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文;陈磊;冯懿赓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丙二醛、三磷酸腺苷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家兔18只,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流15 min后,随机分为三组(n=6),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 ℃K-H液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停灌,注射Thomas液(4 ℃,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 min复灌Thomas液(4 ℃,5 mL/kg),60 min时恢复K-H液灌流使心脏复跳;右美托咪啶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DEX(25 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流15 min(T0),继续灌流15 min/平衡30 min(T1),复灌30 min(T2)/平衡120 min,复灌60 min/平衡150 min(T3)的心率(HR)及记录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等情况,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并于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D)含量.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短于I/R组(P<0.05);T2时点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点比较,DEX组T1~3时点HR降低(P<0.05),I/R组T2~3时点HR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3时点I/R组HR降低P<0.05),T1~3时点DEX组HR降低(P<0.05);与I/R组比较,T1~3时点DEX组HR降低(P<0.05);与C组比较,I/R组、DEX组心肌组织MDA、LD含量增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DEX组心肌组织MDA、LD含量降低,心肌组织ATP含量增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MDA、LD含量的增高及ATP的消耗,并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而达到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凯强;高鸿;刘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初步确诊为女性盆腔结核,初步诊断准确率为 19%,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结论 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结核警惕性不高,且该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各异,缺乏敏感性高并具有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因而临床工作中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作者:宋子璇;周洋;韩雪;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肺炎是指肺部出现的炎症,主要是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其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和呼吸困难[1].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是指患者在肺炎的基础上,亦有呼吸衰竭和其他器官衰竭的表现.重症肺炎可以分为社区获得性(SCAP)和医院获得性(SHAP),SHAP又可分为ICU获得性肺炎、免疫损害宿主肺炎和其他类型肺炎等.重症肺炎的病情常快速发展至极期,伴有呼吸衰竭,有高热,但咳嗽咳痰不明显,且多为双侧性病变[2].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常规治疗与纤维支气管下治疗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效果,以期对临床起到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丹丹;袁媛;何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部CT形态学特征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糖类抗原125(CA 125)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1例老年肺癌患者及59例老年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行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CA 125)检测,分析CT形态学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的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的浓度与肿瘤大小、深分叶征、肿大的淋巴结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 125的浓度与肿大的淋巴结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和CA 125与肿瘤的毛刺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胸腔积液无统计学意义,CYFRA21-1、NSE与深分叶征、肿瘤大小、肿大的淋巴结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优于单项检测,敏感性显著升高(χ2=13.203、13.964、14.203、14.392、10.032,P<0.05),而特异性有所降低.结论 胸部CT联合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陈华东;谭必勇;唐伟华;王久臣;刘浏;康钟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丹酚酸B对高糖干预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5.5 mmol/L的葡萄糖;葡萄糖组加入葡萄糖的浓度分为10、20和30 mmol/L;实验组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葡萄糖(30 mmol/L),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0.1、1、10和100 μmol/L,培养24 h.使用蛋白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3组培养细胞中的总蛋白,采用Bradford法测定不同培养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着葡萄糖刺激浓度的增高,p62蛋白表达增加.24 h后,高糖可诱导HK-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增加,LC3表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丹酚酸B干预剂量的增高,24 h后的细胞LC3的表达增加,不同剂量丹酚酸B干预可减少高糖诱导下的p6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LC3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LC3蛋白含量、p62蛋白含量是影响细胞自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高糖的干预下,不同剂量丹酚酸B干预可减少高糖诱导下的p62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LC3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解加泳;朱强;陈伟;高建民;丁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并分别分析超声及磁共振对肩关节病变中的肩周疾病诊断的优势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接诊的肩周疾病30例患者共38个有病变的肩关节,对患者分别超声检查及MR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肩周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关节间隙情况、软骨、软骨下骨质改变、肌腱、肩袖、滑囊炎、关节积液几方面.结论 对比超声与磁共振对肩关节检查的结果,磁共振检查敏感度比较高,但超声检查,价格较低,时间相对较短,应用方便.
