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忠;谭明祥;姚茵;滕风
氯诺昔康(Lormoxicam)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治疗报道较多.我们尝试应用于急性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苏金华;王晓峰;张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进展,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主要术式和有效治疗方法,因该手术范围大,不可避免的伤及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导致术后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就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作者:谢艳;周金年;王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溢泪是眼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发病原因调查,主要为鼻泪道阻塞引起.基层医院在治疗上主要以鼻泪管逆行植管术为主要治疗方法.2005年10月我们采用球头硅胶管替代柱状硅胶管对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彭家民;曾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多预后不良,而继发脑干出血者预后更加凶险,病死率致残率明显高于单纯脑出血.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住院病人8例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卢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美罗培南(Meropenem,MRP)是一个新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蓝氏阳性菌、阴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人肾脱氢肽酶Ⅰ(DHP-Ⅰ)稳定,不被该酶灭活,其肾及神经毒性较亚胺培南低[1].美罗培南对儿童脑脊液渗透性很好,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脑膜炎有较好疗效[2].
作者:谢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乳头溢液在临床上较常见,特别是血性乳头溢液易引起病人的恐慌.过去常用的检查手段溢液涂片及乳管造影阳性率低,易造成漏诊.总结分析近2年我院应用乳管镜检查130例不伴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并探讨乳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倪青;魏娜;顾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改良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 h是否静脉注射PNS(50 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PNS预处理组(PNS组)和NS对照组(NS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O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及AST,HE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RT-PCR法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供肝再灌注后2h、6h及24h各时点,PNS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P<0.05);再灌注后6h,NS组大鼠肝组织的MPO含量明显高于P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h,PNS组大鼠肝组织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大鼠肝移植I/R损伤;PNS对肝移植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PMN)的浸润有关.
作者:张毅;冉艳;叶启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共同性斜视是指那种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因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显性斜视[1].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不仅有碍于外观,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严重创伤,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形成和发育,从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共同性斜视病因复杂,与解剖、调节、融合功能、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其发病的确切机制不甚明了[2].
作者:刘璐;王健英;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酸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1~15年随访,观察其心肌梗死发生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对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正常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二维logisi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病程、尿酸、血糖治疗情况、高血压治疗情况、高血脂治疗情况与心梗发生的关系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尿酸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二维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血糖治疗情况、高血压治疗情况、高血脂治疗情况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与性别、尿酸无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尿酸正常者比较,其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发生时间早,但将高尿酸血症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预测因子证据不够充分.
作者:巴俊强;蒋成燕;袁立英;刘芙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PU)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对Hp阳性PU患者的基本治疗策略是在以PPI为基础的1周三联疗法根除Hp后,继续用3周PPI以确保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本文观察埃索美拉唑1周三联短程疗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作者:石国庆;黄芸;王红;吴会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手术简单易行,但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紧张和疼痛.为了减轻人流时的痛苦,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笑气吸入麻醉应用于人流术中,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明显减轻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2004~2006年收治3例因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简称水凝胶)作双侧注射式隆乳术后,于哺乳期并发乳腺炎,早期处理不当并发乳腺脓肿严重感染共5侧乳房,经外科切开引流、病灶清除、回奶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吴培新;刘蜀;邹佳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235例,本文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妇科急腹症的相关因素及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作者:弓玛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形态学的特征.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C型子宫内膜10例与A型子宫内膜10例(对照组)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C型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其腺体面积、腺体周长、腺体大直径、腺腔面积、腺腔周长、腺腔大直径、腺上皮细胞总面积均小于A型子宫内膜,C型子宫内膜组织结构构成比包括:腺体面积、腺腔面积、腺上皮细胞总面积和腺/间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而间质面积大于对照组.结论 (1)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不良可能是C型子宫内膜患者种植率低下的重要原因.(2)黑白B超测量C型子宫内膜厚度预测其容受性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李权;谭晓珊;王丽;陈家仙;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身体健康状况,许多城市及地区人们以集体或个人形式自愿到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现将我院1999~2005年间226例无症状者自愿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隐匿性大肠疾病的发病情况.
作者:陈刚;罗华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好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也迅猛增加.近年来,AMI在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与非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以助临床确定合理的预防、诊疗方案.
作者:周厚荣;吴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大鼠的血清抗体反应及其间接ELISA检查与诊断方法.方法 将肺炎支原体疫苗分别以滴鼻、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方式免疫大鼠,收集动物血清,以方阵滴定法和间接法确立ELISA检测实验的适条件,用间接法检测不同方法与时间免疫动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ELISA系统的适工作条件包括抗原包被浓度10×10-4g/ml、血清稀释度1:40、酶结合物1:5000.以该系统检测滴鼻免疫大鼠共21只,免疫6次2只大鼠血清抗体阳性(66.67%),免疫7次后阳性率达100%;腹腔免疫和静脉免疫大鼠各18只,免疫2次后2只大鼠可检出特异性抗体(66.67%),免疫5次后全部动物均为血清抗体阳性(100%).结论 肺炎支原体0.0016g/只以滴鼻、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均能够使大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以间接ELISA检测法检查腹腔免疫组和静脉免疫组大鼠血清免疫2次后即有部分大鼠血清抗体检测即呈阳性,5次后阳性率达100%,而滴鼻免疫组大鼠直至免疫6次后部分血清抗体检测才可呈阳性其阳性率与腹腔免疫和静脉免疫2次阳性率相当.间接ELISA法可有效检测支原体感染动物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快速简便方法.
作者:吴晓娟;王和;陈峥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对麻醉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创伤轻微的麻醉管理,采用喉罩(LMA)通气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临床麻醉通气方法.2006年我院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约2 000余例应用LMA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随机抽取120例及个别特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莫怀忠;谭明祥;姚茵;滕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1:男性,20岁,在读大学生.因火灾从4楼高处跳下,落入淤泥中.急诊于当地医院,入院诊断:(1)左股骨粗隆间骨析;(2)右足底跟骨、距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3)右外踝骨析.
作者:李自力;周焯家;向明俊;彭德飞;程代薇;赵桂香;邱冰;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血压不能维持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1].心率变异性(HRV)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HRV时域分析,探讨其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作者:曾晓琼;刘淘真;邓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