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外伤手术患者对改善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陈中英;张占英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脑外伤,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脑外伤手术患者对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外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手术同时给予常规吸氧、降颅内压、止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术后<术中<术前,心率(HR)术后>术中>术前,观察组术中、术后MAP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水平均术后14 d<术后7 d<术后3 d<术前,观察组术后3,7,14 d血浆NE与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3 d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7 d、14 d明显回落,观察组术后3,7,14 d 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治疗脑外伤手术患者可控制术中、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炎症反应.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盆腔结核5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初步确诊为女性盆腔结核,初步诊断准确率为 19%,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结论 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结核警惕性不高,且该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各异,缺乏敏感性高并具有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因而临床工作中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作者:宋子璇;周洋;韩雪;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啶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三磷酸腺苷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丙二醛、三磷酸腺苷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18只,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流15 min后,随机分为三组(n=6),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 ℃K-H液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停灌,注射Thomas液(4 ℃,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 min复灌Thomas液(4 ℃,5 mL/kg),60 min时恢复K-H液灌流使心脏复跳;右美托咪啶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DEX(25 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流15 min(T0),继续灌流15 min/平衡30 min(T1),复灌30 min(T2)/平衡120 min,复灌60 min/平衡150 min(T3)的心率(HR)及记录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等情况,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并于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D)含量.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短于I/R组(P<0.05);T2时点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点比较,DEX组T1~3时点HR降低(P<0.05),I/R组T2~3时点HR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3时点I/R组HR降低P<0.05),T1~3时点DEX组HR降低(P<0.05);与I/R组比较,T1~3时点DEX组HR降低(P<0.05);与C组比较,I/R组、DEX组心肌组织MDA、LD含量增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EX组心肌组织MDA、LD含量降低,心肌组织ATP含量增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MDA、LD含量的增高及ATP的消耗,并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而达到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凯强;高鸿;刘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及对血清IL-17、hs-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7、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并且给予常规的抗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30 mg/次,2 次/d,连用两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次,1 次/d,连用两周.分别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作出疗效判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陆云南;马涛;何培成;华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后路交叉肌窗病灶清除对98例超长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对后路交叉肌窗病灶清除对超长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观察的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98例超长节段胸、腰椎结核的患者,采用后路交叉肌窗病灶清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良好,患者手术后后凸角、ODI、VAS、ESR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较少.结论 后路交叉肌窗病灶清除对超长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值得采纳.

    作者:王林杰;侯煜;高文山;刘颖;刘勇;王建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分为初发组(初发性脑梗死,n=12)和复发组(复发性脑梗死,n=12).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ASR组,n=5)和阿司匹林不抵抗组(AS组,n=7).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并进行分析比较,并检测患者GP IIbHPA-3的基因型特点.结果 复发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AR+ASR组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过量饮酒史发生率及hs-CRP和LDL的水平均较AS组高(P<0.05);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bb基因型、糖尿病与阿司匹林的抵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且其因素多与高血脂、糖尿病、GP IIbHPA-3基因bb基因型及hs-CRP的水平相关.

    作者:吴新莹;许冬梅;王心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妇科护理纠纷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妇科护理常见纠纷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妇科疾病患者14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的妇科疾病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即可.回顾性分析妇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临床工作中,对妇科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同时对于妇科护理纠纷积极解决,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从而明显提高妇科疾病的治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马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进行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综合组(给予中药西药联合微波穴位照射进行治疗)各30例,三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睾酮(TT),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ETROC-OQLO(30)生活量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间PSA、FPSA/PSA、TT、ALP等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间反应骨痛的NRS值显示对照组治疗骨痛进一步加剧(P<0.05),中药组骨痛有所稳定(P>0.05),综合组治疗骨痛有效减轻(P<0.05).中药联合微波穴位照射能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症状.三组间生活质量(EORTC-QLQ:C30+PR25)值提示:中药组疲乏、排尿、治疗相关症状(潮红、盗汗、女性化特征、下肢水肿等)有所改善(P<0.05),综合组除了原来改善的疲乏、排尿、治疗相关症状外,疼痛、呼吸困难症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也有效改善(P<0.05).结论 应用周氏芪凌汤联合微波穴位照射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二者合用可以显著减轻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宏文;陈磊;冯懿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龙血竭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龙血竭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龙血竭散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凝血指标水平及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8、TNF-α浓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PT、MPV明显升高,PLT、FI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粘液血便、下腹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龙血竭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可;李家新;梅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NS评分降低及NIHSS、CSS评分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肿水肿体积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该法具有较小手术创伤、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曙辉;张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DHS和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对术后恢复影响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固定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股骨粗隆间骨折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予以PFNA内固定,对照组予以DHS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术中和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开始负重时间少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应用疗效更明显、伤口小、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且术后固定更牢固、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张运杰;吴乃中;张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骨代谢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骨代谢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过癫痫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丙戊酸治疗对其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其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查,并分析疗效情况及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中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短时视觉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发作、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磷离子、血钙离子、甲状腺激素、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患儿的骨代谢影响极小,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陈苓;赵慧;冷红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和锌制剂对54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和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正常补液、纠正电解质等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肠道微生物调节剂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前后的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明显提高患儿血锌含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静岩;杨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氏病

