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因腰椎退行性变而引起的腰椎不稳症患者越来越多.目前,认为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它常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存在,其手术治疗不能以一般的神经减压术及椎管成形术解决.
作者:罗春山;李波;田晓滨;赵筑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本文对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脾恶性淋巴瘤的4例患者的临床、超声显像、介入性超声与病理及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着重讨论脾恶性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方法、可行性及其诊断要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朱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一般的代谢性疾病,同时也包括妇科肿瘤在内的常见的恶性肿瘤.
作者:黎雪浓;吴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显微手术的进步,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1~3].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初发听神经瘤32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凡;出良钊;董明昊;隋建美;刘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欧洲心脏协会(ESC)2005年发布了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指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如果其就诊的医院有PCI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团队,胸痛发作12小时内应选择急诊PCI,以实现理想的再灌注.
作者:张国娟;邱红梅;李廷慧;谭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C、环孢霉素-A联合抗纤维增殖的作用.方法 将35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实验组(0.1 mg/ml MMC+2%CsA组)、对照组1(0.2 mg/ml MMC组)、对照组2(2%CsA组)、对照组3(0.1 mg/ml MMC组)、对照组4(NS液组),均行全层巩膜咬切术.实验组术中在巩膜咬切区Tenon囊下放置0.1 mg/ml MMC棉片5分钟,NS溶液10 ml冲洗棉片放置区;然后在巩膜咬切区Tenon囊下放置2%CsA棉片5分钟,NS溶液10 ml冲洗棉片放置区.在对照组,在巩膜咬切区Tenon囊下分别放置0.2 mg/ml MMC、2%CsA、0.1 mg/ml MMC、NS液的棉片5分钟,NS溶液10 ml冲洗棉片放置区.术后14天内每天用裂隙灯观察滤过泡、角膜、前房;术后3、7、14天测量眼压;术后14天摘除眼球作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0.1 mg/ml MMC+2%CsA组滤过泡形成率高,眼压下降明显、巩膜咬切口处成纤维细胞数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0.1 mg/ml MMC+2%CsA抗增殖作用良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祥;曾小平;谢兵;郑洪;刘太祥;欧开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不同血糖浓度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初步探讨大鼠血糖浓度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高热量喂养大鼠、正常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分布,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高热量组、糖尿病组的血糖浓度分别为6.19±1.85、10.54±3.86、16.17±6.86;肝组织TGF-β1免疫组化评分结果相应为9.5、36.0、41.6;Western-blotting结果也显示三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的条带灰度强度相应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大鼠血糖浓度可能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陈佳;杨櫹;孟青;钟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WHO新分类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省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省36例以往诊断的NHL石蜡包埋组织重新进行HE、PAS染色,同时选择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根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结果 在36例NHL中,B细胞肿瘤24例,占66.7%;T细胞肿瘤12例,占33.3%.免疫组化:B细胞肿瘤全B细胞标记物CD20阳性21例(87.8%);T细胞肿瘤均表达全T细胞标记物CD45RO(100%).NK/T细胞淋巴瘤(NK/TCL)2例均表达CD56.结论 我省NHL中,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高,为66.7%;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为33.3%.除高质量的HE、PAS和Giemsa染色外,一套规范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淋巴瘤分型所必不可少的.
作者:蔡玉强;邓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口服糖皮质激素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50岁以上患者资料,并随访至2005年,病例组2 035例为确诊的首次冠心痛、心力衰竭、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对照组为无前述疾病患者.分析比较口服糖皮质激素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率(OR).结果 口服糖皮质激素与心脑血管事件明显相关(调整OR1.20,95%CI为1.15~1.25),这种关系在现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者较以往应用者更加明显,且与剂量正相关(调整OR 1.45,95%CI为1.32~1.55).分层分析发现现在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心力衰竭危险增加相关(调整OR 1.58,95%CI为1.41~1.78),且这种关系在合并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是一致的,分别为(OR 1.45,95%CI为1.09~1.82)、(OR 2.85,95%CI为2.36~3.32).而且,现在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冠心病危险增加相关(调整OR 1.23,95%CI为1.06~1.38).结论 口服糖皮质激素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现在大剂量服用者.提示临床应注意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心血管痰病的影响,合并其它疾病时更为重要.
作者:戚德清;王会丽;方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此类患者多为高龄、体弱,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泌尿系感染和心血管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减少髋内翻畸形和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杜广宇;周玉坤;尹培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对15岁以上人群随机抽样1 81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脂检查.结果 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达24.21%,与血脂升高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超重肥胖、高脂饮食.结论 贵州省的高脂血症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以减少因血脂升高导致的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作者:郑流波;潘仰中;蔡运昌;柳桂娥;谢春凤;刘宏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收治了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7例,现将其麻醉方法的选择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67例患者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70~88岁.12例为急诊病人,其余为择期手术病人.
作者:杨云;王亚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病理变化,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1].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的进展,使许多宫颈上皮内瘤变得以早期发现.我科应用宫颈环状电切(LEEP)术治疗CINⅡ级患者36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三;林群;陆安伟;王萍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因起病急、出血量大危及病人生命.内科应用药物降低门脉压力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难以止血.
作者:罗志兰;杨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存在,指出了神经前的耳蜗感受器机制正常且具有非线性增长中等刺激强度及时饱和、频率分散、频率选择性以及存在潜伏期等特性[1].故可获得耳蜗不同部位功能状态的资料,是耳蜗主动微机制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对一组正常女青年进行了TEOAE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红;黄春芬;张惠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所谓耳鸣,是指在没有外来声音的刺激之下,自己却能感受有主观鸣声(大部分是困扰人们的噪音)存在.可见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症状而不是疾病.耳鸣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占耳科门诊病患的10%,仅次于听力不良,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4%~8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好发于50~70岁,男女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饶立;张惠琴;梁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疏血通注射液是近年来新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中药注射液.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对37例住院亚急性脑出血病人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SD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和缺血-再灌注(I/R)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地塞米松、安慰剂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预处理.24小时后构建Langendorff离体心脏I/R动物模型,缺血30分钟后再灌注60分钟,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HSP72表达变化;TTC染色,影像法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结果 地塞米松预处理诱导大鼠心肌HSP72的表达较安慰剂组显著增加(P<0.05);经地塞米松预处理后可缩小心肌梗塞面积(P<0.01).结论 地塞米松作为新型HSP72诱导剂,上调HSP72表达,可有效地缩小大鼠I/R心肌的梗塞面积.
作者:庄梅;方颖;雷大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的有机氟杀鼠剂,内吸性强,对人畜毒性很大.儿童误服中毒后发病急骤,易误诊为其它相关疾病,如不及时诊治,其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8~2006年儿童氟乙酰胺中毒52例(群体性病例或散发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维群;郭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4月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50例,均经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军;邱永红;敖维盟;胡开映;石培刚;梁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