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

汤勇

关键词:高血脂模型, 大鼠血脂, 鱼油, 亚麻籽油, 影响
摘要:早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人们就发现鱼油具有降血脂的生理作用,但因其生产加工成本高,推广和普及尚难惠及众人[1].亚麻籽油也因其富含α-亚麻酸正备受医学界关注,现代研究表明其降血脂作用明确.我国亚麻植物种植面积和亚麻籽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加拿大,资源极其丰富.但存在易氧化、不易贮藏等诸多问题,造成了不宜多食用的困境[2].现代实验研究明确了深海鱼油和亚麻籽油调节血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血清TC、TG和升高血清HDL-C来实现[3-4],本实验通过以上途径验证鱼油和亚麻籽油配伍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的研究,为不同的降脂资源优势互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开发更为经济和有效的降脂产品带来启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1500例分为阴道自然分娩组7015例,阴道助产组345例,剖宫产分娩组4140例对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阴道自然分娩组相比,剖宫产分娩组产后出血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与阴道助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二者差异不具有显著(P>0.05);结论:减少剖宫产率,产中和产后做好预防工作,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做好护理工作,能大大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林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纤溶酶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中纤溶酶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之间收录的7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溶酶联合丁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而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两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采取纤溶酶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高源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回盲部肠管代胃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了解决近端胃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后出现的有效胃容量丧失及反流性食管炎的问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具乳胶灌注尸体标本和23具新鲜尸体铸型标本上对右半结肠、回肠末端的各营养血管的分支吻合以及血管的分布类型、来源及分支,以及肠管的长度对血管分支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①可分割型血管:根据乳胶灌注标本观察,可达到肠段13-16cm分布有可分割型血管,根据铸型标本观察,可达到肠段10-15cm分布有可分割型血管.②不可分割型血管:根据铸型标本观察,可达到肠段12-13cm分布有不可分割型血管.结论:各类型的肠段血管分布都可满足再造胃的需要.

    作者:杨国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四肢骨折功能锻炼的指导

    骨折病人功能锻炼是极其必要的,针对骨折病人的不同时期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是四肢骨折恢复正常功能的终目的.

    作者:马晶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鼻出血80例体会

    目的:浅谈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鼻出血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80例复杂性鼻出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复杂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较隐蔽,多见于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且都有伴随全身疾病.结论:应用鼻内镜及时综合性的治疗是提高复杂性鼻出血疗效的关键.

    作者:林如雄;张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雀啄刺法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雀啄刺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采用雀啄刺法和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雀啄刺法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雀啄刺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针灸手法.

    作者:邓星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维生素C (VitC)和维生素E(VitE)以及VitC和VitE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肾蒂1h进行并再通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再灌注前10min在不同分组的大鼠进行舌下静脉注入Vit (200mg/kg);VitE乳剂(100mg/kg)以及Vit (200mg/kg)和VitC联合使用.再灌注2h后测定肾组织匀浆MDA含量及SOD活性,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从而观察缺血再关注损伤程度及药物保护作用.结果:VitC给药组、VitE给药组以及VitC、E联合给药组的肾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以VitC、E联合给药组为显著(p <0.01);MDA,血肌酐,血尿素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以VitC、E联合给药组改善为显著(p<0.01).VitC、E联合给药组与VitE给药组和VitC给药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VitC和VitE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作者:彭燕;程也;张斯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淡青光眼的健康教育指导

    针对青光眼病人的特点,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中.通过对青光眼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能有效预防青光眼疾病的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使青光眼防治真正收到实效.

    作者:汪桂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秒胶误入眼的处理

    目的:探讨3秒胶误入眼损伤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9例21眼3秒胶误入眼致眼损伤的表现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9例21眼3秒胶误入眼粘附在角膜、结膜上或存留在结膜囊成为异物,由于刺激,附着及摩擦致角、结膜表层损伤,处置时不宜先用生理盐水及矿泉水冲洗,而要先滴1%地卡因滴眼液使3秒胶的粘附力降低,才易将粘附在角、结膜表面的3秒胶取出.结论:3秒胶误入应先滴1%地卡因滴眼液降低其粘附力,后可较易取出粘附在角、结膜表面的3秒胶.