作者:王智涛;孙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MDS患者79例,均使用EPO进行治疗,分析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并探讨各项临床特征对患者使用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作用.结果 7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骨痛难以忍受同时伴有血压升高)而放弃治疗,另1例患者要求出院放弃治疗.77例患者达到治疗有效标准的有40例,治疗有效率为51.94%.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法分析:患者的治疗前EPO低水平、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间隔<6个月、治疗前无输血依赖会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RAEB-1分型会缩短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结论 老年MDS患者应早期使用EPO治疗,治疗前EPO低水平及无输血依赖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陈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院内收治的62例病情较为稳定的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行血液透析后给予院内常规医护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方法,对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及体能所致工作生活限制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后给予肠内营养液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前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临床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娟;肖琼;余丹;范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4例手部烧伤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和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状况,手部功能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部功能ADL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使患者的治愈康复效果及手部功能的恢复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利娟;刘义娟;高巧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特应性皮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E)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特应性皮炎影响量表(CADIS)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特应性皮炎评分量表(SCORAD)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许文;夏云昆;王蓓;吴恒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使用镇静评分工具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镇静护理水平提供改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调研某三甲医院ICU护士,通过问卷星和微信群网络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6份.主观评估工具中的躁动镇静评分(RASS)的使用率高,其次是Ramsay镇静评分,镇静-焦虑评分(SAS)及护士镇静交流评分(NICS).而作为客观评估工具代表的脑电双频指数(BIS)仅占5.5%;部分护士(6.8%)工作中未采用任何镇静评估工具,主要凭借工作经验来管理危重患者的镇静治疗.结论 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若选择合适的镇静评估工具并及时评估反馈调整,将会提高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及镇静护理水平.应加强对ICU护士的镇静培训,规范镇静护理.
作者:罗尚荣;张静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PCI)慢血流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PPCI手术治疗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PPCI术中出现慢血流(TIMI分级≤2级).45例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冠脉中注射硝酸甘油(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达到TIMI3级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的LVEF%、BNP、sVCAM-1、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BNP、sVCAM-1、sICAM-1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IABP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PPCI慢血流患者能够显著就诊血流灌注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影响小、降低PPCI术中患者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
作者:顾霞;夏文胜;陆红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接受根治术的20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TMD总分、紧张-焦虑和抑郁-沮丧等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MD总分、紧张-焦虑和抑郁-沮丧等维度均较干预前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观察组化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瑾;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分为初发组(初发性脑梗死,n=12)和复发组(复发性脑梗死,n=12).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ASR组,n=5)和阿司匹林不抵抗组(AS组,n=7).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并进行分析比较,并检测患者GP IIbHPA-3的基因型特点.结果 复发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AR+ASR组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过量饮酒史发生率及hs-CRP和LDL的水平均较AS组高(P<0.05);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bb基因型、糖尿病与阿司匹林的抵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且其因素多与高血脂、糖尿病、GP IIbHPA-3基因bb基因型及hs-CRP的水平相关.
作者:吴新莹;许冬梅;王心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再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丙泊酚使用剂量及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记录麻醉各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用药剂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阶段麻醉诱导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1 h及麻醉后2 h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妇产科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效果稳定,麻醉药物剂量少,安全性好.
作者:符定家;许铿;李建;林凤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液氮冷冻法获取心肌梗死大鼠共72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心梗对照组、IgG1处理组和IL-17抗体处理组,剩余24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四组大鼠组内按照随机原则分别实验处理1个月和2个月,检测四组大鼠心肌IL-17表达水平,记录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处理后心梗对照组和IgG1处理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心肌梗死各组大鼠心肌IL-17表达水平、心律失常诱发率、Ⅰ/Ⅲ胶原比例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功能明显次于空白对照组(P<0.05),IL-17抗体处理组上述指标较心梗对照组和IgG1处理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IL-17表达水平与心律失常诱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9,P<0.05).结论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IL-17大量表达,对心律失常和心室重塑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诱导作用.
作者:郝瑞;朱文敏;苏国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龙血竭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龙血竭散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凝血指标水平及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8、TNF-α浓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PT、MPV明显升高,PLT、FI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粘液血便、下腹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龙血竭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可;李家新;梅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骨代谢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过癫痫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丙戊酸治疗对其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其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查,并分析疗效情况及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中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短时视觉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发作、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磷离子、血钙离子、甲状腺激素、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患儿的骨代谢影响极小,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陈苓;赵慧;冷红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精准肝切除与传统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住院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0例,并与前期来我院行传统肝切除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40)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AST、ALT、TBIL)水平均降至正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瘘、胸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均已清除,术后随访,对照组有2例复发,观察组有1例复发.结论 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安全、可靠,创伤小,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早,有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究和推广.
作者:田宇剑;李伟;吴胜;沈玮博;唐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指导影音光盘联合PCA对脊椎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84例脊椎手术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接受术前疼痛护理指导影音光盘联合PCA、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疼痛护理指导影音光盘联合PCA对实验组术后第1,3,5天的疼痛强度逐日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第5天的睡眠干扰、情绪干扰及咳嗽干扰逐日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疼痛护理指导影音光盘联合PCA对脊椎术后患者疼痛强度及疼痛干扰程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建议疼痛护理指导影音光盘联合PCA可运用于脊椎手术患者,提高脊椎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照护质量.
作者:陈婉萍;陈美君;骆俊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