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胸片与CT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罗巧云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 X线胸片, CT扫描, 诊断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观察5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同期X线胸片与CT扫描检查结果,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检查显示的患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CT扫描检查确诊52例,准确率89.66%,X线胸片检查确诊35例,准确率为60.34%, 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患者的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84.48%和44.82%,明显高于X线胸片62.07%和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都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CT扫描诊断准确率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层次清晰的优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34例脑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动脉瘤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介入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同时结合综合护理干预疗效较好,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亚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扫日劳清肺止咳颗粒流化床包衣工艺研究

    目的:对扫日劳清肺止咳颗粒采用流化床包衣参数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以包衣效率及体外溶出度为考察指标评价,筛选合适工艺条件。结果:包衣液流速为2.2m/s,雾化压力为0.8bar,床温为40℃,包衣液固含量选10%为佳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

    作者:闫海涛;李洪泽;韩风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与锌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予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性状变稠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安全有效,可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云南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期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样品以甲醇(70%)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柱,流动相为0~30min,甲醇-水(20∶80→65∶35)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结果:建立了食用葛中大豆苷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测定了三个产的食用葛药材中的大豆苷含量,其中产于昆明的食用葛含有的大豆苷0.84%,产于大理的含1.12%,产于香格里拉的含1.87%。结论:测定结果表明各产地间大豆苷含量有明显差异,本方法能有效测定食用葛中的大豆苷含量,且较为稳定,所得数据可为将来建立食用葛药材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南;徐怡;牛延菲;符德欢;周培军;毛宏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失衡护理在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失衡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失衡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不良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心理失衡护理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容量法测定复方肝水解物片中总氮的含量

    目的:建立完善复方肝水解物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总氮的测定方法,测定复方肝水解物片中总氮的含量。结果:方法重现性、稳定性比较好。结论:容量法简便、迅速、准确,可作为复方肝水解物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艳玲;李敏;史少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治疗组和单纯蒙医温针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蒙医温针加康复训练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61.9%),总有效率95.2%;单纯蒙医温针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47.6%),总有效率85.7%,经χ2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均有好转,其中蒙医温针疗法加康复训练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张宏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谈密封瓶内水剂药物抽吸改良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密封瓶内药物的抽吸过程中易造成药液的损失,且不同的抽吸法损失有较大的差别。为了解决密封瓶内水剂药物的损失,作者在常规抽吸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减少抽药的繁琐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残余药液量降低,保证了用药剂量。

    作者:刘菊花;杨洪兵;万学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湘西北土家药“龙胆”基源植物调查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北石门县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湘西北土家药“龙胆”的基源植物有四种,即龙胆科獐牙菜属獐牙菜、西南獐牙菜、显脉獐牙菜和紫红獐牙菜四种植物。

    作者:熊鹏辉;沈美英;董淼珍;刘学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24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交锁髓内钉组患者60例,进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微创组患者64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总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对比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因手术操作不当或重症并发症,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危机生命等情况。结论:对于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操作难度、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交锁髓内钉治疗,无差异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不适宜进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患者,可应用微创钢板植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饶光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伊斯兰医学之“活”字的发生学轨迹探讨

    目的:探讨伊斯兰医学中“活”字发生学轨迹。方法:从词源、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探讨“活”字之源。结果:“活”是真一演化出的宝贵的生命品性。结论:“活”只代表生命万类中的动物特性。

    作者:李秀美;王全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60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基本稳定后48h至7d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得分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大限度改善其预后,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魏冬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女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初步分析与对策

    通过分析医院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及表现,认为采取为女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为女职工开辟减压渠道,女职工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建构高品质人际关系网络,将女职工减压纳入医院日常工作等针对性的措施,可提高女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心理调适和平衡能力,大程度的发挥女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医院和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褚健耘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48例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对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干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运用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治疗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钟水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尤瑞克林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塞8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为脑梗塞的治疗提供联合用药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87.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红花黄色素,溶栓效果好,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的致残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高建华;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18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10例。两组筛查者首先都进行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进行阳性筛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阳性筛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筛查检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同时阳性共61例,经病理检查为阳性者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3.61%,对照组患者经筛查检出阳性者共116例,经病理检查为阳性者共6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8.62%,两组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两种方式互为补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涂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并分析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3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75例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A组),38例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单纯植骨治疗(B组)。结果:A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椎间隙高度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月相比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而言,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志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中选取的72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空心钉治疗),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OFA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增加,骨折愈合时间折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踝骨折疾病,临床上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作用,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盛华;刘志军;高翔;饶建波;黄若华;吴豪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衣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衣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患者单用衣那普利治疗,治疗组24例患者用衣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均治疗20周。于治疗第4周、第10周和第20周末检测动脉血压、24h尿蛋白(24hUPE)、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治疗20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动脉血压,24hUPE和SCr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和衣那普利均可有效降低动脉血压,减少尿蛋白,减轻氮质潴留,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而两药联用时起效更快,疗效更佳。

    作者:李素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用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4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给予口服止痛汤,对照组给予口服元胡止痛滴丸,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但实验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王静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