    帕金森氏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这一高度保守的小分子突触前蛋白,与帕金森氏病有密切关联,在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突中发现的淀粉样蛋白纤维的主要成分就是α-突触核蛋白[1-2],而这一特异性蛋白沉积物正是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志[3].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聚α-突触核蛋白本身就在帕金森氏病中通过损害细胞正常生理活动起到关键性的神经毒性作用[4].目前针对帕金森氏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多巴胺类药物[5],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多巴胺类药物的作用将会逐渐减弱并终消失,所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对α-突触核蛋白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下一个突破点.本文就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氏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卢毓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紫杉醇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灶大块型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灶大块型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6例局灶大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患者按病灶大小分为3~5 cm组和>5 cm组各18例,行择期手术之前,应用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5 cm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3~5 cm局灶大块型宫颈癌患者,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还需更多临床实验来证实其是否有推广价值.

    作者:阳华;莫智媛;王晓谦;罗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R、PR、VEGF的影响

    目的 研究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ER、PR、VEGF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子宫组织块自体腹壁移植的方法复制EMT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香虎清妇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香虎清妇炎颗粒1.125 g·kg-1、0.75 g·kg-1及0.375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0.2 g·kg-1)及模型组;另取大鼠,切除同侧子宫组织,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各组大鼠每天用药1次,连续4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香虎清妇炎颗粒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香虎清妇炎颗粒各个剂量组的异位子宫内膜ER、PR(P<0.05)和VEGF(P<0.0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香虎清妇炎颗粒可通过降低异位内膜中ER、PR、VEGF的表达水平,使异位内膜对E2、P的反应性下降,抑制异位内膜血管形成,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作者:赵海;吴燕;李德鑫;蒋玲;韩云霞;刘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IL-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液氮冷冻法获取心肌梗死大鼠共72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心梗对照组、IgG1处理组和IL-17抗体处理组,剩余24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四组大鼠组内按照随机原则分别实验处理1个月和2个月,检测四组大鼠心肌IL-17表达水平,记录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处理后心梗对照组和IgG1处理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心肌梗死各组大鼠心肌IL-17表达水平、心律失常诱发率、Ⅰ/Ⅲ胶原比例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功能明显次于空白对照组(P<0.05),IL-17抗体处理组上述指标较心梗对照组和IgG1处理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IL-17表达水平与心律失常诱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9,P<0.05).结论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IL-17大量表达,对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诱导作用.

    作者:郝瑞;朱文敏;苏国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重T2DM患者血清Hcy、APN、LP、FFA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超重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瘦素(LP)及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确诊的80 例T2DM患者,其中超重T2DM患者47例(A组)、非超重T2DM患者33例(B组)、单纯性超重患者30例(C组)、健康人群30例(D组),检测各组的血清Hcy、APN、LP、FFA及相关血糖、血脂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间血清Hcy、FFA、HOMA-IR比较,呈A组>B组>C组>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APN比较,呈A组

    作者:袁洁;欧阳嵘;唐祝奇;崔世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异位ACTH综合征2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肿瘤及胸腺类癌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低血钾、糖尿病、高血压为主;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血压、血糖水平上升,血钾水平降低,血ACTH、皮质醇、UFC水平明显上升;大剂量地塞米松、岩下窦静脉静脉血试验对于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垂体MRI、肾上腺CT、胸部X线平片、胸部CT等能够发现一定的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原本病灶是首选治疗方式.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应结合多种方式明确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静;郭丽君;谷伟军;窦京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丹酚酸B对高糖干预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丹酚酸B对高糖干预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5.5 mmol/L的葡萄糖;葡萄糖组加入葡萄糖的浓度分为10、20和30 mmol/L;实验组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葡萄糖(30 mmol/L),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0.1、1、10和100 μmol/L,培养24 h.使用蛋白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3组培养细胞中的总蛋白,采用Bradford法测定不同培养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着葡萄糖刺激浓度的增高,p62蛋白表达增加.24 h后,高糖可诱导HK-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增加,LC3表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丹酚酸B干预剂量的增高,24 h后的细胞LC3的表达增加,不同剂量丹酚酸B干预可减少高糖诱导下的p6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LC3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LC3蛋白含量、p62蛋白含量是影响细胞自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高糖的干预下,不同剂量丹酚酸B干预可减少高糖诱导下的p6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LC3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解加泳;朱强;陈伟;高建民;丁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EPO治疗老年MDS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MDS患者79例,均使用EPO进行治疗,分析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并探讨各项临床特征对患者使用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作用.结果 7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骨痛难以忍受同时伴有血压升高)而放弃治疗,另1例患者要求出院放弃治疗.77例患者达到治疗有效标准的有40例,治疗有效率为51.94%.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法分析:患者的治疗前EPO低水平、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间隔<6个月、治疗前无输血依赖会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RAEB-1分型会缩短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结论 老年MDS患者应早期使用EPO治疗,治疗前EPO低水平及无输血依赖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陈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