    作者:周玉萍;魏淑霞;关新玲;史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处理可疑羊水过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处理孕足月产妇可疑羊水过少的有效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剖宫产.方法: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0例经B超检测确定为孕足月可疑羊水过少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85例(给予积极处理)和对照组215例(给予保守观察),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高即两组间剖宫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在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以及宫内胎儿窘迫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诊断确定为可疑羊水过少且属于足月孕者,在医生监护下可行待产或者是阴道试产,当发现胎儿窘迫或有其他手术指征时应改为剖宫产,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史永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中红细胞检验浅析

    常规检查中,尿液的显微镜检验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出血点,许多不明原因的尿分析红细胞阳性.一定要用高倍镜检测红细胞的形态,分析是哪一段的出血,通过对尿红细胞各种形态的观察,为肾性与非肾性疾病提供快速鉴别诊断依据.对尿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SM染色),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类计数,对各种尿红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值应用ROC曲线性进行评价.了解不同形态红细胞在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的检测意义.结果: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只出现在肾性疾病组;皱缩、环形、影形红细胞在肾性和非肾性均可出现,用ROC曲线评价正常、皱缩、影形、环形红细胞其AUC面积分别为96.5%,77.5%,63.3%和50%临床诊断佳分界值分别为13%,11%,12%和36%;灵敏度分别为98%,84%,81%和77%;特异度分别为91%,60%,49%和40%;准确度分别为94%,76%,65%和78%.结论: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各种形态分类计数佳分界值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棘彤、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的检出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鞠志卫;徐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外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宫外孕行开腹手术患者41例,根据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临床护理.结果:41例宫外孕开腹手术患者均成功手术,住院时间为5~7天,平均5.6天.入组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情绪均保持稳定.结论:通过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等,促进了患者的身心恢复.

    作者:刘莉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院前急救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有急性机磷中毒患者共80例,中毒后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救治的共36例,作为对照组;其余44例患者为拨急救电话,给予院前自救指导,并经过院前急救的,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死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中间综合征发生情况等;记录阿托品、碘解磷定的用量.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阿托品用量、碘解磷定用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显著提高中重度急性有机磷重度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院前急救效果显著.

    作者:张祥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论治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疗工作.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病人,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发期以肺气郁闭为常见证,常可兼见肺脾两虚、阳虚水泛如瘀血阻络.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庞国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30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5例.对观察组进行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12个月后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24.1±15.6min,对照组为91.3±6.3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100、2±16.3ml,对照组为172.0±31.3ml;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7.40±2.52d,对照组为11.10±2.18d,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6.67%,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有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寿胎丸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寿胎丸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寿胎丸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42例(84%),无效8例(16%),其中4例为习惯性流产者,4例为服药无效或要求终止妊娠行清宫处理.结论:寿胎丸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效果明显.

    作者:赵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68例肺性脑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12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56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让大家熟悉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流程,实施专业、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一条急救流程:包括一般急救护理、院前溶栓、院前PTCA\PCI准备,送介入中心或安全护送病人人院治疗等.结果:院前接诊救治87例病人,82例成功救治,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4.3%.结论:重视心肌梗死流程,询证护理,可快速有效实施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宪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健康宣教在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7月-2012年12月精神科患者378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健康宣教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和健康宣教组278例.结果健康宣教组对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宣教在精神科患者中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肺炎患者与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我院儿科门诊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慢性咳嗽肺炎患者做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和衣原体用检测试剂盒监测分析.结果:1.在210例患者中,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56例,阳性率42%.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25例,阳性率15%.MP和CP均阳性13%.健康对照组仅一例,占2.35% MP阳性.两组间阳性达显著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在儿科门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显著意义.

    作者:徐志刚;鞠志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