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报告

徐敏;李杰;袁正强;刘丹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 房室旁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周围组织, 治疗方法, 心肌损伤, 房室旁道, 室上速, 应用, 临床, 安全
摘要:近年来射频消融(RFCA)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根治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它具有对心肌损伤小、不累及周围组织、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优点,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10月以来用RFCA成功治疗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房室旁路参与的室上速35例,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尿碘分析试验测定值的准确性及误差值分析

    尿碘作为碘缺乏病病情指标和消除指标之一,受到国内外检验分析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主要原因为:(1)尿中碘含量低,本底复杂,碘不稳定的化学特征,在阴离子分析中是较难测定的元素之一;(2)我国大多数标准物质,包括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缺少碘的定值,就是国外标准物质有碘定值的也不多见;(3)尿碘的测定方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107-1999>操作烦琐、条件苛刻,在灵敏度、准确度、抗干扰能力、稳定性等技术上要求高,分析结果的溯源链常被打断,给尿碘值准确性的可信度带来质疑.作者参与2004~2005年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NRL)对各省、地市实验室间尿碘检测比对实验,本文将探讨尿碘分析试验测定值的准确性和误差值溯源性.

    作者:宋时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新生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分钟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BDNF的动态变化及3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脑组织病理改变: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2)BDNF表达: 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BDNF表达在再灌注后3h开始增高,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天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早期可诱导海马CA1区BDNF表达和合成增加,对防止再次严重的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作者:彭洪军;曹云涛;刘华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342例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3年5月门诊及病房就诊的34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笑气吸入用于分娩的临床体会

    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对110例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行笑气吸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渠秀茹;孙长学;孙念梅;熊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19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其中安装双腔起搏器(DDD型)9例,单腔起搏器(ⅤⅥ型)5例、(AAI型)4例,术前常见的晕厥、头昏、胸闷、乏力以及心率缓慢等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临床效果良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患者的生存信心.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袁莎莉;张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硬化125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其特点是在肝细胞坏死基础上纤维化,并代之以包绕的异常肝细胞结节(假小叶).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25例肝硬化的病因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到黔西南州肝硬化的发生情况,特别是本地区特殊的饮酒方式对人们肝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宝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Von Hippel-Lindau病6例治疗体会

    Von Hippel-Lindau(VHL)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瘤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许多病变在临床上呈静止或隐匿状态,容易漏诊.肿瘤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出血量大是造成患者死亡或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近3年来我科收治VHL病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刘窗溪;熊云彪;姚倍金;杨承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比较

    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其中手术者约占5%[1].现将我院自1996年1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方式进行比较,以期探求一种针对不同部位骨折选择合适内固定的方法.

    作者:苏军;王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T管窦道网篮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32例疗效分析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是胆道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从1999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T管窦道网篮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世海;黄政;吴正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塞120例疗效观察

    蕲蛇酶是从福建武夷山中药蕲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属于凝血酶样酶(TLES),经动物和临床应用证实有显著抗凝、降纤作用.2000~2005年我院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1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枝;夏双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一酸睾酮、康力龙与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5例疗效观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住院的35例MDS患者使用十一酸睾酮、康力龙与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红;张晓梅;唐天兰;黄毅;吴凯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改良式顶左侧法腹膜外剖宫产术32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2年1月起开展改良式顶左侧法腹膜外剖宫产术3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宇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抗原SEA对两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不同活化作用的探讨

    目的研究超抗原SEA(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C57BL/6小鼠和昆明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不同活化作用.方法淋巴细胞转化实验采用MTT法;细胞因子IL-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双抗夹心法).结果超抗原SEA对C57BL/6小鼠和昆明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对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化作用强于对昆明种小鼠.结论超抗原SEA对体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其浓度、刺激时间及小鼠的种类有关.

    作者:余德厚;陆洪光;程波;吴承龙;汪宇;牟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膀胱脓苔5例误诊分析

    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有5例膀胱脓苔误诊为膀胱肿瘤.其中膀胱左侧脓苔3例,右侧脓苔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梅;李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6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怎样加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综合治疗,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是临床医师面临的课题,作者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连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IL-7和IL-2协同对肺结核患者Th1/Th2平衡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对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肺结核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PBMC按加入刺激物的不同分为RPMI-1640组、PPD组、PPD+IL-7组、PPD+IL-2组,PPD+IL-7+IL-2组,培养72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PPD组相比,加入IL-7或IL-2均能有效促进肺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分泌IFN-γ(P<0.05),IL-7可抑制IL-4的合成(P<0.05);同时加入IL-7和IL-2可显著增加肺结核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分泌IFN-γ(P<0.01),抑制IL-4的合成(P<0.05).结论IL-7和IL-2协同可显著促进IFN-γ分泌,抑制IL-4合成,从而调节Th1/Th2平衡,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发挥保护性的免疫反应.

    作者:杨晓敏;董德琼;杨渝浩;李华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纳络酮临床应用的研究

    近年来,纳络酮在临床上有了更多和更广泛的运用,许多新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纳络酮展现了许多新用途,为使医务工作者对其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玉生;尹勇;王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异丙嗪和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8例疗效观察

    呃逆是膈肌和胁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生的特征性声音,较长时间的呃逆可防碍患者进食及睡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以往西医治疗如胃动力药、钙拮抗剂、镇静剂疗效较差,本人采用异丙嗪、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18例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燕;卢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气管内支架安置术5例报告

    随着外周血管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支架治疗各种非血管腔道狭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气道狭窄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是影响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气管狭窄的内支架治疗,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通气功能,保证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我院2000~2005年行支架安置术的5例气管狭窄病人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韦华;朱明星;莫元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68例体会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引起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准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对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收集我院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70例,对其中68个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作者:牛尚甫;魏渝清;沈桂权;徐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