp感染率为 57.71%;随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程度加重,其 Hp感染率逐渐降低(χ2=15.231,P=0.002);随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程度增加,Hp感染为-者比例逐渐升高,Hp感染为+++者比例逐渐降低(P﹤0.0 1 );Hp感染程度为+者及++者比例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患者 Hp 感染程度的增加,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为B、C、D级者比例均逐渐降低(P﹤0.0 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及生理 SF-36 评分均显著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 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发病率及内镜分级严重程度均呈反比关系,Hp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根除 Hp 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熊德山;王用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南京城镇人群2009—2015年间血脂四项变化趋势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京城镇居民 2009—2015 年间的血脂四项变化趋势.方法 纳入 2009—2015 年在我院体检中心检查的 236 954 名成人(年龄≥20 岁),通过标准方法检测空腹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 TC、TG、HDL-C 和 LDL-C 的平均值,并采用 2010 年中国人口分布普查数据来计算年龄标化血脂.不同研究年份的血脂水平趋势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5 年男性和女性的 LDL-C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由 2.46 mmol/L(2009 年)上升为 2.56 mmol/L (2015 年),女性由2.36 mmol/L(2009 年)上升为2.48 mmol/L(2015 年)(二者P 值均﹤ 0.001).进一步按年龄分组,男性在 20~39 岁及40~59 岁 LDL-C上升趋势明显,而非 60 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的 LDL-C 均呈上升趋势.血脂异常患者中合并血糖或血压异常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0 岁以上的血脂异常患者中,分别有 34.4%的男性和 30.9%的女性合并血糖异常,62.9%的男性和 68.5%的女性合并血压异常.结论 南京城镇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血清 LDL-C水平升高趋势明显.不同年龄组患者间的血脂变化趋势提示,中年男性应该作为控制血脂异常和早期预防心血管病的首要目标.血脂异常患者中,合并血糖或血压异常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应加强对于高龄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常规筛查与监测.

    作者:顾子良;顾天伟;周卫红;孙洁;毕艳;朱大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直立后血压改变后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直立后血压改变后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40 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按照患儿直立后血压变化数值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20 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收缩压变量、舒张压变变量、POTS症状评分和无症状患儿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收缩压变量为0(-5,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9(5,10)mmHg(P﹤0.01);治疗组的舒张压变量为0(0,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9,15)mmHg(P﹤0.01);治疗组的症状评分为(1.2±0.8)分与对照组的(4.6±0.9)分相比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无症状患儿比例为 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0% (P﹤0.05).结论 直立后血压改变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长期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冉建瑜;李仲霞;梁飞雁;李小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 100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B-Lynch缝合止血法(n=50),观察组采取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n=50),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输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动脉结扎率、止血率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 24 h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对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法,止血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范婧;毕惠亚;张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硬膜外导管留置时间与细菌生物膜的观察分析

    硬膜外导管置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留置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周不等,但均缺乏导管留置时间与安全性报道.硬膜外导管留置体内时间不同,导管表面随留置时间的延长是否会形成生物膜;由于生物膜内菌种及耐药性,细菌毒力等与留置时间的安全性紧密相关,因此,进行必要的观察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彭星;张俊;龚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